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公共管理类专业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研究

2021-09-07覃娜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公共管理电子政务人才培养

覃娜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更新步伐加快,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拓展,电子政务人才培养却相对滞后。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通过梳理公共管理类专业电子政务人才培养实践,分析目前电子政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进而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从学习目标、学习成果、课程设计、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基于OBE理念的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在不断成熟的实践中培养更多的电子政务人才。

关键词:公共管理;电子政务;人才培养;OB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3-0075-03

我国电子政务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办公自动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深入,高校管理学类、经济学类、信息技术类专业都先后开设电子政务课程,课程涉及公共管理、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具有很强的交叉性、时效性和实践性。

一、OBE理念与应用型人才供给侧改革

OBE,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也叫做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在工程教育等领域有广泛的实践经验。1994年,美国学者Spady在《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书中把OB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该模式强调,学习成果不在于学生课业分数,而在于学习结束后学生真正拥有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不断反馈为驱动,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可持续改进,采取多种评估、持续评估检验学习成果。

根据《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为0.794 8,达到全球电子政务发展“非常高”的水平。然而,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相对滞后,表现在课程起步晚、未形成统一的专业、实践教学不成熟、专业人才难以满足需求等。人才培养和需求结构错位制约着电子政务人才培养,在强调应用型人才供给侧改革和产教融合的宏观政策背景下,针对特定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探索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笔者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为例,通过OBE教育理念构建电子政务人才培养模式,以获得有价值的启示。

二、公共管理类专业电子政务人才培养实践——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

广西外国语学院于2015年开设电子政务课程,目前是工商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实践课。笔者根据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将其电子政务人才培养实践分为两个阶段。

(一)1.0阶段(2015—2017年)

2015年,广西外国语学院购买奥派电子政务软件,安排学生在公共机房上课。课程教学分为理论和上机操作分为两部分。理论部分以《电子政务》教材为主讲授各章知识,上机部分以奥派公司配套的电子操作手册《电子政务实践平台实验教程》参考进行上机操作。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践课不够重视,软件功能没有被充分使用。由于当时教学软件由各二级学院独自管理,安装在普通上课机房,教师通过软件后台进度以及期末上机操作、论文等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二)2.0阶段(2018—2020年)

2018年开始,学校对实践类课程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调整课程课时,最多的时候达到了64课时。二是规定实践类课程成绩比例构成为5:5,强调阶段性评价和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纠正实践类课程平时成绩的随意性和期末考核的一刀切的问题。三是将院级教学软件转移至校级机房实施专人统一管理。四是通过校政合作拓展校外实践资源。经过以上调整,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有一定改善。

三、公共管理类专业电子政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专业需求的匹配度

虽然电子政务课程经过一系列改革从主要掌握电子政务的理论到能够熟练运用电子政务软件,但是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操作性的工作由于不同的系统更迭,如果作为实际操作者,他们要做的应该是提高计算机能力,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中不同的应用系统。笔者也坚信今后的电子政务软件会更加智慧友好便于操作。也许极少数学生会从事专业编程设计具体的软件,然而,电子政务课程对公共管理类学生的真正意义应该在于把握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律,培养良好的电子政务管理素质,这和目前过分强调理论或一味强调软件操作的学习目标是相违背的。

(二)学习成果的适用性

现有的学习成果设定是沿袭过去对实践课程的教学习惯,比如软件项目操作之后的实验报告、校外实践之后的实践报告,对于以上没有具体目的的学习成果不仅是学生和教师的负担,而且会逐渐消磨掉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兴趣。电子政务课程内容跟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理应有更多生动、契合学习主体的元素以不同形式融入课程的学习成果中,为学生、教师和课程服务。

(三)课程设计的合理性

1.0阶段的理论与实验的分离设计容易造成“两张皮”现象,造成学生无法很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也就更不利于理解和把握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律,更不能在工作中很好地胜任电子政务管理的责任。2.0阶段的课程设计过多的强调软件操作,这样虽然学生容易明确每个阶段的项目,但是却很可能造成学生在上另一门电脑课的错觉,这是因为无法跳出既定的软件去思考它的合理与不合理,这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也同样是无益的。

(四)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现有的评价机制功能更倾向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分类,形成学生之间的差异和比较。比如通过软件后台进度追踪公布学生的操作进度,學生容易就操作完成度进行比较等类似对学生学习目标无效的评价工作。并且,评价的权威性使得学生成为考核结果的接受者,而不是真正的参与者,无法引导学生逐步进步。

猜你喜欢

公共管理电子政务人才培养
春节联欢晚会的思想导向性增强对于公共管理的影响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我国县域电子政务工作的困境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