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幸福语文”的教学策略

2021-09-06印君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7期

印君

【摘 要】语文课程中的知识内容或者生活内容都包含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的精神内涵,从而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精神上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质的人。本文主要从“诵读诗歌、分享写作、阅读绘本”等环节出发探究“幸福语文”的教学方法,以期学生能够借助语文学习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格。

【关键词】幸福语文 诵读诗歌 阅读绘本 分享习作 欣赏影视

电影《死亡诗社》中基丁老师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人生的幸福,他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体会生命的力量,这样的教育是直达人心的。影片中基丁老师给学生上课的四个场景值得我们深思:第一,站在桌子上来看世界。基丁老师的意图是告诉学生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因为高度的不同,视野就不一样。的确,眼界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在操场上奋力踢出一个球,大声说出自信的宣言。这是一种释放,一种打开。相对于那个学校只看重升学率的现状,这是一种更尊重学生生命的教学方式。第三,现场评点学生写的诗歌,现场引导学生作出一首诗,帮助学生突破自己。第四,齐步走。让学生明白应该走出自己的节奏。基丁老师每一节课都是一种正面的引领,积极阳光,充满向上的力量,让学生在沉闷的学习中受到精神的滋养,获得幸福的体验。

语文学习应该充满人文气息,语文学习中应当富有情感关怀,通过诵读、阅读、写作、观影等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向上的情感,润泽学生的内心,给予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向上,所以幸福;因为丰盈,所以幸福。

一、诵读诗歌,传递幸福

诵读是体验诗歌情感的一个重要方法,每一首诗歌都有其感情特点,每一种感情都需要独特的诵读方法。因此,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品读感悟,发现诗歌中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得学生获得完整的精神体验,使他们体验到诗人的真情实感,体验到幸福感,并借助朗读这一过程,将幸福感传递。

笔者带领班上的学生每天都诵读《日有所诵》,书中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充满美感,真像一道美味的营养餐。有一首诗歌叫作《善良》,这是比利时的卡莱姆写的。“要是苹果只有一个,它准装不满大家的提篮。要是苹果树只有一棵,挂苹果的树杈准覆不住果园。然而一个人,要是他把内心的善良分撒给大家,那就到处都会有明媚的阳光,就像甜甜的果儿挂满了果园。”学生每天诵读着这些文质兼美的诗歌,在诵读中情感受到了熏陶,渐渐的,精神的底子会被经典的诗歌涂成浪漫的玫瑰色,遇到适合的契机,师生之间就会产生共同的言语密码。不信你看!在一次早读课结束的时候,笔者准备离开教室,坐在第一排的一个男生立刻提醒笔者:“老师,你的茶杯别忘了拿。”这是个成绩普通平时有些木讷的男生。这善意的提醒难道不是善良吗?课上,笔者把这件事和我们读过的《善良》这首诗联系起来,讲给学生们听,那个男生享受着被大家认可的幸福,而其他学生也懂得将诗歌和生活融会贯通,从书本中吸收善良、互助、分享等美好的品质与人生的力量,学会爱与被爱,把幸福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

我们一起诵读了金子美玲的《我和小鸟和铃铛》,最后一句是“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读到这里,笔者给学生讲了一个《小黑羊》的故事,小黑羊因为与众不同而不被包容,充满自卑,内心非常痛苦。可是在大天门那里,他听到了天使的对话,明白了自己是被喜爱的、是漂亮的。小黑羊明白了自己有自己的美,因而充满自信地和其他羊共同生活,久而久之,别的羊也接受他了。小黑羊完成了精神的救赎,获得了幸福。这个故事潜在的寓意是接受世界的多元,要懂得包容,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故事和诗歌的主题是共通的。在诵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理性的思维方式;在诵读中,学生获得了内心的充实,从而体验到幸福。

二、阅读绘本,找寻幸福

绘本中包含着人生哲理与生活哲学,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能够从主人公的言行举止上有所获得,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阅读的机会,让学生借助文本体悟到真理,使学生获得幸福感。

