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式之实践研究
——以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1-09-06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杨思思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5期
关键词:新生图书馆培训

文/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 杨思思

作者在前期发表的《高校图书馆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式之可行性探索——以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中阐述了旅游系统理论基础和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的可行性分析。本文是基于前篇理论研究的实践案例。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改革创新,结合工作实践,将构建的旅游系统模型融入新生入馆教育中,为全新的入馆教育增添了新内容与活力。

一、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新生入馆教育整体实施方案

正式实施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前,图书馆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各岗位的分工及责任。从图书馆各部门抽选馆员组成新生入馆教育小组,各组员配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与教务处、学工处等单位协商确定培训教室及培训时间。待所有信息确定后,将新生入馆教育讲座的安排计划公布在图书馆网站供新生及辅导员查询。另外,挑选讲解员。参观图书馆时配备的讲解员是从图书馆志愿者团队中选出的高年级学生。学生讲解员带新生参观图书馆之前也需参加图书馆相应的培训,如了解图书馆的馆藏分布、区域划分、图书排架知识等。这样有助于他们更系统地讲解图书馆的各项内容。新生入馆教育的第一部分是全体新生参加入馆教育讲座。图书馆与学工处、各学院及教务处协调安排好新生入馆教育讲座的时间。新生以院系为单位,3个班为一小组参加课程培训,人数约为100人左右,培训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让刚入校的大学生去学习如何做科研是不现实的,因此,图书馆策划的讲座内容应从最基本的技能开始。由于培训时间有限,馆员们准备的新生培训讲座内容不仅要精炼更要涉及图书馆的各项基本内容,在讲座中主要介绍图书馆的建筑构造、图书馆的服务以及如何从有限的资源中获得帮助等,让新生对图书馆有初步的了解,也为后续实地参观图书馆做铺垫。

新生入馆教育的第二部分是新生实地参观图书馆。入馆教育讲座结束后,图书馆志愿者带领新生由培训教室步行进入图书馆内。选择步行的原因是让新生大致了解图书馆在校区内的地理位置,在步行途中,会经过部分教学楼及校区内有名的沁湖,而图书馆毗邻湖边。进入图书馆参观前,先将新生按15-20人分为一组,每组由一位学生志愿者按照事先设计的参观路线,将新生由图书馆大厅带入,然后每组参观人员分别走南侧或北侧的楼梯间,由六楼开始逐层向下介绍图书馆的楼层设计、馆藏分布及排架方式等知识。为了缓解拥堵状态,每组新生进入图书馆的间隔时间为15分钟。最后走出图书馆前,志愿者会在大厅左右两侧向新生介绍并演示图书查询机和自助借还机的使用方法。参观图书馆期间,相关馆员及志愿者协调员会负责各自岗位,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由于新生参观期间人员较多,馆内也联合校保卫处做好相应的安全工作,避免出现混乱。

新生入馆教育的第三部分是新生参加在线入馆教育测试。参观完图书馆后,各班由班长带领回到各学院,再参加网页版或手机APP版的新生在线入馆测试。为了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新生必须通过线上的图书馆知识小测试,合格后才能开通图书借阅、校外访问等服务功能。

二、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型的实践与评估

武汉科技大学的历史溯源于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是湖北省属高校、省“双一流”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现有青山、黄家湖和洪山三个校区,校园依湖傍江、风景优美。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设有20个教学学院、76个本科专业,以材料冶金方面为重点学科,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校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业人才20余万人。此办学优势及特色吸引了众多有志学子前来报考就读,从本科生招生网站可查看到历年在全国范围内的招生计划,入学新生来自全国30个省份,2017年计划招入6150人,2018年计划人数为6210人,2019年计划人数增长至6304人,近年内的招生数量基本在6000人左右,可见旅游系统模型中“游客产生地”的“客源量”较稳定(注:2020年度因新冠疫情未开展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

新生入馆教育作为模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旅游产业”始终将学校、新生、中转站、目的地以及吸引物紧密联系为一个整体。传统迎接新生方式是组织馆员们给新生做集中授课培训,或者直接按学院、班级在图书馆内走马观花式边参观边讲解,这让新生了解图书馆的效果甚微。绝大部分高校在新生入校后要参加军训及各项迎新活动,为了不影响其他已开课的高年级学生,开学季前后,图书馆便会与教务处、学工处反复协商有关新生入馆培训教育的相关事宜。待新生正式入校后,图书馆便开始组织新生入馆培训活动。按照前篇构建的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式,如图1所示。首先新生在各院系以班级为单位集合,从所在院系出发,先到中转站即指定教室,参加入馆培训讲座,再从教室步行至图书馆进行实地参观。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在青山校区及黄家湖校区均设有图书馆。大一新生入学后都在黄家湖校区就读,因此模型中的目的地仅指黄家湖校区图书馆。黄家湖校区图书馆总面积约44,025平方米,建筑构造主要分为南北两侧,南面有七层楼,北面有五层楼,馆内楼层都设有自习桌椅,总共提供座位6,051席,借阅的图书主要分布在南北侧三至六层。作为最终目的地,图书馆不仅只是向新生展示楼层分布,主要是让新生看到馆内丰富的馆藏资源、多元化的内部设施、感受浓厚的学习氛围、亲身体验“藏阅一体、通借通还、全开架服务”的借阅模式,进一步促使新生再次入馆借阅和学习。

