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情境下的《论语》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
2021-09-08何长军
何长军
摘 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是新课程新教材施教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读《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选读”时,结合教情、学情,紧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围绕《论语》整本书阅读“网络媒介与《论语》阅读”“《论语》阅读与时代精神”“线上线下‘混合式策略助推《论语》阅读”等环节,尝试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论语》整本书“线上线下‘混合式”阅读策略,效果较好。
关键词:《论语》;整本书阅读;“线上线下‘混合式”阅读;策略
一、网络媒介与《论语》阅读
学生接触并较为系统学习先秦诸子散文是在高中阶段,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在“名著导读”板块为我们介绍了《论语》这部著作,主要观点如下:
《论语》导读主要从“背景介绍”“作品导读”两大方面呈现经典内容。
1.背景介绍。叙述《论语》成书年代、地位、孔子及弟子相关情况,是“知人论世”。
2.作品导读环节。较简介绍《论语》命名、行文布局、结构。在《论语》内容的介绍上,着重从“治国理政”之“仁”,“人我关系”“教育思想”“修身养性”“对待自我”几个方面切入,引领学生粗浅地认识《论语》,引发阅读兴趣。当然,部分学生已经通过网络媒体了解了《论语》的一些知识,根据调查,相当数量的学生主要是借助信息媒介如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观看了名家教授对于《论语》的讲座,对《论语》产生了阅读欲望。这也是网络媒介与传统经典普及较早的整合。
二、《论语》阅读与时代精神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先秦诸子选读”阶段,学生才真正走进先秦诸子世界,即便仅仅是在那个时代转一圈,也能领略大师们不同的风采,一窥先秦诸子经典的阅读路径。在《先秦诸子选讀》中,《论语》在教材编排中被放在了首位,也可以彰显这部经典的重要性。笔者在教读该板块内容时,主要围绕下面这几个方面展开,力求引导学生把握《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文本内涵和蕴含的时代精神,古今结合,旨在拉近经典著作与新时代学生的距离,尽力消解时空感带给他们的疏离与隔阂;另外在深度阅读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媒介、学校图书室、阅览室中的资源以及课本中的相关资料,较深入阅读作品的同时,依托自己的阅读经验,尝试在宏观层面把握《论语》整本书的内涵思想,形成自己的阅读框架,并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论语》选读目标设计定位始终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中关于“学习任务群”1 之“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目标与内容要求契合,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中,始终强调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等方法阅读整本书。而在《论语》选读实施过程中,笔者侧重于引导学生在阅读选文、选段语料过程中,既注重精读,也要聚焦略读与跳读浏览方法的选用,在借鉴前人阅读经验基础上,逐渐积累形成自己的阅读经验,还可以集中精力解决1~2个问题,撰写读书札记、笔记,提倡跨媒介阅读,特别是利用不同媒介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阅读模式,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资源便捷丰富、不受时空限制的条件,积极检索网络上关于作者、作品、他人评价等信息资源,为后期撰写读书心得积累第一手素材,也为与老师、学生间信息交流共享开启便捷之路。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策略助推《论语》阅读
在对《论语》选读做了较为扎实的前期阅读准备工作后,我立即启动《论语》整本书阅读活动,为了深度进入文本阅读,笔者与学生共同研读作品的过程中,根据阅读中生成及预设的问题,设计了一些小问题作为深度解读探讨的“切口”。
1.检索网上相关资源,了解《论语》的篇目顺序与篇名情况。需要学生做的就是在阅读中找出以篇目开头“二字”“人名”命名的篇目,做好统计。因为在“初步涉猎阅读”“较系统阅读”两个阶段,师生仅仅是选读,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顺着课本思路进行,自我系统阅读的机会较少。涉及人名的有《公冶长》(第五)、《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等。
2.观看名家关于《论语》解读的视频资料,助力开展《论语》整本书阅读。在《论语》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我为学生推荐了部分名家解读论语的视频音像资料,感受不同专家学者对《论语》解读不同的观点,结合自己对本书的阅读感受,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兼收并蓄,积累一定的学术阅读素材,提高学术素养,促进信息媒介与高中语文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助力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整本书阅读效果。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助推高中语文‘1+X整本书阅读”(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525)课题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