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情感教育
2021-09-03余靖宏
余靖宏
摘要:根据建构主义和具身认知等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而这种认知是需要良好的环境氛围的,要有情感等方面的积极体验。所以,教育界近些年来一直在强调创设快乐课堂,要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状态完成学习。但是,只是一味去迎合学生的情感特点是不行的,很多时候学生需要去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这不是单纯的快乐所能支撑的。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为切入点,从营造良好情感氛围,创设丰富情感情境和组织开展情感实践三个方面,对情感教育领域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
随着教育领域的持续改革,情感教育开始进入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视线。大家发现,很多学科都是有人文价值的,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渗透。通过情感教育,能够引发学生与教学需要相适应的各种情感反映,使得学生在情感氛围下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理解。比如语文学科,引发学生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对古人的理解,取得更好的文言文或古诗词教学效果。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情感教育同样有着很大的价值,可以帮助学生在情感上认同各种理论性的内容,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
一、营造良好情感氛围
这里所说的良好情感氛围,并不只是快乐轻松的情感氛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些话题并没有那么轻松愉快,属于非常严肃的话题。对于这类话题内容,教师固然不能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抵触和反感,但单纯追求快乐氛围,是对原有内容情感基调的扭曲和破坏,同样不能取得应有的情感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特点出发去进行情感氛围的营造,要关注氛围与内容主题本身是否合拍,学生是否容易理解从而进入到这种情境氛围中去。
例如,在学习“青春的情绪”的时候,教师首先就要认识到,青春期的初中生在情绪上是不稳定的,他们不可能总是感到快乐,一定会遇到各种成长的烦恼,其情感是非常丰富的。学习的时候不仅要讨论那些正面的情感,也要注意到郁闷、愤怒、伤心、失望等负面情感,要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反映,再带领学生认识和分析,这样学生才能学会正确面对各种情感,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不过,教师要注意控制学生情感反映的程度,不能真的让学生沉浸到负面情感中无法自拔。
二、创设丰富情感情境
有的时候,初中生的情感并不那么容易被激发出来。因为他们的思维和情感都还在发展成长的阶段,各方面的积累还不够充分,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比如一件一般人会觉得气愤和悲伤的事情,初中生却没有感到太大的情感波动。这并不证明这名初中生就是麻木的,很可能是因为他还不能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认识到其严重后果,无法与他人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情感共鸣。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去创设丰富的情感情境,通过情境去启发学生的情感反映。
例如,在学习“集体生活成就我”的时候,学生对于集体生活的情感应该是积极正面的,这样他们才会认为集体生活是在“成就我”,发自内心地去理解和认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显然,并不是所有初中生都会有这种想法,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深入思考和体会过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感受和收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临时组织一个小组游戏竞赛活动,让学生带着对集体生活感受的思考去参与活动,活动结束之后,学生的情感就会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有效促进他们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三、组织开展情感实践
这里说的情感实践,指的是学生要去注意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情感,要学着主动调整情感。比如在与父母发生矛盾,产生沮丧情绪的时候,要问自己这种情绪是怎样产生的,其根源到底是什么,是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还是对自己无力自主解决问题感到沮丧,然后想一想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去缓解和调整,是不是要在状态调整好之后进行更多的沟通尝试。通过学校和家庭生活中的大量实践渗透,学生对情感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对自己也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能够正确处理更多的事务。
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每天的日记就是对自己当天情绪状态的总结,分析原因和解决办法,鼓励自己第二天尝试去进行改变。教师平时要保护学生的隐私,可以鼓勵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但是不能强制学生将日记的内容直接提供出来。如果学生遇到疑难问题不知如何解决,不能很好地完成情绪上的调整,教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要去引导和启发学生,将问题解决的主动权始终交在学生的手里,这最后会成为学生宝贵的经验教训,情感教育也将因此而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应该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只要大家能够对此有正确的认识,能够抓住初中生的特点去积极开展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将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重要切入点,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思考[J].新课程(下),2019(12):315.
[2]宋兰清.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中华少年,2019(36):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