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谷胰岛素联合中药对超重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时间的影响
2021-09-07谭志雄
谭志雄
韶关市中医院,广东 韶关 512026
2型糖尿病(T2DM)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之一,具有相对复杂的发病机制,往往和胰岛素不足以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T2DM的发病率正呈逐年攀升趋势,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人类的体质量正呈日益升高趋势,从而导致超重T2DM的病例增多,值得临床重点关注。随着2019年ADA 指南将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纳入血糖监测指标中,TIR 在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日趋重要。新一代超长效基础胰岛素德谷胰岛素在临床中逐渐广泛使用,与其他基础胰岛素相比,德谷胰岛素有变异性低、低血糖发生风险显著减少的特点,国外研究显示[3-4],德谷胰岛素可使糖尿病患者TIR 达77%。中药方剂治疗2型糖尿病在我国历史悠久,改善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效果显著,但传统中药方剂联合德谷胰岛素是否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的TIR 时间尚未见有相关的文献报道,本文通过研究德谷胰岛素联合中药方剂对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韶关市中医院从2020年8 月至2021年1 月收治的240例超重T2DM 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作联合组及胰岛素组,每组各120例。联合组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48.01±7.60)岁,年龄范围32~69 岁;病程(4.21±1.05)年,病程范围1~8年;体质量指数(BMI)(28.31±0.35)kg/m2,BMI 范围24~32 kg/m2。胰岛素组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范围31~69 岁,年龄(47.87±7.55)岁;病程(4.23±1.03)年,病程范围1~8年;BMI(28.37±0.36)kg/m2,BMI 范围24~32 kg/m2。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受试者均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5]中所制定的T2DM 相关诊断标准相符;(2)均符合超重相关诊断标准,即BMI 在24~32 kg/m2范围内;(3)年龄范围18~65 岁;(4)接受其他基础胰岛素治疗3 个月以上。排除标准:(1)对德谷胰岛素过敏者;(2)既往接受过德谷胰岛素治疗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神智异常或无法自我管理者;(5)心、肺等重要脏器发生严重病变者。本研究与《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相符。
1.3 研究方法
胰岛素组采用德谷胰岛素治疗,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于每日相同时间点给药,1 次/d,起始剂量为10 U,调整频率以及剂量和基础胰岛素相同。联合组则开展德谷胰岛素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其中德谷胰岛素治疗方式和胰岛素组一致,于此基础上增用中药方剂治疗,其中方药组成如下:黄芪30 g,茯苓15 g,白术12 g,生地15 g,麦冬15 g,天花粉12 g,葛根15 g,丹参12 g,川芎12 g,赤芍12 g,山楂15 g,红花6 g。加水煎煮取汁200 mL 口服,1 剂/d,每天早晚各服用1 次。两组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2)标本采集:分别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脉血4 mL,等分成2份,其中1 份直接保存于冰箱中备用,另一份则以3 000 r/min的条件进行时长10 min的离心处理,随后取血清保存在冰箱中备用。
1.4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血糖控制效果,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治疗前后胰岛β 细胞功能变化,治疗前后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 4(FABP4)、前脂肪细胞因子1(Pref-1)水平方面的差异。其中血糖控制效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TIR,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以广州标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相关试剂盒完成FPG的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以杭州联科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完成HbA1c的检测;TIR 主要是指监测期间的血糖水平处于3.9 mmol/L~10 mmol/L 时间百分比。血糖波动情况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餐后血糖波动均值(MPPGE)实现。胰岛β 细胞功能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实现,首先测定患者的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上述两项指标水平。即HOMA-IR=FINS×FBG/22.5;HOMA-β=20×FINS/(FBG-3.5)。以美国DR 公司生产的相关试剂盒完成血清FABP4、Pref-1 水平的检测,一应操作遵循试剂盒说明书完成。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22.0,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控制效果评价
治疗后联合组FPG、HbA1c 水平均低于胰岛素组,而TIR 水平高于胰岛素组(P<0.05),见表1。
表1 血糖控制效果()
表1 血糖控制效果()
2.2 两组血糖波动情况评价
治疗后联合组MODD、MAGE、MPPGE 水平均低于胰岛素组(P<0.05),见表2。
表2 血糖波动情况(mmol/L,)
表2 血糖波动情况(mmol/L,)
2.3 治疗前后两组HOMA-β、HOMA-IR 水平评价
治疗后联合组HOMA-β 水平高于胰岛素组,而HOMA-IR 水平低于胰岛素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HOMA-β、HOMA-IR水平()
表3 治疗前后HOMA-β、HOMA-IR水平()
2.4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FABP4、Pref-1 水平评价
治疗后联合组血清FABP4 水平低于胰岛素组,而Pref-1 水平高于胰岛素组(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血清FABP4、Pref-1水平(μg/L,)
表4 治疗前后血清FABP4、Pref-1水平(μg/L,)
3 讨论
T2DM 主要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若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极易对心、肾等脏器与神经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寻求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亦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6-8]。目前,有关T2DM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且存在一定的争议,普遍认为可能和环境、遗传、年龄、种族以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随着近年来人类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及饮食结构的日新月异,平均体重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导致超重T2DM 患者的人数与日俱增,针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9-11]。德谷胰岛素是近年来所开发的一种新型的T2DM 治疗药物,具有血糖控制效果较佳以及安全性较好的优势。然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单纯的德谷胰岛素治疗效果开始难以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12-14]。中医认为,T2DM 当属“消渴病”范畴,患者多为体态肥胖、精神倦怠、易感风寒。肥人痰浊气滞、血运瘀滞,可能和脾虚致使脾气难以升清、水津无法散布有关,继而引起机体内代谢紊乱的发生[15-16]。故此,在德谷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予以中药方剂治疗,可能发挥较为理想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本研究发现,德谷胰岛素联合中药方剂可明显提高超重T2DM 患者的血糖的控制效果,可明显提高TIR,同时减轻血糖波动。原因可能在于[17-18],黄芪具有补益脾肺的功效;茯苓则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天花粉、葛根均可发挥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麦冬则可清热养阴;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诸药共用,可达健脾化湿、活血通络、益气生津的功效,且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整体作用、双向调节以及固本复原的优势,和德谷胰岛素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互补作用。此外,FABP4 可发挥结合脂肪酸以及抑制脂肪分子移动的作用,同时可经由增强脂肪酸的可溶性途径,从而于机体糖脂代谢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调节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ref-1 则是由机体前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的重要因子之一,于人体免疫反应、血管功能以及能量代谢等生理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已被证实介导了糖尿病、肥胖等多种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19-20]。而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联合组血清FABP4 水平低于胰岛素组,而Pref-1 水平高于胰岛素组。提示了联合组治疗方案可能机制之一与调节上述两项血清学指标水平有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然而,本研究尚且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且纳入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较大,从而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发生一定程度的偏颇。另外,本研究并未对两组治疗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德谷胰岛素联合中药方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超重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同时有助于调节血清FABP4、Pref-1 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