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亦教育
2021-09-05吕小平
吕小平
青少年情感丰富,但心智尚不健全,对生活中的情感认识难免片面。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既源于现实,又经过了艺术提炼,更具吸引力,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更深远。因此,借助优秀的影视资源对青少年进行情感教育,可以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青少年的心智发展。
家仇國恨这个宏大的主题,影视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的表达。在和平年代,教师如果不正确引导学生,很容易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恨的种子,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困扰。
笔者选择《狩猎者》这部影片,希望学生对家仇国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选取这部影片,原因在于它不刻意表现战争的宏大场景,而是以少年儿童的视角来看待战争,体现战争的残酷性,从而提醒人们要珍视和平,远离战争。
电影的主人翁是学生的同龄人,学生代入感强,更能激发内心的情感。侵略者的丑恶嘴脸,战争的惨烈,少年的坚定、机智、沉着,这些元素都能拉近作品与孩子的心理距离。更可贵的是,创作者没有一味地渲染仇恨情绪,而是克制、有度,其中一个细节最值得学生去研究:山子在深山公路上狙击了一个日本军官,他缴获了手枪、军用罐头等物资,并从死者身上搜出一张全家福照片。怎么处理这张照片?影片中,山子在思考、在迟疑。但凝视片刻后,山子把照片轻轻地放在死者胸前,默默离开。此时此景,令人回味。山子因为日寇的入侵而失去了亲人和家园,但他报仇之后,并没有撕毁照片,展示所谓胜利者的姿态,而是让全家福陪伴敌人。这说明战争没有让一个孩子泯灭人性,还保有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创作者的初衷让人感到温暖。
这个点是学生很难体会的,但恰恰是电影的神来之笔。在充分地观影、痛快地讨论之后,与学生理性分享感受,使学生领悟:家国仇恨不能忘却,遗忘意味着背叛;报仇,但不能丧失自己的人性,否则就与敌人一样了。
电影是浓缩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即人生。因此,借助影视作品对青少年进行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精心选择影视教育资源。从教育和生活实际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学习和思想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贴近主题、符合学生成长规律、能引发共鸣和思考的作品,让学生从中感悟一些道理。孩子学会思考,远比给出所谓的解读与答案来得可贵,观影的魅力亦在于此。
二是要正确引导学生。在观看完影视作品后,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写观后感。如果是集体观看,教师要做好课堂讨论的引导,通过适当提问,把关键的讨论发言引向深入。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影片的内涵,并将所获得的认识内化为自身的修养,从而实现知行合一,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是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在指导观影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行走,有时甚至会天马行空,这何尝不是观影的乐趣——多元理解,自得其乐,趣味无穷。电影会为孩子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引领孩子暂时从琐碎而熟悉的日常生活中脱离,用另一双眼睛观察这个世界,进而思考,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更好地成长。
爱的教育就是陪伴。教师的陪伴也是一种教育形式。选择合适的影视作品与学生一同观看,也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孩子们能在电影中看到生动的生活场景,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思考生活的意义,在充满爱的氛围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文化大道小学)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