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中药熏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09-06余友强
余友强
(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骨伤科,重庆铜梁 402560)
全膝关节置换术为临床治疗膝关节疾病的常用术式,能够有效解除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并获得长期的稳定[1]。但部分患者术后疼痛剧烈,甚至会出现关节痉挛、肌肉僵硬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较慢,需采取有效的康复措施。祖国医学认为,膝骨关节疾病多属于“痹症”范畴,多由于气血不足、经脉失于濡养所致;同时,手术损伤气血,加重气血瘀滞,因此术后康复治疗应以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为原则。针灸疗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针刺入人体关键穴位,发挥舒筋散结、活血除痹的功效,达到减轻临床症状的目的[2]。而中药熏蒸能够将热力与药力集为一体,透过皮肤发挥药效,并达到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目的,在类风湿、肩周炎等疾病治疗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3]。但目前临床有关针灸与中药熏蒸联合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探究针灸联合中药熏蒸对患者术后疼痛、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在该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2)意识清楚,无沟通障碍;(3)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膝关节X线片上有严重的骨质破坏,确诊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4]<60分。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2)膝关节肿瘤;(3)关节结核;(4)合并感染性疾病;(5)合并造血系统疾病;(6)全膝关节置换术翻修;(7)肌肉瘫痪或神经性关节病变。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0~79岁,平均(66.97±2.01)岁;病程1~7年,平均(4.14±0.37)年。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1岁,平均(66.78±2.04)岁;病程1~9年,平均(5.17±0.8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均采用抗感染、镇痛等常规处理。
对照组术后采用针灸治疗:于术后次日选取患者犊鼻、膝眼、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合谷、委中、解溪、阴陵泉、阿是穴、梁丘穴等穴位,常规消毒后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上海康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沪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2271549号,规格:0.35×0.75 mm]针刺,行捻转补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15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药物组成:川牛膝3 g、防风2 g、川芎6 g、制川乌2 g、独活6 g、延胡索3 g、细辛1 g、血竭2 g、木香3 g、桂枝2 g、乳香2 g、没药2 g、当归6 g、羌活6 g;将上述药物装入纱布袋在适量清水中浸泡30 min,之后放入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湖州三洲电子科学仪器厂,型号:XJZA-Ⅱ,浙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260314号],加热后于手术关节附近熏蒸,中药包距离皮肤8 cm左右,早晚各1次,30 min/次,连续治疗15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于术后1、7、15 d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5](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2)使用皮尺测量患者术后1 d、术后15 d的膝关节周径;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术前、术后15 d的膝关节功能,量表包含跛行、支撑、下蹲、上下楼梯、肿胀、绞痛、关节不稳定、疼痛8个项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好。
(3)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15 d内切口感染、假体松动、髌骨脱位、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疼痛程度
观察组术后7、15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术后1 d 术后7 d 术后15 d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7.59±0.61 7.62±0.64 1.79±0.15 2.84±0.23 0.215 0.831 3.50±0.34 4.77±0.49 13.468 0.000 24.184 0.000
2.2 膝关节周径、膝关节功能
术后15 d,两组膝关节周径小于各组术后1 d,Lysholm评分均高于各组术后1 d,且观察组膝关节周径小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膝关节周径、膝关节功能对比(±s)
表2 膝关节周径、膝关节功能对比(±s)
注:与同组术后1 d对比,a P<0.05
组别时间膝关节周径(cm) Lysholm评分(分)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术后1 d 40.98±3.26 41.27±3.31 51.78±6.15 51.30±6.22术后15 d 0.395 0.694 35.53±2.98a 38.19±3.04a 0.347 0.730 68.69±6.74a 59.45±5.90a 19.831 0.000 6.524 0.000
2.3 术后并发症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膝骨关节疾病属于“骨痹”范畴,《素问·痹论》对其病因、病机均有论述,如“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也”,膝关节受劳损、创伤,局部寒湿凝滞、气滞血瘀是主要发病原因[6-7]。晚期膝骨关节疾病患者常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但因手术损伤气血,会加重气血瘀滞,因此,治疗应以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温经散寒为主要原则。
该研究所选犊鼻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通经活络、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膝眼位于髌骨下方,主治膝髌肿痛;阳陵泉归属足少阳胆经,具有祛风、镇静、解痉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膝膑肿痛;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可行气消肿、通经活络;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经穴,主治膝关节疾病、肢体抬举不利;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可推动天部层次的气血运动;阿是穴是由病变部位的经脉气血不通而致,按摩此穴可疏通经络。研究证实,针灸疗法可明显改善人体血管的舒缩功能,促进局部微循环,加快术后组织肿胀的消退;同时,针灸可刺激穴位深部的感受器,调节痛觉中枢,减轻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程度[8]。
中药熏蒸疗法中川牛膝可逐瘀通经、通利关节;防风、独活可祛风、胜湿、止痉;川芎可活血祛瘀、祛风止痛;制川乌可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延胡索可活血、利气、止痛;细辛可祛风散寒、通窍止痛;血竭可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桂枝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乳香、没药可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羌活可祛湿活血、通利关节。全方合用,共奏温经散寒、活血养血、祛风除湿之功效。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5 d膝关节周径小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灸联合中药熏蒸能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小膝关节周径,改善膝关节功能。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研究证实,当归可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滞性[9]。川芎的主要成份嗪对血小板有解聚的作用,其挥发油可通过作用于中枢系统缓解患者疼痛。川牛膝中三萜皂苷类成分可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同时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而制没药中的半萜成分可作用于阿片受体,有较强镇痛作用。在熏蒸热力的协助下,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穿透皮肤,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温热作用可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缓解肌肉、肌腱僵直状态,并通过对痛觉的干扰作用,提高患者痛阈,从而产生镇痛效果。此外,关节周围皮肤温度升高,皮肤微小血管扩张,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炎症产物的堆积,最终促进水肿消退和组织修复,加快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此外,该研究还发现,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针灸联合中药熏蒸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改善无明显影响,具体结论还需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中药熏蒸可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利于减小膝关节周径,改善膝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