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研究

2021-09-05岳晓岚张学婷

科技资讯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语文教学

岳晓岚 张学婷

摘  要:在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对大学生开展思政素质教育尤为关键。大学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及精神,将其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语文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大学   语文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5(a)-0128-0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dvoca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education. College Chinese has rich humanistic connotation and spirit. Combining it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not only enhance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but also promote students' ideological quality to a certain extent.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will analyze the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teachers.

Key Words: University; Chinese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ategies

當今社会及企业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此,就应该将人文学科充分利用起来,挖掘其中的思想养分,助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语文学科由于其素材丰富、思想性强等特性,在其教学过程当中融入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学生本身思政素养的同时也可以把语文课程的最主要作用完全体现出来。因此,该文将会对大学语文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意义开展分析,然后给出一定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学生们更好、更快的发展,助力其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

1  大学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在大学语文课本中有着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这部分作品当中的绝大多数内容还体现着尤为强烈的思政教育性,但是大部分高校并未对这部分内容开展有效的利用。而通过将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高效整合,在语文课程的授课环节中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的同时,体会到其中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怀、人文精神、道德素养、价值观等内涵,这对于大学生自身思政素养的增强起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1]。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大学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原本就具有较紧密的协同性,可以具有彼此促进的实际效果,若是可以在大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一定的思政教育,那么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相互之间就能够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对于双方的授课质量与教育效果的提高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教师则可以从该校、该班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大学生存在的一些思政问题,在大学语文课程授课的环节中,将两者进行有机的整合,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2]。

2  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2.1 创新课程理念,提高课程地位

长时间以来,大学都提倡全能型人才的有效培养,重视增强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能力本位”的思想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一味地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这就致使部分学生在进入社会开展工作时候,很多企业通常会觉得这部分学生在素质素养、职业道德、工作韧性、抗挫能力等方面都并不是很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以及接班人”,相关部门所下达的指令和文件当中也提出应该培养出“育训结合、德技并修的新时代人才”,这部分内容都需要改革课程理念,开展教学实践,真正提高课程本身的地位[3]。

作为大学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语文科目在培养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三观、道德修养、健康品性等方面都有着较强的作用。教师在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应将“立德树人”来当作自己的主要目标,彻底摒弃“思政教育工作就是思政老师应该完成的任务”的错误思想,深层次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存留的思政内容,将国家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全方位渗透到平时的课堂上,让学生形成较强的爱国情怀,真正树立起更多的文化自信,让思政理念完全和大学语文课程相整合,让学生在了解越来越多专业知识以及技术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形成良好的三观与品性,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提升其专业素养。

2.2 重设课程内容,架构思想政治桥梁

市面上现有的大学语文课本教材相对来说内容并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发展及变化,较为枯燥的内容,一方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发展的指导意义及价值也不是很强。例如,针对当前大学生所存在的一些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语文课本中较少涉及。所以,就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及学生需求的变化,适当地研发部分更适用的教材,同时在课本当中添加一些专业性的内容,这对增强学生们的素质和修养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和意义[4]。在此种前提下,根据整体规划、全方位融入的重要原则,主动举办研讨会,深层次探究富有充足思政教育效果、激励性能以及心理健康作用的优质作品,寻找出大学语文学科对于思政教育的一个切入点,确实为思政教育的顺利进行创造内涵丰富、种类各样、形式各异的人文载体,真正实现授课的目标[5]。例如:在学生们对《诗经》当中的《蓼莪》进行学习时,加入一定的孝道内容,让学生们尝试着正确看待“孝”这个字,有效宣扬尊老重孝的优秀品质,彻底摒弃“愚孝”。又比如:在学生们对“风雨天一阁”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借助天一阁所历经的自然风雨以及历史风雨,来逐渐延伸到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的困难,切实引导学生形成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慢慢成长为一名国家需要的、具有良好品性的优秀人才。

