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视野下,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

2021-09-06陶玉州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程群文化传承校本课程

陶玉州

【摘 要】“十三五”以来,直塘小学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发现课程群的建设与实施能更好地帮助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发展。本文以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例,分析其在课程群建设中的优势,促使单学科与整体课程群的联融,总结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经验,指出学生学科素养培育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传承 课程群 信息技术 校本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形成顶层文化的建构,首先就要推向基层,面向大众,让每一位公民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文化的引导、文化的充实则需要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得到传承与发扬。直塘小学重视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科研助推学校课程群的建设与开发,将所在区域的直塘文化精髓通过学科教学落地扎根。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时代性和注重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学科。基于对当地优秀文化的传承,信息技术的校本开发促进了学校课程群建设的完善和创新,不仅在学科中全面体现教育功效,还走向深度学习的实践,对学生的思维、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全面培养。

一、构建课程体系,推动信息技术渗透于课程群

学校教育的发展,需要完善、严谨的课程体系。课程群建设能有利于课程体系的生动架构,课程体系的创新将使学校教育更具有系统性,有利于推进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为做好课程群建设工作,就要从学科课程出发,重视每门学科课程其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促使学科之间互相融通、相互渗透、相互推进。对于单门学科来说,参与课程群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改革实践,如笔者所参与开发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因为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中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用,信息技术课程让其他学科“手牵着手”相互关联起来,形成课程网络,这就大大推进了课程群的整体建构与实施。

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越发显著,学科校本课程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就越高。学校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化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让信息技术效能得到最大化,只有进行课程群的研究与实践,课程群才能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扎实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反之,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也成为课程群建设的纽带与桥梁,从而促进课程群的建设与发展,构建独特的新模式,让学校课程体系更加完备、更加科学、更加新颖。

二、传承优秀文化,提升信息技术的文化育人功能

直塘小学地处苏南沙溪古镇,是一所百年老校,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底蕴。对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教师和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传承与发扬。目前,学校学生对于所处直塘老街等历史文化并不了解。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把优秀文化传承下来,通过学科教学的途径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不断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的熏陶,让他们不断地产生兴趣,从而认识家乡文化历史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可以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展开研究。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注重技术操作的课程,这一特点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接触到家乡的景与物,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化含义,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例如,在信息技术三年级教学画图一系列课程中,教师把直塘的河、桥、房子、小船、大树、小鸟等元素引入课堂,让学生尝试在电脑上画出自己美丽的家乡。这一任务,让学生从无意识到专心致志,在仔细观察家乡的景与物后,他们开始动起虚拟画笔,描绘出自己美好的家园。

家乡的文化虽然比较抽象,但教师通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将这些文化具体化、生动化,将家乡的美景与实物引入课堂就是比较成功的例子。通过把这些文化性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备感亲切,从而能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也就更加投入。在学科教学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文化、感受了文化、认识了文化。只有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中,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更加轻松、更加自如,从而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审美观,让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三、建立内容模块,推动信息技术的多元思维培养

学校课程群建设,不仅能将各学科课程进行融合,而且还能针对具体学科课程开展建设指导,促进该学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融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以往的学习内容比较零散、碎片化,而通过以地方文化为主线的课程群建设,能促进信息技术课堂向系统化、拓展化与重组化发展,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程要以模块化进行学习。模块化学习让课堂内容更加紧凑、更加丰富,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更充实,层次性更强,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多元思维。

例如,在四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的内容之一是“WPS文字”相关知识与技能。“WPS文字”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它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是仔细观察该课的课堂教学实例,会发现其中的学习内容多杂而不精,且常常使用机械训练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把内容重新调整和整理,把家乡文化中的故事、美景、民俗等作为学习素材融入课堂,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形成模块化内容,开展项目式学习,则效果会完全不一样。在实践中,笔者设计了名人趣事、民俗民风、传统技艺三个维度让学生展开“WPS文字”模块化学习。学生在学习“WPS文字”的各项技能与技巧时,深入了解了家乡文化与历史,对家乡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表象到内部,不仅知识和技能得以深化巩固,对家乡的情感也逐渐浓厚起来。

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的情感、思维也正处于巩固、发展阶段。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设计学习内容,而采取模块化学习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探究知识。教师在研读和重构教材时,要善于结合学生学情,把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学习内容放入教学内容中,设计系列模块,注重模块之间的联系性和发展性,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情感和温度。模块化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维度去思考和探索,不断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敏度和开阔度,让他们真正成为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人。

四、创意程序教学,开展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学习

课程群的建设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也高度统一了各学科教育的主导方向,通过各学科的联通将知识体系不断深化,促进了单学科课堂深度学习的发生。信息技术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开展任务驱动学习需要学生在独立或合作中研究和完成任务,可促进他们学习力的大幅提升。

例如,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Scratch程序设计。程序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一些游戏或者故事引入课堂,让程序设计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如《青蛙过河》一课,青蛙、小河、石头等素材都源于学生的水乡生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学习活动要求,对实现预定目标更具积极性。通过搭建相应的控件形成脚本,学生就能运行有趣的游戏。在程序教学中,学生也能结合地方文化设计出一些具有原创性的动画游戏,如“吃青团”“造木房子”等,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地方文化历史,给予了他们思维空间,形成了一批校本化信息技术程序开发的优质案例课。

当然,程序教学在文化的影响下具有更鲜明的特点,但是创意的背后是教师对基于这些学习任务如何推动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视。在任务驱动学习中,教师可以观察到学生完成任务的全过程。教师会发现学生的能力存在差异,要帮助到每个学生,在开展教学时必须考虑到任务设计的层次性,在任务的布置上呈现梯度化,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来完成任务。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先独立思考和分析任务,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完成程序設计任务。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不仅被充分激发,还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到其他同伴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总之,优秀的信息技术课程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二度开发,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校的教育发展,这就需要具体的载体与平台。家乡的文化素材就是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有效载体,也是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的重要依托。当教师站在文化传承的教育视野下,以大格局的多学科思维把其他课程重要知识内容、文化内涵共融于信息技术课堂,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必然会更深刻和生动。也正是基于文化的力量,让课程群的建设真正起到学科之间联动、互补、促进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单学科的最大优势,共同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课程群文化传承校本课程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关于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