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域下的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1-09-05熊伟翔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熊伟翔

摘  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前已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其教育模式和理念也处于动态的变化和调整过程中,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例如创新创业教育手段偏弱、教育力度不强、学生意识偏弱等。在教育改革深化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也要注重其品质建设、创新理念培养,所以高校应以此为重点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6-0155-03

培养高质量應用型人才是高校教学的本质目的,在当前教育理念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从一定程度上说,创新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助推器,也是促进学生发展成才的一种手段。在当前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高校应该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创新教学模式,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同时也要寻求多方合作,为学生未来发展创造更多优势,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全能型人才,助力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能够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让他们发挥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也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愈发复杂的现实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够让他们掌握更多适用于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技能,同时也能够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创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教育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教育体制只有不断创新改革,才能适应于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需求,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1]。

面对有限的就业岗位和庞大的毕业生数量,如何保证其就业问题是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高校应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改善以往就业率低、创业难等现实问题。高校可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给学生提供更多有助于其未来发展的规划,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此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个人成长的空间,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不强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一个现实性问题是教育力度不强,从我国社会发展背景来看,我国是人口基数大国,但社会生产力水平有限,就业岗位较为有限,尤其是当前智能时代,诸多岗位已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所以面对这样的现实性问题,提供就业岗位是国家发展格外关注的重点问题。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如果人才无可用之地,就会给教育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创新创业在当前高校教学中逐步成为重点教学内容,只是受条件限制,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还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

虽然创业能给部分人员带来就业机会,但是其负面影响也一直存在,高校对创业补贴这一方面虽有倾斜,但是补贴的具体运用并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所以“创业就是投机主义”等偏激观点就会逐步出现,教育资金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结合现实来看,我国学生创业成功率还在逐步提升,所以其社会效益没有充分显现,高校的教育力度跟不上学生的实际所需,就会使得此项教学工作进展缓慢[2]。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一直是导致创业教育进展缓慢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时间较晚。截至目前,开展相关试点的高校并不多,虽然大多数高校开设了此项课程,但是培养力度不够,课程也缺乏延展性,过度培养学生创业理念,而忽视了创业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应该将具体政策予以落实,要加大资金投入,高校也要改善以往以就业指导课程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要增强教育的普及性,在保证其专业领域教育的同时也要有所延伸,能够综合各个经济学科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是当前高校此项教育中的重点内容,所以在教育模式改革中,相关人员也要对创业教育进行深层次、科学定位,高校要设立相关的创业指导部门,进一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社会实用型人才。

(三)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偏弱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偏弱。这不仅和高校教育有关,更与学生个人的主观因素相关。首先创业需要一定的资金扶持,高校虽然有创业补贴,但是无法对创业最终结果做出准确预估,因此学生从源头上就缺乏足够的创业自信。

其次,就社会就业岗位有限的情况而言,国家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来减轻就业压力,虽然高校有一定的扶持作用,但是在后期创业当中缺少有效管控和监督,也缺乏继续追踪扶持,学生个人难以解决创业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学生还是处在模棱两可的状态中,创新创业意识并不强烈,部分学生为了减轻就业压力会选择继续深造,但是其最后结果也是如出一辙,在现阶段没有太大的改变[3]。

最后,回归到高校教育当中,部分高校的教育理念并没有贴合市场环境,以创业理念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实践基础,所以面对如此往复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就会过于片面,也没有一定的实际能力与挑战的勇气,只是循规蹈矩地完成学习任务。缺少长远规划目标是大学生普遍存在且近阶段难以改变的现状。

三、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人才培养的优化措施

(一)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模式

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就应立足于当前的人才市场环境,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当中,高校可以结合国内外教学经验来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在具体课程当中,创业指导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创业成功的实例来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了解其创业困惑,让学生能够根据实例思考相关创业问题并找到优化方法。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业实践当中,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创业模式,让学生能够明确创业项目的整体流程,通过团队合作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实操了解创业资金筹集与使用,其成效要好于理念式的指导方法[4]。

(二)强化教育力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就应强化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强烈的意识是促进人体进行实践活动的关键,在创新创业教育当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意愿,以此为依据来设置教学内容。高校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主导,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帮助。高校也应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手段。教师应该引導学生主动学习,结合社会岗位中的众多元素来丰富创新创业内容,开展模拟教学,制定一套适合我国的本土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培养人才创造先决条件。

(三)注重实践教学,创新考核机制

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就应注重实践教学,创新考核机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有效整合各项数据资源,丰富创新创业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帮助。在学生考核当中,也要引入创新创业内容,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明确创新创业在当前的重要意义,要让学生明确“实践出真知”的道理。高校在开展教学时也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发展情况,深入挖掘社会资源来给教学提供帮助;设置合理的创业实践学分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加强高校之间的创业实践竞赛,发挥榜样力量,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与此同时,高校也要最大程度放宽教学制度,在学生后期就业以及创业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支持,实现弹性教学,鼓励学生回乡创业,让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创业实训基地

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应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创业实训基地,从企业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问题,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为学生创业提供规范化的流程指导。高校可以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到企业学习的机会,既满足了企业当前的用工需求,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企业培养人才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创业经验,通过校企合作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4]。

高校也要落实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发挥人才培养优势,结合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让高校与企业合力攻克人才培养难关,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除此之外,高校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创业交流会,向成功人士汲取经验,为个人的创业之路与成才之路奠定基础[5]。

四、结语

当前,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立足于人才市场需求,要总结以往教学经验,改善理念指导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校企合作,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环境。也要将创业教育引入当前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创新考核机制,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力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士威. 我国高校深化创业教育改革的创新路径[J]. 江苏高教,2020(10):97-100.

[2] 徐晓旭.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37.

[3] 齐军营. 如何有效地在应用型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8,5(07):48-50.

[4] 李元元.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J]. 西部素质教育,2014,3(24):71-72.

[5] 吕姝慧.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经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4(04):101-103.

(荐稿人:杨明,淮阴师范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