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视域下古诗词教学探析

2021-09-06韩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8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策略

韩琳

内容摘要: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自身独特的优势活跃于现下的语文课堂当中。将群文阅读引入古诗词教学,对学生、教师、课堂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古诗词群文阅读实践中,教师需要从议题设计、文本组合、课堂建构三个方面考虑,借以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群文阅读 古诗词教学 策略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食粮,更是中华文化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新课改以来,我国对中华传统文化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与其他版本的教材相比,部编教材的古诗词篇目数量明显增加,共85篇,占所有篇目的36%,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但由于语言背景不同、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单篇教学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多文本教学。使学生能够在高效的课堂当中加深对古诗词的认识,进而提升自己的语言、思维、审美能力。因此,将“群文阅读”这一概念引入古诗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一.群文阅读的释义

群文阅读这一概念最早由台湾“小语会”理事长赵镜中先生提出:“随着统整概念的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相同的议题”、“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多文本教学”这三个关键语句使我们了解到了群文阅读的基本样貌。

杭州市天长小学将军晶老师在多次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所谓的‘群文,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教学现场呈现出的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阅读活动。”这向我们阐释了群文阅读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活动。与赵镜中先生同样强调多文本的阅读活动。

西南大学于泽元教授等人提出了一个更加清晰完整的概念“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其后,王林、倪文锦、何立新等人先后提出自己对于“群文阅读”的理解。虽然各位学者对于群文阅读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大都包含三个要素:议题、集体建构、共识。由此,笔者认为,群文阅读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具有关联性的文章,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终达成共识的教学活动。

二.群文阅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价值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造就了数量庞大的优秀诗篇,值得我们学习。但课堂容量有限,学生只能够接触到其中的一小部分,传统单篇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接触到的篇目更少。而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地对所教内容进行排列组合,使得古诗词教学活动的灵活性更强。但就目前而言,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初中运用的不多,应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就更少了。但是根据初中生的发展水平和阅读现状,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也同样适合他们。如果初中教师能够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使用群文阅读,这对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学都有重大意义。

(一)拓展阅读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尽管古诗词阅读教学已经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占据了极大的比例,但是为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师需要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借助群文阅读,教师可以多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优秀篇章,借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阅读更多优秀的传统篇章,随着阅读的加深,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会逐渐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会融入他们的生命,成为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词群文阅读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重要意义。在语言方面,群文阅读弥补了学生缺乏自主性的缺陷,学生自身通过对不同文本的梳理整合,建构系统的的古诗词知识体系,这样会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系统的理解,使其记忆更加牢固。在思维方面,学生通过对不同文本比较阅读,发散思维得以培养。在审美方面,古诗词语言的凝练和意境的优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文化方面,古诗词群文阅读可以使学生集中对某一文化进行研读,对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转变教育观念,促进专业发展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宰,主要对古诗词的字词释义、表现手法、作者情感等进行分析和讲授。学生要做的就是将课堂上的内容原原本本地记忆、消化,以便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而群文阅读则可以打破这种应试教育模式,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有限时间内进行多文本阅读可以迫使教师将课堂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阅读的空间。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真正实现由“教书匠”到“引路人”的角色转变。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这看起来淡化了教师的作用,实际上却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求教师对群文阅读的相关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在议题的选择和文本的确立时,也要求教师有大量的古诗词储备量,教师只有不断地熟悉各种文本,才能选择出合适的篇目进行教授。在教学设计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这种对教师知识和能力上的要求,是促使教师不断成长的动力。

(三)打破传统模式,改善课堂现状

传统的古诗词阅读教学以单篇教学为主,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单篇阅读的课堂容量较小,教学方法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多文本阅读,能够将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弥补单篇教学的缺陷。同时,课堂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爱上阅读,真正融入到课堂当中,体味诗歌的美妙。

三.初中古詩词群文阅读实施策略

(一)深入研读教材,精心设计议题

议题是群文阅读的起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群文阅读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议题的确立是展开群文阅读至关重要的一步。所谓“议题”,就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与所选择的几篇文本密切相关并且具有讨论价值的话题,且这个话题必须具有具有可讨论性、关联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只有对议题有一个清晰地认知,才能合理地设计议题。

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样也是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要运用好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弄清楚编写意图,编写特点等,为古诗词群文阅读找到切入点。教师在设计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作者为议题

教材中所选择的古诗词篇目都是各位专家、学者、教师精心挑选的文本,皆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诗篇,其作者也往往也是时代的集大成者。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的差异,每位诗词作者都会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并且作者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也会发生很大变化,要想全面了解某位诗词作者的创作风格,一两篇诗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将作者作为一个议题是必要的。例如以“多变的李清照”为议题,可以选择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李清照多舛的人生。

