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善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方法探究

2021-09-05马玉清

考试周刊 2021年66期
关键词:提问自主学习小学语文

马玉清

摘 要: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明确指示,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引导学生能自主进行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而自主探究的本质是“质疑、解疑”的过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善于提问、敢于提问、进行有效提问,也自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育者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基础学情,进行统筹的设计,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新时代素质教育推进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善问;提问;思维;自主学习

一、 引言

让学生善问、主动提问首先要让“乐于提问”,以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着手,设计趣味性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自然而然的求知,促使学生“乐于提问”;其次,提升学生主动提问能力,还应该让学生“有内容可问”,许多学生不善问的原因在于“未知的事物太多”,不知从哪个地方开始提问;再次,需要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要为学生提供敢于提问的学习条件,最后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探究,学习和提问,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推进小学生的素质发展。基于此,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

二、 多措并举,引导学生“乐于提问”

(一)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提问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重的成长阶段,对于生活中现象会产生先天性的求知欲望,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保护和引导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向“学习的求知”。而语文这门课程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引入生活化的场景,可以让学生产生一定的熟悉度,尤其是针对低学段的小学生,因为正处在初级的识字、学习拼音的阶段,理解课文、学习汉字等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克服学生语文基础弱的教学处境,而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语言文字的教学更加的具体和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将“好奇”转化为“疑惑”,产生提问的兴趣。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四季》的教学中,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尖、说”等生字的拼读和拼写,对四季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触发学生对四季自然变化的喜爱之情。而四季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紧密,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教师便可以设计一个生活化场景,将校园中四季景观以图片情景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触发学生的联想,想一想自己经历的四季景象都有哪些,进而导入课文,通过“草芽、荷叶、谷穗、雪人”让学生再次了解四季。不少学生在生活可能并未见到过这类景物,如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和自己生活距离较远的“谷穗”可能会产生疑惑和求知心理,想要了解“谷穗是什么?为什么秋天的谷穗弯弯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可以进一步导入秋天里“丰收的谷穗”的景象,让学生知道“提问”可以满足自身的求知心理,提升学生的提问兴趣。

(二)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积极提问

小学生一旦碰到游戏环节,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随之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让语文的授课内容与简单游戏结合起来,设计游戏环节诱发学生的提问及回答问题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在设计游戏环节时,要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偏离教材容易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其次,要合理的计划游戏环节的时间,适度的游戏时间可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是过长的时间,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的纪律不可控制,造成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最后,设计的游戏难度不要太高,否则容易导致小学生难以参与到游戏中,游戏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学生的提问意识也难以培养。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四季》的教学中,在初步学习课文之后,正处在课堂教学中段时间时,教师发现许多小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语文学习积极性严重不足,教师便结合学生的游戏兴趣,设置了一个游戏猜谜环节。结合“四季”教学内容,教师先行设计了几个关于春天季节的谜题“①小姑娘穿黑衣,秋天去春天回,屋檐下造房子,带着剪刀满天飞。②头上千万辫,水旁舞翩跹。安家无着落,插哪哪生根。”让学生开动脑筋,结合春天的景象,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注意力又重新回到“四季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動中,会积极争着回答谜题,在师生游戏“你问我答”互动的过程,对谜题答案有疑惑时,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游戏的谜题谜底擦产生“为什么”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提问。

三、 夯实和扩充的学生语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一)加强教材内容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有内容可问”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许多教育者反映,许多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不善于提问,更加难以主动提问,而在调查过后,大多数小学生表示并不知道“应该问什么”,造成这种学习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的储备不足,生活阅历少,“无内容可问”,另一方面是教师过度的参与,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时间,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形成惰性的学习思维,认为课堂上“不需要自己提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要的任务便是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能消化所学的知识,还原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基础知识时能够自主的思考,有知识可问,有疑惑可解。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教学的目标是学习“灰、迎”等生字,并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学习青蛙成长的科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而在具体的剖析课文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刺激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能够提出问题。如在朗读过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小蝌蚪找妈妈时遇到哪些动物,让学生根据第一自然段说一说小蝌蚪的样子,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找寻答案,联系自己生活经验,回答问题,之后再进行第二、三自然段的授课时,让学生思考什么时候长出了前腿。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化吸收,思考第四段的内容,启发学生针对第四自然段的描写能够提出问题,树立一定的问题意识。

猜你喜欢

提问自主学习小学语文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