有一本绘本叫《兔子先生的烦恼》,笔者非常喜欢,就忍不住要和学生们分享。故事中兔子先生和熊小姐一同住在一幢房子里,兔子先生在楼下,熊小姐在楼上。他们是邻居。但他们的性格截然不同。兔子先生勤劳,爱干净,会做好吃的,总喜欢一切井井有条,生活态度严谨。熊小姐喜欢享受,享受美味、聚会和舒服的睡眠。兔子先生开始不适应和熊小姐做邻居,他的烦恼就是看不惯熊小姐的生活方式——不爱整洁,总是吃兔子先生做的蛋糕。但是在一次聚会之后,兔子先生这种想法改变了。熊小姐和她的朋友们一起狂欢跳舞,兔子先生也参与了进来,体会到生活中除了按部就班其实还可以有享受、快乐和舒适。这是个关于交往、关于接纳、关于生活方式的绘本。读完故事,笔者和学生讨论了三个问题:(1)兔子先生的烦恼是什么?(2)他的烦恼解决了吗?(3)如果你是兔子先生或者是熊小姐你会怎么做?前两个问题从文本中可以得到答案。第三个问题才是对应文本的主题的,当然也是开放性的话题。

这个故事里包含着生活的哲学。梅子涵说过,“文学里的哲学和哲学里的哲学是不一样的。文学里的哲学很像是我们坐在一个马车上,马车走过一条小道,走着走着我们恍然看到小道旁边的大树林,看到了大哲学,轻松当中看到、不经意当中看到。”是的,阅读绘本,不经意中就遇见了美好。明媚温暖的故事让人懂得相处之道,懂得包容、接纳、改变能让生活更美好。包容、接纳、改变不正是通往幸福的道路吗?

绘本《雪人历险记》,故事作者是奥地利的米拉·洛贝,绘图作者是德国的温弗里德。故事情节很简单,冬天,一个小女孩给一个雪人喝了一口热茶,雪人就变成活的了,叫作茶雪人。于是茶雪人去历险了。他先是在城市中,由于他动作笨拙,不熟悉城市的地形,所以总是碰着这个、撞着那个。一个小男孩建议他去乡下。在乡下,他来到一片红花草场,他居然想做一个红花草人,就像稻草人一样站在草场中央,可是乌鸦告诉他不行,因为夏天到来的时候,这里会很热,那时雪人會融化的。雪人可不想融化成雪水,那就到一个没有夏天的地方去吧。乌鸦建议他到北极去,真是个绝妙的主意。于是雪人跳上了一块浮冰,到达了北极熊的故乡,在那里幸福地生活了下去。

这本书与其叫作雪人历险,不如叫作雪人的旅行,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无惊也无险,雪人遇到了女孩、男孩、乌鸦,最后遇到了北极熊,都没有给他出难题,而是非常友好地对待他,就像是他生命之路上的一颗颗温润的珍珠。

雪人也可以有生命,这生命从何而来,就从一杯热茶而来。是呀,热茶的温暖可以一直暖到心里的。有了这份温暖,生命才变得鲜活。雪人用自己的旅行来演绎生命,这是一种珍惜,没有一丝浪费。

北极好远好远,可是雪人义无反顾地来到了那里。这其中会遇到什么危险呢?书上没有交代,仅仅是轻描淡写地描绘了一番。这似乎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某些东西如果忽略不计的话,自己和别人也就会不以为意。谁的历程中没有一点儿波折呢?

