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颞浅动脉行有创血压监测在重症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1-09-05刘敏燕刘莉娜段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桡动脉成功率婴幼儿

刘敏燕 刘莉娜 段莉

重症婴幼儿病情危重,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发生意外事件,监测血压为常用手段,能够间接反映机体组织的灌注情况,为病情评估、治疗提供参考依据[1]。目前常用血压监测方法包括有创、无创两种,无创血压监测易受袖带松紧、加压、减压等因素影响,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且易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创血压监测是将置入动脉的导管连接压力传感器,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血压,能够实时监测血压变化,测量结果更加准确、稳定[2]。有创血压监测能够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壁损伤,减轻患儿痛苦,且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应用价值较高[3]。有创血压监测一般穿刺部位为桡动脉,但患儿年龄较小,四肢动脉细小,不易扪及动脉搏动,易导致反复穿刺,增加患儿痛苦。临床考虑选择颞浅动脉置管,但目前关于颞浅动脉在重症婴幼儿有创血压监测中应用价值的报道较为少见[4]。本研究探讨颞浅动脉行有创血压监测在重症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医院收治的90例重症婴幼儿,纳入条件:机械通气时间>72 h;颞浅动脉搏动良好;均经系统治疗,病情稳定;患儿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凝血功能障碍;存在脉管炎;穿刺处皮肤损伤;有明显的出血倾向。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5 个月~4 岁,平均1.49±0.51 岁;疾病类型:重症肺炎23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13例,脑瘫5例,烧伤术后监测4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6 个月~4 岁,平均1.55±0.48 岁;疾病类型:重症肺炎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12例,脑瘫6例,烧伤术后监测5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血压监测方法

两组均进行有创血压监测,选择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一次性24 G 静脉留置针,由操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实施穿刺。①对照组:行桡动脉穿刺,患儿取平卧位,上肢伸展,暴露腕部,手腕背曲,将前臂皮肤绷紧,进针点选择搏动点最明显处,沿动脉血流方向穿刺,穿刺时针头应与皮肤呈10°~15°角;出现回血后,送入软管,退出针芯,使用胶布进行固定,并对桡腕关节进行固定,然后连接有创测压系统。②观察组:行颞浅动脉穿刺,患儿去枕平卧,将患儿头偏向穿刺对侧,剃除颞侧毛发,用手触摸搏动点,并对其按压,待充盈后进行穿刺,保持针头与皮肤呈10°~15°角,在血管上方向心方向刺入;见回血后,送入软管,退出针芯,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2 ml 冲净回血,对穿刺点使用透明贴膜覆盖,胶布固定,连接有创测压系统。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②记录两组穿刺耗时、导管留置时间、拔管后按压时间。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导管堵塞、渗血、血栓栓塞、血肿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

2.2 两组患儿置管情况比较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耗时短于对照组,拔管后按压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置管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婴幼儿常见重症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肺炎、脑部疾病等,病情复杂多变,治疗难度大,易威胁患儿生命,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改善患儿预后[5]。血压为重要的生命体征指标,监测重症患儿血压变化能够直接反映组织灌注、氧输送情况,间接反映心脏负荷、心肌射血功能、循环血量、心肌收缩力等变化,准确监测血压有重要意义[6]。常用的无创血压监测方法具有方便快捷、无痛、安全等优势,但其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准确性不理想。有创血压监测则能够连续动态监测过程,直观显示实时血压数据,便于及时发现血压异常,其结果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准确性较高[7]。有创血压监测成功的关键在于置管部位选择,临床应选择粗直、易触摸动脉,以提高穿刺成功率[8]。

婴幼儿年龄较小,动脉穿刺置管难度大,桡动脉是婴幼儿进行有创血压监测时最常采用的动脉,位置表浅,触摸时容易发现搏动点,便于护理人员穿刺[9]。但随着临床广泛实践发现,婴幼儿手腕短细,桡动脉搏动弱,定位困难,加之患儿较为好动、易哭闹,手腕稍微扭动,定位的穿刺点与血管位置即出现偏差,需重新定位,使得穿刺时间延长,增加患儿恐惧感[10]。同时婴幼儿恐惧、抗拒心理会增强大脑皮层的心血管活动神经元兴奋性,促使血管收缩,增加穿刺难度,临床需寻找更易穿刺的动脉。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相当,但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按压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重症婴幼儿通过颞浅动脉行有创血压监测较桡动脉穿刺效果更理想,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这与颞浅动脉解剖特点有关,该处血管粗直、位置表浅,血管走向肉眼可见,加之大部分婴幼儿颞浅动脉自然隆起,容易看见搏动处,更易于穿刺,从而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11]。加之头部皮肤平坦,周围软组织少,穿刺后便于固定及观察,无需进行头部制动,能够减轻患儿不适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重症婴幼儿通过颞浅动脉行有创血压监测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更易操作与观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穿刺方法。分析其原因为,桡动脉穿刺后需对肢体进行制动,整个测压期间维持同一姿势,患儿易出现肢体麻木不适,增加血肿、渗血发生风险。同时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定时观察指端血运,对骨突处皮肤进行按摩,易出现进一步损害,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颞浅动脉固定简单,无需制动,头部活动远少于手部,穿刺针不易出现晃动,不会对穿刺点进行摩擦,降低渗血发生风险。另外,头部脂肪少,血管位置固定,不易出现滑动,导管拔除时虽然按压时间长,但不易发生血肿,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12]。有创血压监测所提供的监测数据准确、连续,便于临床根据动脉波形变化对心肌收缩力进行判断。经颞浅动脉穿刺操作更加简单,易于固定,便于护理人员管理。综上所述,与桡动脉穿刺相比,有创血压监测时通过颞浅动脉穿刺更利于护理人员操作,缩短操作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便于观察患儿病情,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为重症婴幼儿有创血压监测提供新的途径。

猜你喜欢

桡动脉成功率婴幼儿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危险因素调查及防护对策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研究进展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在桡动脉通过失败时的应用分析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