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涉海体育课程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2021-09-06马凤强侯文志郑晓丽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可行性高校课程

马凤强 侯文志 郑晓丽

摘要:研究以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涉海体育课程开展的可行性为研究主体,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及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调研,结果表明:依照现阶段国家实施的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和航运人才培养需求可知,社会对海洋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近几年蓝色海洋经济发展增速,专业人才需求激增,为涉海体育课程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背景。而威海校区的师资力量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课程建设水准对现阶段开展涉海体育课程是可行的,能满足初期的教学需求。

关键词:高校;涉海体育;课程;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475(2021)12-089-02

“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推动了我国航海专业的人才建设,高等院校涉海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涉海体育课程作为涉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与实践意义。涉海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育人目的,以培养国家需要的海洋专业人才为核心。课程建设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政策与职业需求、师资力量、器材设施配置水平以及课程建设发展高度等对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1]。“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蓝色海洋经济的开发为航海专业人才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背景。航海专业人才需求是航海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原始动力。因此,涉海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符合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2]。而师资力量、器材设置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则是作为学校层面予以解决的因素。课程建设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调研课程建设以及开展可能性的过程中,需要对诸多要素进行统计,从而从整体出发,了解课程开展的可行性。

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主要是以航海专业为核心专业,以“海洋强国”为发展目标,为推动航海专业人才培养不断做出努力。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涉海体育课程开展的可行性进行调研,了解了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师资力量配备情况,为涉海体育课程开展的可行性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涉海体育课程开展的可行性为研究对象,以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涉海体育专业教师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作为访谈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以知网、万方等学术网站为基础,查阅近5年内的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关于涉海体育课程建设方面的有关研究成果,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和汇總,作为本次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涉海体育课程的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对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的涉海体育课程建设现状以及未来的开课情况进行调研,了解现阶段涉海体育设施建设现状以及师资力量储备情况和学校开展该课程的相关政策支持,为开展涉海体育课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2.3实地考察法

通过对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涉海体育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现状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对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解,为本次研究提供重要的实践参考。

1.2.4数理统计法

通过梳理调研的相关数据,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为本次研究奠定基础。

2结果与分析

2.1国家政策与社会需求背景要求涉海体育课程有序开展

“海洋强国”发展战略以及海洋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是推动高等院校航海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海洋强国”发展战略的落实既能推动我国海洋经济贸易发展,又是对我国海洋国力的提高。海洋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涉海课程建设是重要的建设支撑[3]。随着我国蓝色海洋经济的提高,海运人才需求逐步扩大,海员以及高水平航海专业人才需求逐步提高。在此背景下,涉海专业人才培养尤为重要[4]。涉海体育课程的开展与建设是落实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内容,既能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还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调节能力,为“海洋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涉海体育课程的建设在海洋强国背景下逐步得到了重视并得以发展。虽然涉海体育课程的开展不只受到政策的影响,但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涉海体育课程建设进度的加快,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等部门对涉海体育课程的重视。与此同时,在政策引导下必须坚持基础设施以及师资力量等相关因素的合理配合与共同发展[5],既保障涉海体育课程建设有政策支撑,又要保障涉海体育课程建设有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作保障,为涉海体育课程建设与开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2.2师资力量建设是支撑涉海体育课程开展的重要基础

师资力量是涉海体育课程建设与开展的重要基础。威海校区体育教研室共有教师9人,其中涉海类专业3人,占比33.3%。高级职称教师没有,中级有7人,二级及以上运动水平教师有2 人,三级及以下的有7人。总体而言,威海校区体育教研室的相关教师在涉海专业方面有三名专业教师,两名专业游泳教师,一名专业涉海器材教师。中级职称教师较多,而且游泳专业教师有一名是国家二级运动员,国家一级教练员。从专业角度分析,体育教研室教师阵容配备能满足涉海体育课程的初期建设与开展。师资力量作为课程建设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的建设水平和开展速度以及普及程度[6]。高校师资力量建设与发展是推动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在动力,也是课程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课程建设需要高水平人才的支撑。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尤为重视师资力量建设水平和晋升渠道的完善。

2.3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威海校区现阶段有游泳综合馆一个,其中有标准游泳池25×50米和跳水池(5—10米跳台),满足日常游泳训练和跳水训练。针对海员训练的设施与器材坐落在动力中心西南侧,有五部联合器、伏虎、浪木、旋梯以及单双杠等设施。设施器材齐全,数量充足,能满足学校开设涉海体育项目的需求。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现有的涉海体育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涵盖了包括五部联合器、伏虎、浪木以及旋梯和单双杆等相关训练器侨。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涉海体育课程的普及与发展,而且相关器材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涉海体育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和训练进度的提升。涉海体育的相关器材较为多样,在课程建设与开展过程中需要对相关器材的使用予以重视。

2.4课程建设水平现状分析

调研结果表明:涉海体育课程建设水平处于初期建设阶段。其中,游泳课程以普修课形式为主,一般为36学时。而跳水课主要是由航海学院的相关专业课教师负责指导。涉海类运动项目的开展主要是由两名体育教师和一名海航专业教师负责,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认识涉海体育项目,通过相关涉海运动来提高学生的抗眩晕和抗颠簸能力,提升学生在海洋环境下作业的业务能力[7]。现阶段,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涉海体育课程的建设水平相对较为完善,但相关课程的开展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因此,涉海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开展需要主体部门协商,共同开展涉海体育课程,为涉海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

2.5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开展涉海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走访调研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了解了该校区现阶段开展涉海体育课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师资力量水准、课程建设水平以及国家政策和社会职业需求等。相关专家也明确表明:依照现阶段国家实施的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和航运人才培养需求等可知,社会对海洋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近几年蓝色海洋经济发展增速,专业人才需求激增,为涉海体育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背景[8]。现阶段,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拥有涉海体育基础设施以及较为完善的师资力量,而且涉海体育课程的建设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相关专家的论证也证实了现阶段威海校区的师资力量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课程建设水准对现阶段开展涉海体育课程是可行的,能满足初期的教学需求。

3总结

总而言之,“海洋强国”和蓝色海洋经济发展需求为涉海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政策背景,而学校的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课程开展程度均能满足涉海体育课程开展的初期要求,符合课程开展的需求和条件。涉海体育课程开展以后,需要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逐步完善,从师资力量补充、基础设施完善以及课程建设方面不断补充,为涉海体育課程建设与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熊庆霞.“一带一路”愿景下航海院校涉海体育发展创新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12):32-34.

[2]李晓婵,王乐,王治国.海洋文化视域下涉海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10):80-81.

[3]张同宽.涉海高校海洋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33(05):67—71.

[4]王乐,李栋.涉海专业院校学生体质测试分析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6. 30(05):146-148.

[5]李若鹏,刘振斌.涉海高校海洋学科特色游泳课程的开发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10):93-95.

[6]黄文浪.涉海类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以浙江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课程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3.35(03):56-58.

[7]叶风瑾,叶小超,葛冯敏,郭兆强.高校航海专业职业定制式体育课程开发的研究[J].长江丛刊.2020(25):91-92.

[8]王伯余,黄永梅,吴燕丽.本科院校航海专业体育课程模块设置的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榆林学院学报.2020.30(04):125-128.

猜你喜欢

可行性高校课程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