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老年人群的助眠仪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2021-09-05陈威泽
摘 要:面向新老年人群的睡眠辅助产品与产品服务系统设计针对老年人群睡眠问题作出共性分析,提出面向新老年人群的助眠仪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策略,其中包括智能易用的产品设计,互动互联的服务设计以及协同关怀的系统设计。
关键词:新老年人群;助眠仪;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新老年”的概念来自于意大利,这一概念在我国飞速发展的时代语境下拥有了更多内涵,具体指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现已处于已退休或接近退休状态的中老年人。与我国传统的老年人体质较差、思想观念陈旧、缺乏社交、生活习惯简单等普遍性特点相比,新老年主要在生理、心理、行为特征等几个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例如:物质生活条件良好,追求健康和科学的生活水平;心态年轻乐观,思想观念相对开放;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乐于接纳新鲜事物等。文章将新老年作为设计研究对象,同时结合老年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睡眠质量这一“共性”问题进行研究,以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思路提出设计方案,既可以补充老年人群睡眠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有助于加深社会对新老年人群的认识。
一、老年人群总体睡眠问题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等专业机构发布的《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问题遍布各个年龄段。新老年的生理水平、心理情况要整体优于传统老年人,但是新老年在医学上仍然属于老年人的范畴,因此文章将新老年人群睡眠问题纳入老年人睡眠问题整体范围中进行分析。
包括新老年在内的老年人群生理机能的退化、来自家庭、社会和自身的心理压力、睡眠环境等对睡眠质量的好坏存在较大影响,睡眠质量低下与部分老年人生理性病变(如抵抗力下降、反应迟钝等)、心理性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等)的产生有直接关系[1]。根据医学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中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有浅睡易醒型、入睡困难型、多梦型、彻夜未眠型及以上多种混合型[2]。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可以大致概括为生理变化因素、心理变化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行为因素。(一)生理变化因素:大脑内用于调节睡眠的褪黑素分泌量会随着生理年龄增长而下降,褪黑素分泌下降影响着人体昼夜调节适应能力。(二)心理情绪因素:睡眠困难时人的情绪会变得焦躁,焦躁的情绪会进一步影响入睡,形成恶性循环。或者是睡前人的情绪出现波动如喜悦、愤怒、悲伤等都会影响到睡眠质量。(三)外部环境因素:指睡眠时的季节气候变化、室内外的光线强弱、室内外噪音以及睡眠用具的舒适度等。(四)自身行为因素:睡前大量喝水会导致频繁起夜,从而睡眠过程被强制中断;睡前大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酒精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导致难以入睡;电子设备屏幕光对人眼的照射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睡眠进程。
二、新老年人群需求分析与助眠产品设计现状
(一)新老年人群需求分析
由于新老年人群与传统老年人在生理、心理、行为特征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反差,因此需要对新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进行分析总结。从新老年的行为特征出发,总结出面向新老年人群助眠产品的适度适老化需求、互联智能化需求、互动性参与需求、年轻通用化需求。
1.适度适老化需求。市面上的大多数老年人产品大多造型丑陋、操作简单、颜色俗气,为了迎合传统老年人的特征和低等级的认知能力,表现出过度适老化的特点。而新老年是具有鲜明特色的群体,其认知能力、审美能力整体高于传统老年人,因此在设计构思时需要避免过度的适老化。
2.互联智能化需求。新老年身处万物智能的时代,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例如微信、QQ等主流通讯APP也能较熟练地使用。新老年人对电子产品的包容度使得他们对电子设备产生依赖,希望有更多的智能设备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3.互动性参与需求。符合新老年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和交流的特征。遵循参与式设计方法,强调新老年人的社会互动参与,让新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也让新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他们的价值,从而获得真正的精神愉悦,实现新老年的价值发展[3]。产品层面的互动参与性能够调动用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年轻通用化需求。面向新老年群体但又不能局限于新老年,通用化的助眠产品设计能兼顾到其他不同的睡眠障碍人群的需求,通用化的设计能使产品价值最大化。运用丰富的色彩、多样的造型能够提升产品的年轻度,迎合新老年的心态、观念年轻化的特点。
(二)助眠产品设计现状
助眠仪产品智能化是助眠产品设计的一种趋势。目前市面常见的智能家居类型助眠产品的助眠方式有声音助眠,如美國Marpac Dohm-DS是通过制造白噪声和播放音乐达到助眠效果;光线助眠,荷兰Philips唤醒灯通过模拟日出和日落达到助眠效果等。智能家居类型助眠产品通过改善睡眠环境,减少环境中的客观干扰因素来干预用户的睡眠问题;智能穿戴类型的助眠产品形式有智能手环、头戴式助眠仪、服装等。智能穿戴型助眠产品内置的传感器通过与用户身体接触进行睡眠监测,再与终端连接生成睡眠质量报告,有助于用户和医生准确了解睡眠状况。
三、新老年助眠仪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策略
