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2021-09-05花卉

考试周刊 2021年66期
关键词:汉字文化识字教学策略

花卉

摘 要:汉字不仅是记录文字的符号,还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汉字文化,对汉字的构字方法和内在的人文性加以分析,让识字课堂的教学过程层次更多元、文化气息更浓郁,让学生感受汉字音、形、义等每一个元素的文化奥秘,潜移默化中亲近汉字、喜欢汉字,进而热爱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

关键词:识字教学;汉字文化;策略

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加大了传统文化的比重,丰富了识字教学的文化价值。然而在汉字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只重视对汉字音、形、义的简单识记,忽视了汉字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和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因此,聚焦汉字的文化特性,在识字教学中把汉字的图画美、形象美有层次地展示出来,进一步丰富识字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汉字学习的困境,有利于逐步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启发引导他们感受并理解浸润在汉字里的民族精神。

统编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集中识字单元,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四篇课文。教材以山川、节日、美食、汉字等文化元素为载体,引导学生围绕“传统文化”,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材料,在不同的情境中识字学词。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时,需要关注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依据汉字的构形特征及造字规律,使识字教学更为具象化、直观化,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探究。

一、 引导循规溯源,图文对应观汉字之“象形”

唐兰先生曾说,“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那么,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象形字依形表义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笔画延长或弯曲,还原成事物原貌大概的图画,在文字与图画的比较中发现汉字的内蕴,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直观的印象。现今绝大部分的汉字都已经发生了改变,难以看出其本来面貌,为了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笔者在进行识字教学时,经常以还原生字的原形画面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汉字最初的模样。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时,笔者运用图文对照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贝”的含义。首先让学生画画贝壳的样子,然后展示贝壳的实物图,接着演示“贝”字的形态变化过程(如下图),让学生比较、体会“贝”的各种字形,体会象形字的象形特点与演变过程,从而对汉字的构字规律和丰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结合以贝壳为钱币的实物图,以及用“贝”作偏旁的一组汉字,说明古人又赋予了“贝”字新的含义——货币。古人在此基础上又创造了很多用“贝”作偏旁、并且与钱财有关的汉字,如赚、赔、购等。这样一来,学生对“贝”字的起源、作用以及字形字义感受更深刻,识记也会更牢固。

再如学习《神州谣》一课,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会被称为“神州”?教学时,可以从“州”字入手,引导学生说说“州”和哪个字长得很像?学生很快发现“州”和“川”字形很像,“川”指大江大河,“州”字比“川”多了三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呢?教师以出示图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州”字的演变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州”字是象形字,中間的三点象征着河流水泊之间的小块陆地。传说中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个州,所以“九州”也成了中国的一种代称。我们国家物产富饶、人民安居乐业,传说是神的家乡,因此也称之为“神州”。现在“州”多用于地名,如:苏州、杭州、广州等。借助熟字“川”来比较字形,猜测字义,追溯“州”字的演变过程,学生在脑海中形象直观地构建了“州”的样子,记忆更加深刻。

“溯源”和“对照”重现汉字原形,让原本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过程变得多元生动。在点点滴滴的汉字文化渗透中,让识字课堂的教学过程变成“形”“文”共进;学生不仅辨清了字形、字义,更激活了思维,丰盈了智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 创设生活情境,善用实践悟汉字之“智慧”

古代先民以象形、指事为基础创造了最初的文字雏形,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成为以形声字为主的方块字。汉字从诞生之初,便彰显出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和美学风貌,透过汉字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变迁、民风民俗、人们的生产生活场景……汉字里蕴含着伟大的智慧。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多种情境以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会识字的同时,也能够透过文字的运用,感受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先民生存、生活的智慧。

以《中国美食》为例,通过创设模拟贴合文本的情境体验活动,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学生饶有兴致地发现汉字独有的文化理趣,并在情境中加以运用,逐步提升言语素养,感知汉字文化的悠久深邃。

(一)美食交流会,将汉字学习与生活勾连

课前布置学生和家人共同制作一道菜品,运用“炸、煎、煮、烤”等任一制作方式,并将菜品名称和照片记录在美食导学单里。通过实践体验,学生对拌、炒、煎、炸等烹饪方式的认知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汉字,而是具体、直观、多元的深度理解,对烹饪方法的选择也有了自己的独特领悟,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学习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体验的过程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出来,或是将过程画下来,或是用文字把过程、感受写在纸上。也正是有了真实和快乐的情境体验,学生才能写画出更多的故事情节,更加体现出了体验的乐趣和效用。

(二)挑战报菜名,发现菜单上的奥秘

在美食世界里,学生玩得不亦乐乎。这时,进入到教学的重点环节——菜名我会报。第一次报菜名,采用自主认读和美食分类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正确认读菜名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菜品进行分类。基于前期的体验和分享,学生已经识记了部分生字,再借助“美食连连看”“巧手写美食”等简单的考查形式,引导学生即测即评。这样的识字方式更灵活,学生在识记词串的同时,能充分体验到美食文化的乐趣。第二次报菜名,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圈画出制作方法,进而探究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如发现“火”与“灬”都与火有关。以此类推,学生还发现带有“氵”“艹”等部件的构字规律。第三次报菜名则启迪学生寻找中国各地的美食,做“小小美食宣讲员”,弘扬中国美食文化。这样,学生在动手实践、展示分享中,实现了言语智慧的增长。

猜你喜欢

汉字文化识字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实现“互动识字”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指向核心素养,词串识字教学的应然追求
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基本教学策略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