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读时光的阅读相册
2021-09-05赵琴郭改梅
赵琴 郭改梅
还记得我第一次组织班上孩子午读的情景:爱看书的孩子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学生在座位上东倒西歪,书中的文字似乎进入不了他们的心。
可是,阅读对孩子的成长又是如此重要。面对班级学生不爱阅读的状况,我真是一筹莫展,不知从何处下手。就在我焦虑之时,教室角落的一景却让我心生欢喜:小叶双手捧着一本厚厚的《西游记》,忽闪忽闪的双眼随着阅读内容转动,脸上时不时泛起快乐的笑容,配着他那标志性的小酒窝,实在太美了!我忍不住拿起手机拍下了这一幕。
拿起手机拍照的一刹那,我惊奇地发现,小叶周围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摆出看书的姿态,这激发了我的灵感。“为了记录大家的美好阅读时光,每次午读时间我会逐一为大家拍照,然后放入班级群相册。”此话一出,全班同学先是震惊,而后便快速进入“最佳”阅读状态,我也摇身一变成为拍照达人。
那天,我在班级QQ群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相册,命名为“我们的午自习读书时光”,为孩子们的每一张阅读美照安了家!
之后,神奇的事情陆续发生了……
只要到了午读时间,孩子们就会自觉进入阅读状态,而且,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刻意的摆拍到深深的投入,哪怕我走到近处拍照他们都没有发觉。
小欣是班上一名学习动力不足的女生,在前期的午读活动中虽然尽力地摆好阅读姿势,但迟迟无法进入阅读状态。小欣代表了班级一部分孩子的阅读现状。“阅读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大家可以选取自己喜爱的书籍。”我边拍照边提示。慢慢地,小欣被书籍吸引了,镜头下的她目光专注,《俗世奇人》的封面也随她一起入镜。“喜欢这本书吗?”我问,她这才抬起头说:“喜欢!这里面的人都有绝技。”她边说边笑,小小的眼睛眯成两道弯。
不止小欣,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入了阅读的美好世界:贪玩的小熹爱上了《红星照耀中国》等红色系列书籍,听讲不积极的小扬迷上了历史书籍,专注力不够的小琪沉迷于《水浒传》无法自拔,连一分钟都坐不住的小楚被《云边有个小卖部》深深吸引……
欣赏阅读相册的不仅仅是师生,还有在孩子身后默默关注他们的家长。在建立阅读相册的当日,我在家长群为孩子们的照片配文:
“每周三语文午自习,孩子们都会拿起自己喜爱的书籍,津津有味地阅读。读累了就自行午休,很好的感觉!真的,没一个孩子不喜欢阅读。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成绩,读好书可以让孩子接触美好的人生,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希望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用阅读滋养人生!”
家长在浏览照片后纷纷留言:
“感谢您让我们发现了孩子的美好,发现了他的一点点成长,哪怕一点点都让我们高兴不已。”
“氛围蛮好!蛮感动!”
看到这些留言,我也极为感动,感动于家长能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发现孩子被遮蔽已久的美好。
不曾想,在阅读中成长的孩子竟然有了“输出”的渴望。“老师,我很喜欢《云边有个小卖部》,我想给大家分享刘十三的成长故事。”看着曾经讨厌阅读的小楚,我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好!就由你开头,开始我们的‘非同1班好故事。”通過小楚的精彩分享,我们走近了书中一个又一个真实、善良而坚强的人物,在故事中感受美好,汲取力量。我用手机录制了分享过程,从此,我们的阅读相册又加入了视频。接着,孩子们读最好的书,做“最靓的仔”,陆陆续续走上“非同1班好故事”的舞台。
回首这一年,阅读相册见证了孩子们的美好与成长。我也曾疑惑:一个简单的拍照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吗?事实证明,确实如此。细细想来,拍照就意味着学生的表现会以照片的形式定格,而且看照片的人还具有不确定性及无限性。所以,在拍照时学生往往会摆出最佳姿势,希望给看照片的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显然,阅读拍照活动在无意中将孩子的表现置于群体观摩中,从而增强了个体被他人评价的意识,为了获取其他人的正面评价,孩子们都会摆出最美的阅读姿态。
活动初期,有人曾质疑活动的意义,认为孩子们并未进行真阅读,纯粹是为了拍照而摆拍。我却微笑着回复:“也许拍着拍着就成真了呢!”事实是,阅读拍照不仅让孩子们由摆拍走向了真阅读,还引发了一系列关联性的成长:关注仪容仪表,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提升……现在想来,如果我一开始就要求孩子们制订阅读计划,估计很多孩子会对阅读望而生畏。
其实,拍照引发的现象在心理学上也属于社会助长效应——因他人在场(同伴或观看者)引起的个体活动效率相应提高的现象。这不仅仅让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更破解了运用社会助长效应进行班级管理的一组密码:邀请观众,搭建舞台,选取孩子们都能做好的小事,让孩子们得以充分展示;引导他们在展示中拾级而上,不断发现自我成长的相关要素,从而让孩子们不断收获美好的成长体验!(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赵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二初级中学;郭改梅,湖北省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