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影《气球》的多重叙事艺术

2021-09-06曾玉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8期
关键词:叙事艺术气球

曾玉

内容摘要:由万玛才旦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气球》融合了文学和电影的多重叙事视角。采用双线并行的结构叙事方式,打造唯美真实的叙事画面,进行多种主题的表达,让整部电影呈现出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年代感,增加了电影的深度和厚度。应用叙事结构分析这部电影的叙事艺术,有助于挖掘该电影呈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之处。

关键词:《气球》 叙事艺术 多重主题

《气球》改编自万玛才旦的同名短篇小说,影片以上世纪九十年代为背景,讲述一个家庭在信仰和现实的冲撞下该如何选择的现实问题。电影除了在显性的时间叙事下讲述了现实和信仰之间的冲突外,还把现代文明对传统文明的冲突下通过独特的地域叙事传达了出来,显性和隐性双线发展构成了整部电影独特的叙事魅力,增加了这部电影的历史厚重感和主题的深刻性。电影中现实和超现实之间镜头的转换,用极度真实平民化的风格构造了简约唯美的叙事风格,在多种叙事策略使用下,这部电影带给观众一场视觉的盛宴。多重主题的表达和复调叙事手法的应用再加上现实与超现实的镜头转换让这部电影定义为“文艺片”。

一.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

《气球》打破了之前导演的单一线性叙事风格,而是采用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表面上以时间为线索,讲述卓嘎一家三代从和睦相处到情感的破裂直至被迫分别三个章节主题。在深层次上是把藏族放置在了空间中进行考察,在地域上深度思考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之间的冲突和碰撞问题。

电影《气球》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那个年代,讲述了卓嘎一家三代的故事。以女主人公卓嘎为中心人物,围绕她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把所有的矛盾和冲突集中在卓嘎身上。有非常具有典型代表的藏族人爷爷一直固守在藏族土地上,不知道白色气球究竟是什么。看似和睦的一家却因为爷爷的去世走向了分裂,家庭中的矛盾和伦理冲突等全面爆发。一直有着佛教信仰的藏族人相信人的生死轮回,大师告诉达杰,父亲的灵魂会再次投胎转回家里。可是面对家里已经有三个小孩和在超生就要罚重款的政策下卓嘎对大师的话表示了怀疑。

传统和文明之间的碰撞不仅体现在外部事物上,更是体现在一个家庭中的人物思想观念中。在面对电视上播放以试管婴儿的降生庆贺科技的进步时,爷爷非常愤怒,悲伤地认为“人类世界的末日快要到来了”,表面是藏族人一直坚信人去世后会转世投胎,无法接受人的出生可以被科技改变,背后是无法接受信念被摧毁失去精神支柱的事实。

电影《气球》除了以时间为线索的显性叙事下信仰和现实之间的冲突外,还把叙事的背景放置在了独特的地域下表达出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碰撞。隐性线索以“家”这一空间概念展开,表面上拍摄的是卓嘎一家的冲突,其实是以小见大,由小家引出整个藏族人的大家,在这个“家”中所面对外来文化的冲突该如何应对的问题,是继续保持原来藏族人的生活习俗,还是接受新事物。

在电影《气球》中,不管是道具还是生活习俗都显示出现代文明的闯入。万玛才旦在电影中塑造的这些男人和女人都面临共同的困境:这是被两个世界夹击撕扯的世界。一个是精神维系的信仰世界,那是连接着过去和现在、生者与死者、鬼神和日常共存的世界;另一个是翻天覆地的物质世界,摩托车取代了马匹,T恤走入了藏族人的日常生活中,青普话成为藏族人的交流方式。万玛才旦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他求学时的心理体验分不开:“一边是唯物主义的知识体系,另外一边是唯心主要的古老科学,哪头都不能落下。这两个世界在不同的边界上消融碰撞。”万玛才旦一直在思考:当这两个世界表现出两种文明的冲突和抵触的时候该如何相融。那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又该如何保持呢?藏族人又该以什么态度面对现代文明呢?游牧文化又该如何传承呢?这既是这部电影所表达的主题,也是导演万玛才旦一直在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真实唯美克制的叙事风格

当今电影的拍摄一改以往宏大的叙事风格,倾向于将生活式的电影搬上荧幕。万玛才旦在《气球》中也一改以往的叙事风格,在电影的背景设置上,道具的选择上,人物的表情上,都对藏族人的生活进行极度还原,体现了真实的特点。现实和超现实的镜头的自由切换,让这部电影有着唯美的风格,人物感情的表达上更为克制,细节的处理上也是极为真实的。

导演把“除了细节的真实外,更是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句格言贯穿在电影中。电影的开端就极为真实,主人公达杰身着藏族服饰骑着摩托车从规整的公路上缓慢使来,爷爷拿着藏族特色的烟斗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故事讲述的背景放置在了辽阔的草原上,整部电影采用藏语进行交流等。不管是人物的生活习俗,还是场景的设置上,这部电影采用了极度贴合真实生活的场景进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藏族的原汁原味,让观众看到了藏族的生活,更是直接把生活搬上了荧幕,为电影讲述故事提供了更多选择的路径。