2.3 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和中小学语文十分注重生字的使用、语法的标准等进行对比而言,大学更加重视的是全方位增强学生们自身的文化素养。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方式的改革要主动探究且主动结合思政教育的新方式、新手段,从源头上转换“老师一味地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此种尤为机械化的方式,老师需要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迅速创建出优质的学习环境。简而言之,首先,就需要借助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情境创设等方式,来体现出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将“要我学”彻底转换成“要我学”,让学生在此种环节中切实体会到胜利的困难、成功的喜悦、生命的珍贵、品性的重要等,以此来达成一举多得的效果。其次,就要善于使用我國先进的技术、网络设备等,挑选出具备健康积极内容的网络资源,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授课,学生在网络上对知识开展学习,在课下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文化意识,此种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真正提高了语文课堂本身的魅力,也让学生产生了较强的自信心。最后,就是借助真实的历史事件来为他们讲道理,在描述古老文化的时候,就能够联系博物馆内的所有文物去讲解文化的诞生、传承的艰难等,也能够使用“如果文物会讲话”这一主题来举办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借助众多的文物来了解传统文化,在学习的环节中,也可以适当地融入部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切实让他们产生坚定的信仰以及竞争意识。

2.4 丰富实践活动,拓展第二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高校要始终将立德树人当作教学的重点流程,将思政教育工作连接教育教学的全环节,切实达成全环节育人、全方面育人。“三全育人”的达成只依赖于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还应该借助各式各样的活动,来创建出“不下课”的语文课堂,推动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获得提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和道德修养。

首先,就需要举办人文知识大比拼活动,借助对我国优质文学作品的了解和分析,来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切实让所有莘莘学子都具备一颗“中国心”,并变成我国传统文化的良好继承人、宣扬人以及执行人。其次,举办各式各样的诵读活动,诵读各类古诗词、红色文章等,来引导学生体会到作品当中潜藏的艺术美、样式美和文字美。例如,学校举办“诵读红色家书,品味最初使命”的经典活动,一篇篇富含真情实感的家书中体现的是我国革命先辈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激烈战争中的坚强甚至是国家崛起的浓烈愿望,这对学生们三观、品性的渲染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也能够让他们产生一定的政治觉悟和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的牢固意识。最后,就是举办丰富多彩的辩论活动,支持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众多观点的碰撞就可以使真理越加清楚明了,也增强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文字运用能力等。

2.5 创新课程评价,强化德育考核

对学生表现情况进行考核是课堂授课当中尤为关键的一个流程,授课目标的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都应该借助课程考核来完成。原先的课程评价最为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属于一种总结性的考核,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发现了总结性考核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开始关注整个学习的过程。在思政教育的理念下,就需要把思政教育和大学的语文课程相结合,并把思政教育方面的内容归纳进过程性的考核评价体系中。简而言之,就应该秉持“软硬兼施”的原则,第一,就要对语文期末考核进行创新,挑选出一个带有开放性的主题,让学生们联系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完成回答[6]。比如:联系《钱钟书<围城>》当中杨绛先生所讲述的艺术创作和作者本人的经验,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或者是文学方面的经验来进行深层次的感受和体会。再比如,《蓼莪》当中所阐述的亲人去世以后子女不知道该怎样回报父母的深深哀切之情,让学生们认真思索要如何孝顺长辈。第二,就是创新德育评价方式,用条理清楚的规章制度来推动学生对德育教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自身的德育能力。在语文学科考试中添加部分有关德育内容的考核,注重对学生在学习环节中所表现出来的团结协作、爱护他人、充足责任感、使命感、道德修养等方面开展严格的考核,确实引导学生形成较强的自信心,并对他们自身的仁义礼智信和家国情怀等优质的思想品德进行有效的培养。

3  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一定的思政教育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得出这两种教育方式拥有较强的协同性和相互促进作用。所以,大学语文老师在开展工作的环节中,应该切实利用好这一点,将思政教育逐步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各个方面,以增强学生们的素质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为了可以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效率及思政教育目标,教师在将两者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完善。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借助革新课程理念、提升课程地位、重设课程内容以及创新授课方式等手段来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切实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语文学科中人文素养的不断挖掘,以培养他们形成一定的爱国情怀和良好的三观,真正为其将来的发展铺垫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佳.高职语文项目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20.

[2] 罗馨.“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实现路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20.

[3] 乔文奇,蔡亚芬.以“八个相统一”主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20(27):64-65.

[4] 程芳芳.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20.

[5] 王莉.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路径[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107-110.

[6] 张扬.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0(6):17-1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语文教学
至善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