产品服务系统(Product Service System, 简称PSS)是基于产品设计、服务设计和系统设计的理论发展而来,其更加关注实现产品功能、服务体验和满足用户需求,将实体产品和服务模式整合成为一个系统[4]。产品服务系统的基本要素有实体产品、服务和系统[5]。在产品服务系统中,实体产品作为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唯一直接触点,是产品功能与服务体验的载体,是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服务是系统中各方利益相关者基于产品载体向使用者提供的有形或无形的服务,起到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作用,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负责连接整合产品触点和服务触点,为产品和服务提供有效的运行环境,实现各方资源的充分利用。文章基于前文的老年人睡眠问题和新老年助眠仪设计需求分析,运用产品服务系统为新老年助眠仪的设计提供思路和方法,并从产品设计、服务设计、系统设计三个层面提出面向新老年人群的助眠仪设计策略。
(一)智能易用的产品设计
德国著名工业设计师迪特·拉姆斯提出的“好的设计十大原则”强调“好的设计是易于理解”,产品设计的好坏关键在于是否能让使用者无需依赖产品说明进行快速使用。助眠仪的易用性主要是为适应老年人生理上总体下降的事物认知能力,助眠仪的易用性主要体现在产品造型和功能交互两方面。在造型设计方面,要采用简单的形态;在功能交互方面,要简化使用流程,减少使用者的记忆负担。智能化的助眠仪可以更好地迎合新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包容性和依赖性,符合他们的产品使用习惯。
(二)互动互联的服务设计
产品互动互联的服务设计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用户之间的互动,二是产品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动性是指拥有同一款助眠仪的用户可以通过线上应用和线下交流进行互动,分享各自睡眠障碍应对方法或产品使用心得,互动性可以增强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产品的黏性;互联性是指助眠仪与医院等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联动,医院为助眠的产品功能提供专业知识指导,助眠仪则是作为医院专业指导建议的物质载体。
(三)协同关怀的系统设计
产品与服务中的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构成以用户为中心进行协同关怀的产品服务系统。以用户为中心是关怀设计的核心,是为人的真实需求而设计,多方协同的关怀设计能使用户的“被关注感”与“被尊重感”得到充分满足。面向新老年人的助眠仪产品服务系统的协同关怀设计主要表现为产品造型、功能设计的友好性,与医院互联提供诊疗服务和对产品进行技术支持的专业性,与同类型患者进行线上线下交流的互动性。
四、设计实践
(一)硬件设计
产品的外观造型采用头戴耳机形式(如图1)。首先,可穿戴产品具有轻盈便携的特点,佩戴、不会令使用者产生负担;其次,可穿戴产品能够贴近使用者的身体,既能进一步确保睡眠监测的准确性,又能让使用者产生一种“贴心关怀”的感受;最后,产品与手机等智能设备相连,可使用手机对产品进行更多的操作。以头戴耳机的形式能使产品靠近大脑,还以“贴身”的方式亲近使用者。助眠方式为声音助眠和穴位按摩助眠。采用骨传导技术作为声音传递的方式,助眠声音有默认白噪音和自选声音两种,另外骨传导技术不存在耳塞式传声带来的耳朵挤涨感;通过仪器的低频脉振动刺激人耳后方的安眠穴,达到按摩助眠的效果。
在产品的材料选择方面,由于仪器需要适应不同头围的人,并且部分用户在睡觉时有频繁翻身的习惯,因此仪器内部支架需要考虑采用弹性、软性塑料,外部需用棉麻布料包裹,以减少塑料的生硬感且更亲肤,布料与塑料搭配也尽可能地减轻产品重量。
在色彩运用方面,产品主体部分选用灰蓝色与白色搭配,较为时尚的颜色搭配符合新老年人群心态年轻、审美能力良好的特征。
(二)助眠仪产品服务系统图
以用户为中心、产品为服务与检测载体、医院提供专业诊疗服务进行构建产品服务系统(如图2)。能突出助眠仪是为了适应新老年人群的新颖性和差异性,使产品在与其他类型助眠产品的对比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将产品价值、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社会的协同参与最大化。
在体验服务的时候,用户除了改善睡眠障碍问题,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最大限度的被尊重感、被重视感,在使用结束后仍然能够持续地回忆服务体验过程,无形中延长服务的效果;而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服务提供方能够获取用户的睡眠数据,以便针对具体用户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完善服务体验。
五、结语
文章通过对未来老年产品主要消费群体新老年人群需求和助眠产品现状分析,再与具体的老年群体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结合,提出新老年助眠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策略以及设计实践,探究更加适合新老年群体和未来老年群体发展趋势的睡眠辅助产品设计。其次在以产品为载体的基础上加入服务系统设计思路,加强各利益相关方协同参与,以此带动产品的功能、体验、价值升级,从而满足新老年用户寻求更多被关注、被尊重的愿望。该设计研究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对新老年群体和未来老年产品设计的关注度,营造符合新老年特性的晚年生活环境,弘扬“尊老护老”的中华传统美德。
参考文献:
[1]张梦娇,朱达辉.用于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的智能服装设计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77-281.
[2]张涵,李晶,杨玉婷.老年人助眠产品设计[J].戏剧之家,2019(15):194-196.
[3]滕依林,沈杰.成功老龄化视角下“新老年”产品设计趋势研究[J].设计,2018(1):20-22.
[4]趙汗青,崔天剑.可持续的适老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研究[J].工业工程设计,2020(3):93-98.
[5]罗秋曼,贺孝梅.基于产品服务系统的博物馆文创可持续性研究[J].包装工程,2019(8):299-304.
作者简介:陈威泽,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