电影除了真实地再现了藏族的生活,导演还有意识地加入了文学叙事的风格。让电影的空间叙事和文学的时间叙事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电影中多次出现现实和超现实之间镜头的自由切换,打造梦幻般的场景。一直相信达杰大儿子江洋是奶奶去世后的投胎回到家里,唯一的证据就是两人在身体相似的地方出现了同样的痣。导演没有选择平淡的讲述这件事情,而是采用超现实的镜头将故事还原出来。在电影中,导演采用特写的镜头加近景的鏡头将痣展示出来,达杰顽皮的两个小儿子对哥哥江洋身上的痣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把江洋身上的痣取下来玩耍,随后两个小儿子赤裸着身体向着广阔的沙漠接连着天边的远方跑去,笑声和打闹声交织在一起。这个超现实的镜头,不仅暗示了生死轮回信仰体系的瓦解,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本是“赤裸裸来,赤裸裸去”的哲学理念。爷爷去世后应用了超现实的镜头,在同一场景中,融入了很多藏族已经消失的元素,比如以前的交通工具马,藏族的铃铛等,加上江洋一声声地呼唤爷爷,爷爷背景的远离,人物的模糊的背影,淡紫色氛围的渲染,让观众彷佛置身于梦幻中。色彩、回声、背影等多种元素体现了浓郁的藏族风景,更打造了电影唯美的场景。

电影中人物情感的表达也是非常克制,没有喷发式的爆发,有的只是容忍和克制,以平和的方式在讲述人物的情感。当卓嘎躺在医院准备处理腹中胎儿时,面对江洋和达杰的祈求,卓嘎没有歇斯底的咆哮和抗争,只是流下了痛苦与矛盾的泪水,让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通过无声的语言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卓嘎表面的平静和内心波涛汹涌的感情形成强烈的对比,让观众更能直接体会到卓嘎的纠结和无奈。妹妹卓嘎在面对昔日情人的感情表达同样是克制的,面对情人,只是选择逃避,将情感深埋内心。但是在面对姐姐卓嘎要把他送给自己的书籍《气球》烧了的时候,卓玛不顾危险的将书籍从火炉中抢出来。脸上的面无表情和行动上的真实形成反差,也从侧面反应出卓玛虽已选择出家,却难断情缘。电影中的细节处理也非常到位,演员采用素颜出境的方式,目的是贴合藏族人物容貌。

三.藏族文化背景下的伦理冲突

《气球》这部电影相对之前的几部电影,导演在叙事风格上都有所不同,将宏大的主题叙事放置在家庭中进行讲述,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讲述藏族文化危机问题。《气球》的海报上显示是现实和信仰之间的冲突,在更深层次原因是伦理观念导致的。

看似和睦的一家因为观念的冲突分崩离析,卓嘎和达杰的矛盾表面是因为信仰和现实之间的冲突,更深层次原因是伦理观念的冲突。达杰表面上是容易接触外来事物的,骨子里却是坚定的藏族文化守护者,当卓嘎明确表示不想生下小孩时,得到却是达杰的侮辱加质问。达杰暴力式的方式并没有打消卓嘎的想法,在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下和周措医生的劝阻下,卓嘎选择走上了手术台。当以达杰为代表的父权力量无法扭转卓嘎的举动,达杰试图搬出最后的救命稻草,把以子权为代表的江洋请出来,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方式请求卓嘎留下小孩,用女性的身体作为力量的较量场,双方展开拉锯式的较量。即使卓嘎最后听从达杰的话,留下小孩,日后只要还涉及类似的事情,矛盾和争吵就会不断出现。因为强大的父权制度笼罩在家庭中,让卓嘎失去了话语权,最后卓嘎只好随着卓玛躲进寺庙中。电影的最后给观众留下了悬念,看似安排了一个开放式结尾,其实只是假开放,所有故事的发生和展开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中,一旦离开了地域,所有的矛盾和冲突将不复存在。

导演万玛才旦作为“藏地新浪潮”的突出代表,对藏族有着深厚的感情,试图通过电影的方式让藏族被更多的人了解熟知。可是在面对藏族文化瓦解被其他文化同化的情况下,万玛才旦表现出了矛盾纠结的心理:一方面试图保持藏族独有的文化,不希望藏族文化出现奔溃的状态;一方面却阻止不来文化的被同化,在这部电影中多次出现现代文化的元素。事实证明现代文化确实是给当代人带来了不少便捷,不仅在外物上让人们很容易接受,藏族人的心理也渐渐地被同化了。伦理的冲突让藏族人面临两难的选择,是接受还是拒绝呢,这不是非此即彼的答案。

正如摩里塞特所指出:“自叙事艺术诞生之日起,便存在由作者、敘事人或说书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视点问题。影视作品如同一幅画一样,首先要有一个视点来给它提供表面的合理性和意义”。《气球》以“气球”为切入点,“气球”作为贯穿整部电影重要的象征物,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解读空间。《气球》融入多种叙事视角,进而传达出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相碰撞,现实和信仰之间的冲突,藏族女性最后的出路等多种主题。多重叙事视角下所表达出深邃的主题,唯美镜头的多次使用,最终呈现出内蕴丰富而极具文学性的文艺电影。

参考文献

[1]闫国,邓春晓.电影《芳华》的多重叙事结构[J]电影新作,2019(03):27-29.

[2]万玛才旦.《气球》:意象、故事与困境——万玛才旦访谈[J].电影艺术,2020(06):91.

[3]胡谱忠.《气球》:寓言体及其闭合性文化叙事[J].电影艺术,2021(01):63-65.

[4]布·摩里塞特,闻谷.“视点”论[J].世界电影,1991(2):35-36.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叙事艺术气球
Magic Balloon气球被吹起来了
气球又回来了
找气球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及叙事艺术
《城南旧事》中叙事艺术的应用
论金朵儿儿童文学系列作品的叙事艺术
《海边的卡夫卡》赏析
以水墨而文学
气球
一样多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