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行业性高校发展定位探析
2021-09-05孔卓
孔卓
摘要:2019年,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升至51.6%,这也标志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在高等教育超前迈进的过程中,行业性高校作为一个数量大、覆盖面广的群体,其无法被取代,必然会占据重要位置,并发挥其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行业性高校有必要明确自身发展定位,找准自身的位置,坚持特色发展战略,秉承着满足国家需求和服务于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想,优化布局,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学科建设凸显行业特点,以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文章先概述行业性高校的含义,再分析行业性高校发展面对的挑战,最后提出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行业性高校发展定位策略,以期给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行业性高校;发展定位;学科布局;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9-00 -02
“高等教育普及化”指的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人数比率达到50%以上,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类型等多样化和多元化的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伊始,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大众化向普及化的阶段逐步转化,当时学术界流行着一句话:“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后,高等教育如何发展,发展的质量标准、发展类型均需要进一步明确。许多高校如何定位自身的发展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后面临的严峻挑战,尤其是在我国面向行业、为某一行业领域服务特色行业的高校(简称行业性高校)人才培养定位,自身发展目标等需要进一步明确,也就是用什么“尺子”、什么标准、什么维度衡量这些高校的发展问题。因此,本文以行业性高校为研究对象,研究高等教育普及化后行业性高校如何针对性行业背景,专业人才培养理念,集中的学科分布等特征,进一步突显了行业优势优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行业性高校发展科学定位自身,完成涅槃,形成行业办学特色的大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行业性高校概述
文章提到的行业性高校,包含行业高校和行业特色高校,是对两类高校进行概括性讨论。行业高校指的是面向行业、为行业服务,属于行业院校、专业院校,像是交通类、石油类、地质类等高等学校。行业特色高校简单地说,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前,属于国务院某部委的行业高校、院校,其是有着突出的行业办学特色和学科群优势的教学研究型大学[1]。我国最早的行业性大学为满清政府和一些民族资本共同新版,像是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如今是西南交通大学;亦或是焦作路况学堂,现在是中国矿业大学,等等。在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为解决人才缺少的问题,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高等学校院系进行调整,建立了一批迎合行业建设和发展所需的行业高校,其为有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智力、技术支持,也为国民经济复苏作出了诸多贡献。直至今日,我国行业高校依托于相应行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也积极拓展了学科领域,形成了原行业特色为主,科学发展多学科的结构。但是,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行业性高校虽能获得更广阔的空间,但也要面对一些挑战,怎样进行合理定位,作出科学的战略选择,是需要积极研究探索的。
二、行业性高校发展遇到的挑战
(一)原行业优势慢慢弱化,资金受到限制
以所属行业为依托来实现发展的行业性高校离不开行业这一根基。在刚建国的时候,行业部门大力支持这类高校的发展,培养出大批对口行业技术人才,所以高校和行业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但是,伴随着行业性高校行政隶属关系的变化,原本行业部门扶持行业性高校的一系列举措也慢慢取消,特别是政策、资金支持的削弱,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性高校的发展迈进。
(二)学校办学特色及科学合理定位备受挑战
就这些年我国高校排名状况而言,许多高校放在第一位作为评价标准的是学校规模、论文、课题。而受到窄学科面、强应用性的局限,行业性高校常处在不利位置。在此状况下,行业性高校要怎样坚持自身办学特色,不盲从研究型综合高校,不追求高校排名,在自己原本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是一个巨大挑战[2]。特色办学是行业性高校的根本,如果失去了这一优势,只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三)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遭遇严峻的挑战
首先,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分化,专业领域变得越发复杂,也让学生需要向着综合素养养成方向迈进。单靠某专业的学生是无法迎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所以,社会要求培养更融合、迁移的人才对行业性高校提出了更大挑战。其次,许多传统行业的消逝和边缘化,让相对设置的学科也变得无人问津。新兴学科的兴起,让某学科为核心的一些行业性高校面对巨大挑战,其怎样优化学科建设,实现联系和迁移,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行业性高校发展定位策略
(一)加强行业互动联系,明确自身正确定位
行业性高校在和一些行业合作的时候,建立紧密关系,不但能为行业性高校增添不同“颜色”,还能转变传统隶属关系,弱化传统联系。但是行业没办法割裂,这些年的办学特色对行业性高校的发展仍旧产生着影响,也是其立足的根本。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行业性高校无法和曾经一般获得行业的全力支持投入,而需要寻求转变,获取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和行业之间的互动联系。其需要密切与行业进行交流,迎合行业转化趋势,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大纲、计划等,和企业间建立共赢共享共建的长期稳定联系,来推进两者共同发展[3]。
(二)优化高校学科布局,夯实特色学科建设基础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校要坚持自身办学特色,不盲从,就需要要求考虑与之相关行业的发展,以及行业性高校所处区位的经济发展特征,不断强化学科布局,優化顶层设计,确立战略发展规划,对于行业性高校的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继续优化学科专业。唯有始终坚持,才有所为,不断发展与行业间的关系,紧跟区位经济的发展,突野火烧不尽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才能脱颖而出,在高等教育系统中获得一席之位。依靠特色学科,强化学科优势,注重学科创新,不断巩固特色学科,构建创新性学科团队,形成集约化优势,获得学科新突破点和增长点,才能为行业、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4]。
例如,南京林业大学,其着重健全以林为特色的专业学科体系布局,学校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构建工科为主体、林科为特色、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体系。除了林科突出特色优势,非林科也增加了通识选修课程,吸收林科优势专业營养,实现林科和非林科间的深度融合。或是武汉科技大学,此校主要在矿产、冶金等行业专业方面优势突出,追求建立特色且具有优势的学科群,像是材料学、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
(三)拓宽人才培养口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0世纪,行业性高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企业、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因此,其学科结构并不复杂,培养出的多为应用型人才。但伴随体制的改革,行业性高校的服务面变得更广,其不单单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给行业企业,还要给其他领域、行业、部门提供广阔知识面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此,除关注学生专业技能养成外,还需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供配套教育[5]。行业性高校只有在人才培养方面需重新定位,拓宽人才培养口径,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兼顾行业、社会、学生三者的发展所需。
另外,行业性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要求与通才教育、专才教育紧密融合,确保学生具备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而又较强的专业技能,他们的实践能力却又高于综合性大学生的毕业生,能够培养出满足社会经济竞争要求,有创新精神,也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另外,行业性高校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学科优势,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当下,还要求把传统学科的优势进一步壮大,并将目标定位于世界先进技术的开发,推动相关学科发展,构建优势学科群,给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服务。
总而言之,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行业性高校虽然面对一定的挑战,如依托原行业的优势减弱,资源环境受限,学校办学特色及科学合理定位受到挑战,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面对相应挑战等。但只要其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加强行业互动联系,优化高校学科布局,拓宽人才培养口径,就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应高等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周南平,蔡媛梦.“双一流”建设中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发展思考[J].江苏高教,2020(2):49-54.
[2]刘献君.行业特色高校发展中需要处理的若干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9(8):14-18.
[3]刘军伟,冯征,吕勇,等.地方行业高校特色一流学科建设路径探析——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4):72-76.
[4]肖进.行业性高校特色化发展:内部动因、外部诱因与战略构想[J].教育探索,2016(11):67-71.
[5]别敦荣.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行业性高校发展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20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