APP下载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2021-09-08王皓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9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

王皓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加契合国家对人才的需要以及青年一代对知识的需求,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地理课堂教学而言,由于地理学有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动态性等特点[1],传统的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没办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顺应时代发展,多媒体的辅助有效地优化了地理课堂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后发现,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教学研究已经很成熟,但具体的实施案例较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教学经验,以“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例,将多媒体的应用渗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希望能够为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的汇集添砖加瓦。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堂教学

随着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以及学生的需求,在这个数据大爆发的时代,对地理教材中的基础性知识,教师要进行精加工,使知识变得更灵活、更新颖、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2],有助于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教育者已经就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研究趋于成熟。高中地理包含一部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多媒体技术可以集视频、图像、声音于一体,这样可以使教材中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自然现象或自然现象中蕴藏的原理,可以使烦琐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让学生学会运用空间的视角看待自然现象,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在地理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拓宽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师生进行更融洽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例,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课堂教学,以期丰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2.1“大气的受热过程”,掌握大气的热量来源。(重点)

2.通过观察“热力环流的模拟实验”,理解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来解释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重点、难点)

二、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模拟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

三、教学设计

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热力环流是本章基础性知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常见的天气系统”“全球气候变化”的铺垫,学生对大气的受热过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地球表面的大气受热过程以及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这就使学生习得的知识变得肤浅,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够灵活运用。

设计思路:(1)按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运用图表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对关于自然地理的问题,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按照课标要求,通过读图总结出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使学生体会到影响近地面大气冷热状况的主要因素不是太阳辐射,而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地面,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总结分析能力,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深刻理解人与环境共生的意义。(2)多媒体展示地理模拟实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利用希沃软件中超链接播放微视频,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试着通过绘制的方式总结热力环流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思考模拟实验现象背后知识、原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3)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利用希沃电子白板中的克隆技术和绘画工具,绘出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过程,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对知识迁移的能力。

(一)引入古诗,导入新课

利用希沃软件中的超链接功能播放视频展现历史故事“火烧上方谷”,通过视频内容,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回顾,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这与大气的受热过程有什么关系?视频导入,在视觉与听觉共同作用下,能很好地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二)知识推进,讲授新课

1.通过读教材中图“大气的受热过程”,视频展现历史故事“火烧上方谷”,试着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善用火攻的军事家诸葛亮未能成功杀死司马懿的原因,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补充来完善答案,教师也可以给予适当的点拨。通过引用著名历史事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营造整节课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材29页活动,利用希沃电子白板来进行倒计时,并任意选取本班学生来回答活动题的答案,理解大气对地球上生命的重要性,读下图,帮助学生构建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体系。利用“倒计时”工具,避免出现课堂松散的现象,提高课堂效率。

3.利用希沃软件中“超链接”播放微视频“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模拟实验,总结环流形成原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习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通过观察实验,来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要求学生分析地理事实时,尝试利用已有的数学、化学、物理等知识(如P=ρgh)来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选用模拟实验来实现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探究知识原理的能力。

4.通过希沃白板5中“编辑(动画)”功能,将教材“热力环流的形成”的静态图转换成动态图,按照冷热不均→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气流水平运动这样的顺序进行编辑,并且在气流发生垂直运动的同时使等压面出现“高凸低凹”的变化,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气压的变化以及利用等压面来如何表示的方法,在多媒體技术的支持下,通过观察等压面的弯曲状况,总结等压面的弯曲规律,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总结知识。在总结等压面的弯曲状况以及热力环流过程中气压变化特点时,运用“蒙层”功能,使结论呈现自然,有利于对知识进行记忆。

5.在希沃白板中提前给出山谷、海陆的简图,利用绘画工具,鼓励学生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画出海陆风和山谷风的形成过程。通过对自然界中热力环流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实践的,通过学习将地理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让学生运用希沃软件动手绘制,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梳理热力环流过程,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师生互动,学以致用

在希沃白板中提前给出山谷、海陆图,利用克隆功能和绘画工具,鼓励学生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画出海陆风和山谷风的形成过程。在绘制海陆风时,呈现热力环流示意图,通过“克隆”功能,引导学生试着运用知识原理解释自然现象,建立知识框架;接下来在绘制山谷风时,直接让学生运用“画笔”进行绘制,是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提升,并利用“欧帝授课助手”對学生绘制的山谷风进行展示并讨论学习,这样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并构建知识框架。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了希沃白板5中的“计时器”工具,有了倒计时的提示,能够高效利用课堂中有限的时间,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克服懒散的习惯。

(四)知识运用,课堂检测

教师在希沃白板中制作:①取等压面以上、等压面以下,等压面上多个点,让学生试着比较各点气压的大小;②城市与郊区的简图,要求学生绘制城市风。在这个过程中,检查学生对热力环流过程以及热力环流过程中等压面的弯曲状况的理解;对高考高频考点“热力环流过程中气压的变化”这一知识点进行检测,在“板中板”中呈现相关命题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部分内容运用了希沃白板5中的“课堂活动——知识配对”功能来检测学生对热力环流过程中气压变化的掌握,通过做题并自动检查答案的过程,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利用“绘画”功能,检测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能力;通过希沃白板5中的“板中板”工具,呈现相关试题,这既有利于因材施教,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挑战,即挑战自我,培养自信心。

(五)查缺补漏,撰写反思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在课堂活动结束后撰写教学反思,在撰写教学反思时可以从备课、授课、课后三个阶段进行,总结记录在此教学过程中好的经验以及不足的地方。主要从教学过程中方法运用的效果、教学目标实现状况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反思,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能力和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博.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5):86-87.

[2]陈开塔.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4).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