雪人非常执着,他的心中有一个信念,就是寻找最适合自己生活的地方,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回到故事开头,他没有生命,站在花园里,视野只有一个花园大小。机遇找到了他,命运垂青了他,让他有了生命,雪人要找寻的是一种最幸福的状态。最后一页的图画让我们很欣慰,他在北极过得很快乐,和大北极熊拥抱在一起,小北极熊和他玩耍,有的还爬到了他的身上呢,这样的幸福是走出来的,对于茶雪人来说,是一块“浮冰”飘出来的。

阅读绘本,也是在和学生探讨关于“幸福”的哲学。梅子涵说,优秀的文学里总有哲学,文学里的哲学一定是比哲学书里的哲学更可爱。通过阅读绘本,引领学生懂一点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责任和诗意,学生也就寻找到了幸福。

三、分享习作,创造幸福

习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习作可以联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写作中,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体悟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创造一种幸福,让读者受益。从三年级起,學生们开始写作文和日记。每周都有专门的习作讲评时间。通过欣赏佳作,分享彼此的生活乐趣,点拨写作的技巧,总结写作经验。

笔者班有一个女生小炜写起作文来总是洋洋洒洒。有一次她写几个女生一起在教学楼下的大树边玩,发现树上有些洞眼,像树的眼睛,大家都说这是“树妖”。小炜把这件事写在作文里了。笔者想:只有常读诗歌和童话的孩子才有如此敏锐的感觉。小炜的习作清新、自然、真诚,在习作讲评的时候笔者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这篇文章的喜欢与欣赏。还鼓励她就这样写下去,没准儿哪一天就能写一本书呢,兴许不比黑柳彻子差。这个时候,小炜的眼睛在发光,和她一起看树的女孩子也都心领神会地微笑。聆听同学的优秀习作,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是每周值得期待的幸福时光。

有时候,笔者也刻意为学生创造感受幸福的机会。班上有个女孩王小然生病了,在家休息了两周才来上课。笔者让学生以此为素材写一篇习作《王小然回来了》。批改的时候,笔者被深深感动。王小然自己的作文中表达了病中对家长的感激,对老师的思念,对同学的想念。不是“口号”式的,而是非常有感情的充满童真的话语。同学们听了都觉得同窗的情谊竟然如此感人,平时都没有发现呢。其他学生写了王小然病愈后回到班级这一天发生的事情:有的写“围着王小然问长问短”,有的写“和王小然一起玩”,有的写“王小然不在的时候没人收本子”……真实的场景,真挚的情感,创造了幸福。《我的妈妈是精灵》这本书中写道:“情感是一种黏黏的胶水,只有人类才有,精灵是没有的。”这一篇篇作文对学生们来说,也是一种黏黏的情感体验。情感丰盈的人,才能收获幸福。

四、欣赏影视,播种幸福

幸福感是一种抽象化的情感,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的影视作品去感知这种幸福,这不仅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更是一种形象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根据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体悟情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电影《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中的雷夫老师开设了电影课程。他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电影,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自然、了解文化。笔者在班上也开展了“电影沙龙”活动,给学生推荐优秀电影,用专门的时间共同观看电影。

看电影当然是最轻松的时光,在这轻松的同时,我们也被感动、被震撼,并产生一些思考,从中获得精神的享受。看电影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无意识地耕耘自己的精神世界并提升人文素养的过程。我们观看《功夫熊猫》,这是以中国道家思想为指导的动画片,其中蕴含许多人生的智慧与意义——万事皆有可能。我们观看《魔法师的学徒》,其中一些话语 “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是我还是谢谢你”“没关系,我们可以重新开始”“不会说谎是很大的优点”……诠释了如何理智地与人交流,让我们体会到尊重、包容、诚实等优秀品质能让人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平静的幸福。笔者还给学生推荐了《纳尼亚传奇》《海底两万里》《怪物史莱克》《宝葫芦的秘密》等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能吸引他们的兴趣的、能引领他们的生活态度的优秀影视作品,播撒一颗颗幸福的种子。

《青鸟》这本书中揭示了幸福的真谛:原来青鸟就在自己家里。而幸福,就在我们身边。给予别人幸福,自己才是最幸福的。教师具有幸福的能力,才能打造出幸福的课堂,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幸福语文”教学就是以丰富的情感润泽学生,培养他们善良、热心、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这是超乎语文教学之外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颜永秀.幸福语文教育的实践者[J].语文教学通讯,2021(3).

[2]张淑雅.牵手词语,走进幸福语文[J].安徽教育科研,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