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合情感教学应用
2021-09-03侯攀
侯攀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的学科知识,还要加强对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讲,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和思维的发展,发挥情感的积极引导作用。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融合情感教学方法,强调以生为本,洞察学生内心世界,力求方法的多元化,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向重视“德育”发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学习知识、培养人格均衡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感教学;应用措施
引言
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师要改变以往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立足学生实情,关注学生的精神的需求和情感的需求,对学生采用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情感教学法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完成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运用情感教学以德定智、以德健体、以德悦美、以德养劳,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情感教学概述
情感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在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调动学生积极情感,完善教学目标,加强教学效果的方法。具体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情感教学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特点,利用自身和媒介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其创造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方法。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在情感教学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既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健全,又促進学生积极适应社会能力的提升。
二、融合情感教学的作用
首先,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选择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会给老师产生强烈的反思,无穷无尽。这样,师生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循环,师生之间的情感碰撞必然会使师生之间产生高度的情感共鸣。
其次,对学生情感的积极引导。身为教师,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普遍的,受学生个体成长过程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尤其是在认知、情感、思维、性格、素质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情感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积极调节个人情绪,表现的信息是健康、积极、向上,在兼顾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同时到达,不同学生的情感需要深入挖掘内容,突出积极的情感,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情感碰撞中,对学生传递的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的引导。
最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发挥积极情绪对学习的积极作用是情感教学法的根本。情感教学法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对传统观念中教师权威地位的否定。它不拘泥于规则,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识。这些良好的环境氛围,在积极的情感激发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合情感教学有效途径
(1)立足学生实际,点燃学生兴趣
教师应自觉把握初中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在当今社会,网络信息的发展,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初中生比较独立,对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教学活动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各个层次的不同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不断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课堂兴趣出发,发挥“情感转移”的作用。例如,一个课时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组建班级篮球队,如何制定规章制度,在比赛中每个人承担的任务是什么,以及如何建立集体荣誉感。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学生对篮球的情感转移到集体建设的教学内容中,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联系课本教材,深挖情感资源
教师在将情感教学法运用到教材中,在反映教材内容中情感因素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注重对教材中隐藏情感的挖掘和对学生情感引导的理解,尽量避免生硬的讲授和学习知识点,参考生活实例或创设情境,抓住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思考,以确保每个学生获得主观的、个性化的生活感悟。例如,在守法公民的类,明确的情感因素和教科书的内容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教育取向,警告学生,他们必须因触犯法律而被起诉,这直接反映,希望没有人会做任何事,违反了法律,他们应该敬畏法律。隐性情感因素,公民应具有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此外,在全面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选择,拓展相关的课外教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采用情感激励,唤起学生共鸣
教学中,教师应时时怀着一颗关怀学生的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欣赏、鼓励,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情感刺激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当老师问学生不能回答时,用引导、鼓励代替责备,并反思自己的问题是清楚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积极参与课堂的乐趣。教师应该冷静下来,放慢脚步,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杜绝对学生的讽刺和尖锐批评,及时给予学生情感激励。学生在教师的情感激励下,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产生持久的情感动力,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情感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用情感引导,用智慧启迪,寓教于乐,能够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伟利.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8(02)
[2]陈勇.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