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是如何诞生的?

2021-09-05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3期
关键词:俄文纲领南湖

100年前的那个夏天,中共一大因被租界巡捕窥探而被迫中断,代表们从上海辗转来到浙江嘉兴南湖,在游船上继续完成了会议最后一天的议程。在会议讨论通过的所有文件中,分量最重的无疑就是这份《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了。如果说,嘉兴南湖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这艘“红船”启航的话,那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制定,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旗帜的树立,以及初心和使命的提出。正如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曾说过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制定一个原则性纲领”,“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一些可供人们用以判定党的运动水平的界碑”。

历史,总是在偶然中体现着某种必然。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日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

1921年7月23日晚8时,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为兴业路76 号)开幕,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共13个人,代表全国50多位早期共产主义者。参加会议的还有2位外国人,他们是共产国际代表,即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克尔斯基。陈独秀和李大钊,这两位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共产主义者因故没能来,但对于这一天,他们其实已经等了很久。

7月30日的第6次会议原定是闭幕会,讨论通过包括党的第一个纲领在内的重要文件。一个可疑的中年男子装作走错门闯入会场,引起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警觉,凭借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他建议大家迅速撤离。在代表们散去十几分钟后,法国巡捕就上门搜查,却一无所获。由于法租界巡捕闯入和警察搜查的影响,会议无法在上海继续举行。权威著作《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是这样表述的:“由于代表们的活动已受到监视,会议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于是,代表们分批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

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没有跟随代表们到嘉兴南湖,因为他们是外国人,容易引起密探的注意。李汉俊没有去南湖开会,他是中共一大会址的房东,当时已处于法国巡捕的监视中,不便离开上海。何叔衡也没有去,他参加完前两天会议后,于7月25、26日休会期间动身回了湖南。陈公博是携新婚妻子来开会的,因所住的大东旅馆在7月30日夜里发生凶杀案,便于次日离开上海前往杭州游玩。

最终只有10名代表登上了这艘游船,他们分别是:李达、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周佛海和包惠僧。南湖游船上这10位代表,继续商讨7月30日未能完成的议题。经过7个小时的讨论,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等有关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南湖游船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中央和地方机构等组织制度;确定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还规定了党的纪律。

今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展厅里,对应着《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文说明牌的位置,摆放的是三张有些泛黄的俄文打印纸。许多观众忍不住问,既然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件,为什么用的是俄文呢?

这是因为中共一大召开时,党还处于秘密状态,因此中共一大纲领和会议形成的原始文件没能保存下来。对此,陈独秀曾于1923年8月18日在代表中共中央向第三次代表会议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只能提出关于最近几个月的详细报告,因为其余材料落到上海法国巡捕的手里了,并且由于一个同志被捕,使得所有的材料全部遗失了。”可见1923年前后,党中央在上海曾遭到一次破坏,许多中央档案都遗失了,也许就包括中共一大档案。档案的遗失,使得中共一大的历史一度成谜,甚至许多当年的代表都无法清楚地回忆起来。

这些重要档案到底在哪里?一直到1956年底才出现了转机。

1956年12月,苏共中央把原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档案移交给中共中央。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派人到莫斯科接收了这批共计18箱的文件,其中就有俄文版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这份俄文档案是什么时间由中文译成俄文的,又是由谁在什么时间带到共产国际的,目前无从考证。中央档案馆筹备处曾将此件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一并送请董必武帮助鉴别。董必武在1959年9月5日的复信中说:“我看了你们送来的《党史资料汇报》第六号、第十号所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这三个文件虽然是由俄文翻译出来的,在未发现中文文字记载以前,我认为是比较可靠的材料。”

1960年,美国学者韦慕廷在哥伦比亞大学图书馆发现了陈公博的硕士论文《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在论文附录中,出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英文版)。经对照,纲领英文版与俄文版内容基本相同,仅具体文字稍有出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这份珍贵的文献是如何被陈公博引用为硕士论文附件的呢?

中共一大以后,陈公博返回广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热情急剧下降。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炮轰孙中山的总统府。为此,中共中央召开杭州西湖会议,决定联孙反陈。但陈公博破坏党的纪律,公然写文章支持陈炯明,这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央的批评。后来,他竟公然声明拒绝接受党的约束,不再履行党的任务,与中共中央决裂。不久,陈公博便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求学时,陈公博刻意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学理论,试图从根本上推翻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而他在论文的附件中把中共一大讨论通过的这份党纲附上,应该就是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

經对照,《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英文本与俄文本的内容基本相同,均为15条;其中第10条内容后,均缺少第11条的序号和内容,其余条文要点基本相同,仅文字稍有出入。两种文本在第11条都有注。俄文本第11条注:“遗漏。”英文本注:“陈的稿本上没有第11条,可能是他在打次页时遗漏了,也可能是由于他把第10条以后的号码排错了。”经过对比两个译本可以证明:中共一大确曾存在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的内容一共名义上15条,现存14条,缺第11条。

这条被“遗漏”或被抹去的内容会是什么呢?目前还没有定论。根据中共一大的其他文件和党在后来的实际活动来看,有学者认为这一条是有关党的宣传工作的。从行文上看,第9条规定党的地方委员会应设书记、财务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第10条说的是组织工作;第12条说到地方委员会的财政等要受监督。全文没有专门的条款来谈宣传工作,不仅和一大以后党的实际情况不符,和同在一大上通过的党的第一个决议也是不符的,因此第11条可能说的是党的宣传方针、计划和政策,因为比较具体、秘密,所以不便公开。

在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发展史上,中共一大纲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后来党章的制定和完善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第一条明确规定:“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名称的确定不是偶然的,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必然结果,实际上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在组织原则方面,《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本党采用苏维埃的形式”,也就是实行代表会议或代表大会制度,明确规定了党的各级领导机构采取委员会制度,规定了各级党组织的机构和制度,体现了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的精神和原则。

对于党员入党的条件和手续,《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这样规定:“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但在加入我们队伍之前,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候补党员必须接受其所在地的委员会的考察,考察期限至少为两个月。考察期满后,经多数党员同意,始得被接受入党,如该地区设有执行委员会,应经执行委员会批准。”

虽然不是党的正式党章,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已经包含了党章的内容,具有了党章的初步体例,实际上起到了党章的作用。它以明确的语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思想和原则,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从而同崇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主张走议会道路的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划清了原则界限。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之上。因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在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等文件后,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胜利闭幕,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文章来源:《红色文物中党的成长史》】

猜你喜欢

俄文纲领南湖
南湖
南湖的船,党的摇篮
三亚将替换错译俄文路牌
俄文网站新闻的篇章及句法特征
南湖早春(节选)
美丽的南湖
处理同事关系的九条“纲领”
浅析民国初期的工业政策施政纲领及实践
我在业余学会了俄文翻译
学习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