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改编前两天,毛泽东做了什么
2021-09-05黄加佳
黄加佳
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
9月29日,起义军翻越大山来到一个群山环抱、没有地方反动武装的山坳——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次日,毛泽东在协盛和杂货铺里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三个:一、整编部队;二、党支部建立在连上;三、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
神秘的两天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本打算带领起义军向湘南撤退,但中途他改变计划,决定率队进入罗霄山脉的井冈山。这才有了后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可以说,从集兵文家市到转向井冈山的十几天时间,毛泽东每一天的活动和所思所想,都影响着中国革命下一步的发展。因此党史专家非常重视对这十几天的研究。
不过9月27日、28日这两天,毛泽东有过什么活动和他的所思所想,史料上语焉不详。党史学者刘浩林研究发现,27日早上,部队从莲花县城出发,日落时分来到九陂村。这次,毛泽东没有住在师部,而是在村民刘日九家住下。
秋收起义失败后,敌军围追堵截,军中疟疾流行,缺医少药,许多战士对革命丧失了信心,部队中逃跑成风。新中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的赖毅将军回忆:
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情绪,许多知识分子和军官出身的人,看到失败似乎已成定局,纷纷不告而别。有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也在这时背弃了革命,走向叛变或者消极的道路。一营一连的一个排就在排长的唆使下,利用放哨的机会全部逃跑了,并且带走了所有的武器。那时,逃亡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上哪儿去?”这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
面对这种局面,毛泽东感到有必要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住在刘日九家的两天中,毛泽东不停地找人聊天,交换意见。他找得最多的是第一团连指导员何挺颖。
何挺颖曾在北伐军中担任过团指导员,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很强,他所在的连队政治气氛浓,连队没有一个逃兵。短短两天中,毛泽东三次找何挺颖谈话,听取他對如何带军的看法。何挺颖认为:“部队接连打了一些败仗,军力锐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支队伍失去党的领导,最重要的问题是党对队伍的领导权问题。”“要从军队的党组织去考虑。现在部队中党的组织太少,党员人数也不多,这样就抓不住士兵,抓不住部队。要把党组织建到每一个连队。”
何挺颖的想法与毛泽东不谋而合。这些天毛泽东心中一直盘桓着一个想法:把党组织建到连上去。
之后,毛泽东又与宛希先、张子清、陈浩等干部交流了意见。当他了解到,北伐军只在团一级建立了党组织,营、连一级并没有建立党组织时,更加坚定了要打造一支新型革命军队的决心。
通过一天多的思考,毛泽东厘清了部队中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一、建制零乱,人员成分复杂,革命动机不纯;二、没有富有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三、内部不民主,一些军官带有旧军队的不良习气,对士兵经常打骂,士兵缺乏基本权利,官兵不平等。
毛泽东决定,抵达永新县三湾村后,要对队伍进行一次大刀阔斧的改编。
前委扩大会议
9月29日,部队来到三湾村,毛泽东在协盛和杂货铺住下。第二天,他在杂货铺里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
会上,毛泽东谈到三项意见:一、缩小编制,将原来的一个师缩为一个团。二、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班、排设党小组,连建党支部,连以上设党代表,同级党组织的书记由党代表担任,拥有与军事长官同等的权力,负责党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三、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队的雇佣关系。
10月1日清早,师长余洒度召集部队在枫树坪下集合,对大家说:“现在人员减少了,部队要缩编,从一个师改编为一个团,一个团还不足,改编为两个营……”听到这里,战士们心里说不出的难过。
毛泽东对大家说:“同志们,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止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参加革命,完全是自愿。现在,愿留者留,不愿留者,根据路途远近,发3至5元路费……”
讲完话后,毛泽东让部下搬来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堆大洋。一上午,只有几十人选择离队,大多数人还是心向革命。
支部建在连队上,基层就有了核心。各连通过组建党支部,积极培养发展新党员,使党在部队里迅速扎根。后来罗荣桓元帅在《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一文中总结说:“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摘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