2.以题材为议题

古代作者通常都会以诗词来表达自己感情,不同诗词作者面对相同的情景大都有同样的感受,所以教师可以依据这些不同的情感进行议题的设计。例如以“山水田园”为议题,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的情感。

3.以意象为议题

古诗词中大多会用相同的事物表达类似的情感,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如果不知道事物背后所表达的东西,可能会对诗词产生一些错误的理解。将意象作为议题可以使学生进入到诗词的文化氛围,减少与古代文化的隔阂。例如以“月光下的思念”为议题,深入了解月亮这一文学意象。

4.以体裁为议题

体裁的变化是一个时代文学的变化,从体裁这一角度设计议题,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例如以“五言律诗”为议题,使学生了解五言律诗的整体特征。

此外,议题还可以从诗词结构、语言特点、表现手法、作者情感、时代等多种角度进行设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仔细研读教材,从文本当中获取灵感,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设置恰当的议题。

(二)课内联结课外,合理组建诗篇

文本是教师进行古诗词群文閱读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创建这一活动时需要考虑从哪里寻找文本、选择什么样的文本、如何组建并呈现这些文本等问题,教师只有仔细考虑过这些问题,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教师在选择文本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课内多篇

由于教材的编写者已经对文本进行过精心的筛选,所选择的古诗词必然是极具代表性的。教师直接将教材中的古诗词重新编排,这样既保证了文本的质量,又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一种比较容易施行的组文策略。例如:以“忧国忧民”为议题,将杜甫的《春望》、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三篇古诗词组合,体味作者心怀天下的感慨。

2.课内结合课外

这种组合方式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以便教师更好的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例如:以“苏轼”为议题进行组文,将课内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与课外的《望江南·超然台作》相组合,使学生了解到苏轼被贬的经历,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

3.课外多篇

课外多篇的组文方式自由度更高,教师完全将课外引入课内,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具创造性。但这种组文方式的难度比较大,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诗词功底,并且由于课外内容的可参考教学资料少,在教学设计的上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实际操作起来有较大难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习活动的方式进行。例如可以开展“飞花令”的教学活动,以“四季”为题,让学生搜寻带有“春、夏、秋、冬”的诗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决。在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展他们的诗词储备量,借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总之,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要遵循文质兼美、尊重学生、搭配适宜的原则。同时要紧扣议题来选文,文本之间应该呈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使学生的认知随着课堂的进行不断加深。

(三)师生双向互动,建构智慧课堂

群文阅读要求课堂要进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于泽元等人认为:所谓集体建构,就是不事先确定议题的答案,在充分发挥个人智慧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共享智慧,在智慧共享中逐步构建文本的意义,在教师、学生和文本的视野融合中形成共识。要建构这样的智慧课堂,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有进教室的”,这意味着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可以独立进行部分古诗词的阅读。同时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的兴趣点,比如教师在教授“边塞诗李的家国情怀”时,有的学生比较喜欢有奇异风光的《使至塞上》,有的学生喜欢描写战争激烈的《陇西行》,而有的学生则喜欢表现豪情壮志的《从军行》,这就需要教师尊重他们的喜好,让学生自由阅读。

其次,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使每位学生都能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独特的观点,师生、生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对话关系。例如教师在以“古诗词倒装”为议题的课堂中,学生有可能对倒装句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不敢交流,害怕出错。教师要耐心地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就会从交流当中获取倒装句的全貌,强化他们对古诗词的认知,同时也可以提高古诗词阅读能力。

最后,师生经过集体建构之后达成共识。这里的共识并不一定是唯一答案,而是师生共同的认识,其差别就在于共识是允许差异存在的。例如在“多变的秋”这一议题中,以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曹操的《观沧海》、刘禹锡的《秋词》为文本,学生会得到悲凉的秋、萧瑟的秋、昂扬的秋、乐观的秋等多种秋天的形象,学生经过讨论,了解到了不同的秋,最后达成“多变的秋”这一共识,这样就达到了古诗词群文教学的目的。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经过近些年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将这一概念引入初中古诗词教学,探索一种新的古诗词教学模式,以期古诗词教学更加系统、全面,抵抗传统单篇古诗词教学的机械化、零碎化、标准化的缺陷。

参考文献

[1]蒋军晶.群文阅读:阅读教学的跨越式变革[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14(3).

[2]于泽元,王雁玲,黄丽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3]倪文锦.群文阅读:阅读方式的革新[J].小学语文教学,2015(4).

[4]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6).

[5]李宏发.项目学习:文学类文本群文阅读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新路径—以古典诗歌《杜甫诗五首》[J].语文教学通讯,2020(08).

[6]李丹阳.群文阅读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路径[J].教育观察,2020,9(31).

[7]李娜娜.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9.

[8]万晶.群文阅读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9]李弯弯.群文阅读在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D].洛阳:洛阳师范学院,2020.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群文阅读策略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