图1 旅游式新生入馆培训模型

在甘恩提出的旅游模型中,吸引物是最重要的,它是旅游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拉动力。因此,新生来图书馆除了参加入馆教育外,吸引他们的活动也必不可少。例如,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招收6000余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为了让新生了解自己未来几年要生活的城市,同时践行武汉市政府提出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目标,校图书馆联合武汉博物馆在图书馆一楼南大厅举办了“回眸千年•共读武汉”历史文化展览,活动一直持续到2018年10月。2019年9月,又成功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图书馆系列活动——发现武汉城市之魂《雕刻时光》新书阅读分享会。这些活动不仅让大学生了解本地风俗、人文历史、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也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补给更多文化力量。这些活动成功吸引了新生们对图书馆的兴趣,激起新生们的热情围观并积极参与其中。

三、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式的实践成效

经过两届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式的实践,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取得了些许成效:第一,新教育模式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体馆员们的工作压力,有效分流工作事务,让馆员们各司其职,从整体统筹新生入馆教育工作,这对图书馆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有质的提升。第二,在新生入馆教育中取长补短,逐渐形成一套更适合高校新生入馆的教育模式,也提升了馆员们的教学能力。第三,能充分调动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虽然馆员们对图书馆的楼层分布及资源更为了解,但选择高年级学生做讲解员的优点是高年级学生对图书馆已比较熟悉,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经验传授给新生们如何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学生志愿者更有亲和力,与新生们没有距离感,一方面可以快速拉近与新生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高年级学长的视角和新生们交流学习心得。第四,新生入馆教育工作是一件持续性的工作,请学生协助图书馆的参观讲解工作能提高入馆培训的效率。

通过访问部分新生了解到,他们对旅游式入馆教育模式较满意并表示这类旅游式体验比较特别,不仅能快速记牢图书馆在校内的地理位置,也能深入了解图书馆内部构造。在图书馆平台与技术支持下开通新生们的图书借阅权限后,有许多新生立即开始借阅图书进入学习状态。

四、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式实践中的有待完善之处

每年新生入馆教育工作结束后,都应及时总结经验、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虽然在实施新入馆教育模式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了校内师生的广泛好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主要归纳了以下几点:第一,旅游模型中“吸引物”是吸引游客来目的地旅游的重要因素。未来可以考虑把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型中的吸引物细化成教育类、文化类或娱乐类,将吸引物分类并特色化,使其成为能吸引新生在完成入馆教育后再次进入图书馆的因素之一。第二,建立并逐渐完善入馆教育的效果评价体系。新生参加完入馆教育后,图书馆要重视后期跟进工作,比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新生接受入馆教育后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疑问和困难;定期分析新生入馆频率及文献资源利用率等。以此查缺补漏,为下次入馆教育提供必要的经验及修改依据。第三,图书馆员们是新生入馆教育工作的主体,在平时需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与时俱进,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将新思想和新技术运用其中,完善入馆培训的方法,开发有吸引力的新生入馆教育模式及活动,提高服务质量,从真正意义上吸引新生到图书馆来,让大家利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来帮助学生们的学业,也能为大学生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笔者还随机查看了国内外几所高校图书馆的网页中有关新生入馆教育培训的信息。国外高校的“迎新周”期间也包含了图书馆入馆教育的内容,这些高校特别强调图书馆在大学生学习生涯中的教育角色。在新生入馆教育中,先明确培训内容,让新生了解图书馆的概况,如图书馆的地理位置、楼层分布、借阅图书的方法等,正式开学后再提供一系列的讲座为大家详细讲解数据库的使用及其他学科服务。墨尔本大学图书馆与武汉大学图书馆利用视频讲解及闯关游戏为新生提供入馆教育服务,澳洲国立大学图书馆则是按新生专业准备了为期一周的新生入馆教育活动,其中包含了讲座、游览各图书馆分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2018年新生参观人员中,有不少家长加入其中。通过了解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入馆教育工作,可以借鉴与学习入馆培训的新理念与新方法,优化现有的入馆教育方式,努力探寻适合各自高校教育理念的方法,以形成有特色的新生入馆教育模式。

五、结语

高校图书馆应发挥其教育职能,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价值所在,积极帮助学生们克服学业中遇到的困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及新生需求的更新与变化,图书馆要主动迎接挑战,新生入馆教育部署工作也应随之调整,不断完善、丰富新生入馆教育活动。旅游式新生入馆教育模式虽已在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初步尝试并赋予实践,在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还需要及时解决并给予修订,但对新生入馆教育改革工作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也全面推动了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良好的入馆教育模式能为新生塑造美好记忆,让新生在互动交流和轻松愉快的入馆教育中激发学习热情,并为未来学习生涯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新生图书馆培训
教师培训
重获新生 庇佑
会议·培训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会议·培训
图书馆
新生娃萌萌哒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