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激惹度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2021-09-06范秋玉闫文瀚由冬冶刘嘉慧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肩袖艾灸肩关节

范秋玉,闫文瀚,由冬冶,刘嘉慧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肩袖损伤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一种骨科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主要由创伤、血供不足或是肩部慢性撞击损伤等所致。发病后,患者多伴有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若不及时治疗,病变会进一步恶化,严重妨碍肩关节活动,从而导致继发性关节痉挛、肩部肌肉萎缩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肩袖损伤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疗法如针刺、推拿和艾灸等能有效缓解患者肩痛,但病情相对易反复、治疗周期长[2]。康复训练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肩袖损伤的治疗中,旨在通过被动运动、诱发主动运动、负重训练等系统化的运动疗法适当改善关节活动程度[3],缓解疼痛。临床上单一治疗往往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故该研究特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4例中激惹度肩袖损伤患者为对象,分析艾灸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科收治的54例中激惹度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4]。(2)符合中激惹度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6分,间歇夜间痛或静息痛;表现出中等水平的功能丧失;主动或被动活动到关节活动度末端时产生疼痛;主被动关节活动度相当。(3)病程15~90 d;肩关节内无新发骨折和植入物;患肩皮肤完整,无严重皮肤疾病且局部皮温不高。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免疫机制障碍者;(2)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内科疾病控制不平稳者;(3)存在精神障碍者;(4)艾灸过敏者;(5)依从性差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14例、13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 龄(49.50±1.70)岁;病 程18~82 d,平 均(40.02±2.41)d。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15例、12例;年龄39~66岁,平均年龄(48.05±1.71)岁;病程17~85 d,平均(41.20±2.5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获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知晓并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艾灸治疗:取肩髃、肩髎、臑俞、肩贞、肩部阿是穴、合谷等穴位,患者取坐位,室温控制在24~26℃,充分暴露患肩及上肢,将20 mm×200 mm的艾柱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约0.5~1寸进行薰烤,以患者感到局部温热但无灼热感为宜,每穴3~5 min,待皮肤稍有红晕后停止,1次/d,周日休息,2周为1个疗程,连续灸治2个疗程。

观察组在艾灸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具体如下:第一阶段:入组后1~3 d,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采用患侧肩部制动休息,对处在急性期且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采取前臂吊带支撑患肩,由此固定住肢体侧位。在疼痛未改善前,告知患者尽可能避免患肢举过头等大幅度动作,同时,为防止疼痛加重,可减少患肩活动程度,嘱患者保持绝对休息,加速康复速度。第二阶段:入组后4~15 d,待患者疼痛有所减轻后,实行物理治疗,以加速患肢血液循环。第三阶段:入组后16~28 d,即患者肩部运动有所恢复、疼痛减轻后,根据其实际恢复状况制定个性化肩关节康复锻炼活动:(1)牵拉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内收、向内旋转、向外伸展和向外旋转、向后拉伸等训练,对患肩进行牵拉,力度适中。(2)关节活动训练。待患者疼痛改善、区域稳定后,开展运动训练,加强冈上肌和肩外展训练,并指导其进行斜方肌、内旋肌及前锯肌等肌力训练。(3)肩胛骨控制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上旋动作,依照其自身耐受程度酌情调整训练时间。(4)前屈外展活动:嘱患者面向墙壁站立,双臂向前举到与墙面接触,身体倾向墙壁贴近,使得肩关节前屈,手指摸墙向上爬行,前屈达180°,40次/组,3组/d。外展锻炼,即外展范围达到90°,40次/组,3组/d,30 min/次,1次/d。连续训练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疼痛判定:采用VAS评分进行评估,疼痛值在0~10分,0分表无痛,10分表剧烈疼痛。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判定:采用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 (shoulder pain and disability index,SPADI)进行评估,问卷表包括疼痛及相关症状问卷(体位、触觉、牵拉等)与日常生活问卷(洗头、清洁背部、穿短裤、举高物体、提重物等),每项分值在0~10分,满分130分,得分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包括治疗前后VAS评分和SPADI评分等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性别等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值 P值观察组(n=27)对照组(n=27)t值P值5.68±2.14 5.71±2.23 0.050 0.960 2.14±1.01 4.13±2.11 4.420 0.000 7.773 2.674 0.000 0.010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SPADI总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SPADI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PADI总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SPADI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SPADI总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SPADI总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值 P值观察组(n=27)对照组(n=27)t值P值52.73±10.58 50.21±11.34 0.844 0.402 20.81±11.73 33.15±14.12 3.493 0.001 10.500 4.895 0.000 0.000

3 讨 论

肩关节是一个典型的球窝关节,也是人体活动度最大和最不稳定的关节。肩袖主要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构成,在肩关节活动及稳定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肩袖损伤是骨科及康复科中高发的一种疾病,以肩部剧烈疼痛、肩外展及上举功能损伤为主,随着病情持续发展,可加剧肩关节痉挛萎缩及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6]。临床治疗肩袖损伤多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后者虽见效快、疗效肯定,但其作为一种创伤应激性治疗,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一定影响。保守治疗则多以药物、康复锻炼等方式为主,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口服药物或局部注射均会对全身或局部产生各种不良反应;热疗、冰疗等物理治疗虽操作简便、治疗依从性高,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因此,寻求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治疗方式成为临床治疗肩袖损伤的首要任务[7]。

中医学认为,肩袖损伤主要因患肢运动功能下降,活动障碍,肩手久处不动,从而使得阴寒内聚,经脉凝滞收引,气血闭阻不通所致。入夜气血瘀滞,患者常觉疼痛难忍,白昼阳气偏旺,患肢活动后,疼痛相对减轻。灸法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外治疗法的一种,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等效果。其作用原理在于,通过艾叶燃烧将药物由体表穴位渗透至体内,充分发挥药效,使局部温度上升,提升局部气血流量,促使凝滞闭阻的经脉通畅,从而缓解疼痛和痉挛等症状。艾灸的治疗效果显著且稳定,具备易操作、副作用小等优势,但因其治疗周期长,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较慢,不利于整体康复。康复训练通过分阶段开展个性化康复治疗,依据患者实际状况和关节恢复速度制定针对性的运动康复目标,可在稳定关节活动性的同时增大活动范围,促进血液循环,与艾灸联用可加速肩部组织愈合,减轻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8-9]。

该研究结果指出,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SPADI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艾灸治疗可通过刺激皮肤和肌肉组织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神经肽等物质,同时加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物质的释放,促进肌肉局部血流运行,改善缺血缺氧症状;同时,艾灸能够促进神经系统内阿片肽的分泌,使组织内源性阿片肽浓度上升,提高疼痛阈值,发挥镇痛、纠正炎性反应等作用。但艾灸并不能长时间缓解疼痛,故应配合康复训练共同作用。通过个体化康复运动,进行前屈、外旋、牵拉、肩胛骨控制和关节活动等锻炼,可提升肩关节力量,加速肩部组织愈合,改善周围血液循环,并保证活动的稳定性提升,拓展关节活动范围,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0]。

综上所述,采用艾灸配合康复训练有利于减轻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肩袖艾灸肩关节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肩袖损伤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肩关节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