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升阳祛湿方联合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脾虚湿蕴证)的临床观察

2021-09-07叶丽燕郭雅琴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8期
关键词:升阳脾虚急性期

叶丽燕 郭雅琴 朱 萍

(海南大学医院,海南 儋州 57173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结肠和直肠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部位多位于直肠、左半结肠及乙状结肠,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1]。该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3]。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4],UC好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群体,不存在性别差异。近年来我国UC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因此及时诊治急性UC对减轻患者医疗负担、降低癌变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为主,短时间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效果良好,但停药后易复发,且副作用明显[5]。既往研究发现[6],中医药对于UC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因此,本研究主要观察益气升阳祛湿方联合西医治疗急性期UC(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相关内容制定[7];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8]中脾虚湿蕴证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经结肠镜检查符合诊断标准;处于急性期,病情程度为轻、中度;年龄为18~75岁;就诊前未服用其他治疗UC的药物;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合并肠梗阻、肠穿孔、中毒性结肠扩张、结直肠癌等其他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细菌性痢疾、慢性血吸虫病等感染性肠炎者;对研究应用药物成分过敏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期UC(脾虚湿蕴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5~68岁,平均(41.51±7.82)岁;病情轻度19例,中度21例;病程6个月至8年,平均(3.23±1.12)年;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2.91±1.34)d;左半结肠型22例,广泛结肠型18例。联合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3~71岁,平均(42.04±7.91)岁;病情轻度15例,中度25例;病程1~7年,平均(3.56±1.20)年;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3.02±1.31)d;左半结肠型24例,广泛结肠型1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补液、补充电解质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柳氮磺吡啶口服,每次0.25 g,每日4次。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升阳祛湿方:云茯苓、炙黄芪各30 g,广藿香、广陈皮、炒白术、地榆各20 g,柴胡、苍术、炒当归各12 g,黄连、甘草、炙升麻各6 g,随症加减:腹痛即泄者加防风、炒白芍;腹痛畏寒者加炮姜。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两组均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拟定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肠镜检查见肠黏膜病变明显减轻,中医症状总积分减少率≥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肠镜检查见肠黏膜病变有所减轻,中医症状总积分减少率≥30%,<7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症状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血症状进行量化评分,严重程度从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3)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分别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5)肠镜评分、活动指数。采用Baron评分方法对两组治疗前后肠镜检测结果进行评分,得分越高提示肠镜检测结果越好;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UC活动度,分值越高表示疾病活动度越强。6)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血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联合组(n=40)对照组(n=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腹泻3.89±0.87 0.77±0.21*△3.62±0.91 1.94±0.45*腹痛4.21±1.20 1.02±0.37*△4.36±1.16 2.15±0.64*里急后重2.51±0.83 0.54±0.18*△2.79±0.72 1.41±0.22*便血5.39±1.24 0.92±0.34*△5.51±1.20 2.19±0.68*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IL-1、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IL-10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IL-1、IL-6、IL-10、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 间IL-1(ng/L)IL-6(ng/L)IL-10(ng/L)CRP(mg/L)联合组(n=40)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5.73±3.82 15.21±2.62*△24.94±3.92 18.95±2.51*35.66±3.52 20.11±3.12*△35.24±3.41 26.18±2.89*7.51±1.67 13.97±2.18*△7.69±1.88 10.47±1.94*29.33±3.51 17.51±2.11*△29.17±3.22 20.94±2.74*

2.4 两组治疗前后Baron内镜评分、DAI指数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后Baron内镜评分、DAI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Baron内镜评分、DAI指数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Baron内镜评分、DAI指数比较(分,±s)

组别联合组(n=40)对照组(n=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Baron内镜评分2.41±0.94 0.77±0.20*△2.54±0.82 1.93±0.31*DAI指数6.14±1.52 1.88±0.76*△6.25±1.41 3.49±0.92*

2.5 安全性评价 对照组中出现2例腹胀,2例恶心呕吐,1例头晕,总发生率为12.50%(5/40);治疗组中出现1例腹胀,2例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为7.50%(3/40),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UC发病率及患病率增长迅速[10]。由于其发病趋势呈现复发、缓解、复发的波浪式进程,若不及时诊治,患者发生肠穿孔、出血或癌变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对其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1]。现代医学研究认为UC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功能、肠道菌群、感染等因素有关,而针对急性期UC的临床治疗目标是尽快控制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12]。UC属于中医学“泄泻”“痢疾”“腹痛”等范畴,脾虚,湿热蕴肠、气滞络瘀为基本病机,治法应以除湿止泻、益气健脾为主。

本研究所用益气升阳祛湿方中黄芪为君药,可补中升阳;柴胡、升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云茯苓健脾消肿、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藿香、苍术清热燥湿;黄芩、黄连清热解毒燥湿;陈皮理气健脾;地榆凉血解毒;当归益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升阳、健脾祛湿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可改善肠道局部微循环,保护肠道黏膜[13];白术中挥发油、内酯类等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肠黏膜炎症反应,修复肠道黏膜损伤,同时对促进肠道蠕动效果显著[14];茯苓中多糖类、蛋白质类等具有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的作用[15]。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便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Baron内镜评分、DA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益气升阳祛湿方联合西医治疗急性期UC脾虚湿蕴证患者疗效良好,对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肠道黏膜愈合有显著效果。

临床大量研究发现,急性期UC患者中存在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当UC患者受到细菌感染时,易激活体内异常免疫反应,促使炎症介质大量释放,造成结直肠内出现弥散性的溃疡或炎症[16-17]。本研究中,联合组治疗后IL-1、IL-6、IL-10、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益气升阳祛湿方联合西医能够降低急性期UC(脾虚湿蕴证)患者的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益气升阳祛湿方联合西医治疗急性期UC脾虚湿蕴证患者疗效良好,对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促进肠道黏膜愈合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升阳脾虚急性期
自拟健脾除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汗疱疹疗效观察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疏风升阳治失眠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