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教育对于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
2021-09-03贺莹莹
贺莹莹
摘要:良好的食育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儿童饮食的科学性,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身体素质支持,因此,本文通过探究食育教育对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阐述食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食育教育;饮食行为;实施策略
引言
我国食育文化源远流长,学校和家庭也都极为关注儿童的饮食健康,但关于饮食健康的教育仍主要停留在生活教育的层面,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饮食教育的内容上。目前,食育已经成为各国教育的新重点,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已逐渐成为食育教育的新趋势。
一、食育教育的基本内涵
食育"一词,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著名的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石冢左玄说:"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所谓"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从儿童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格培养上。而现代意义的食育是指对儿童进行饮食的教育,包括食品常见的相关知识、饮食习惯以及与饮食文化相关的知识,并在进行这些相关知识的教育中,同时伴随着对儿童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食育的重点在于对儿童进行未来人生观的培养,使儿童能够在对事物的众多理解中,对人生建立起最初的理解。
二、食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儿童身体健康素质
在儿童阶段,这是他们的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在7岁后,儿童的饮食习惯会大致形成,并且后续难以进行转变。所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让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素质,降低他们患有慢性病的概率,给他们的一生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现阶段,从国民患有的疾病组成来看,多是慢性病,并且这些慢性病绝大部分都与个体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联。相关机构的研究发现,个体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可极大的降低身患慢性病的概率,有利于节约国家医疗指出,有利于个体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开展儿童食育,这很重要,与国民的整体健康素质直接相关,有利于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培养良好饮食习惯,降低饮食不良的影响
儿童小时候喜欢食物,通常也会是他们长大后所偏爱的食物。通过相关教育心理学知识可知,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很重要,如果错过,那么这一阶段的发展往往是难以弥补的。因此,对儿童开展食育很关键,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饮食习惯,有效的降低饮食不良给他们发展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
(三)增強儿童饮食习惯的科学性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有不少的儿童有着饮食习惯不科学的情况。许多儿童在吃饭的同时还边进行玩耍、爱吃零食等,在诸多的不良饮食习惯下,给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从新闻报道当中得知,美国不少儿童因为长期吃快餐食品,由此造成了美国儿童肥胖率保持着持续增长,并且全社会为此付出了高额的代价,这一情况在国内儿童当中也在日益凸显。而对儿童开展食育教育,有利于缓解越来越突出的儿童肥胖率问题,促进儿童饮食的科学性。
三、食育教育影响儿童饮食习惯的具体措施
(一)了解儿童饮食现状,制定适宜的食育课程规划
任何课程的设计与开展都应基于儿童的需求。了解儿童的饮食行为的发展现状,是我们制定食育课程规划的起点。研究发现,年龄和生活经历是学前儿童饮食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饮食习惯、饮食内容、饮食礼仪、饮食技巧和对食品的认识这五方面都存在差异,且同一年龄段儿童的饮食行为的发展会受到外界食育理念的影响,进而出现前进或倒退的现象。我们应了解学前儿童饮食行为发展的阶段表现和差异,抓住儿童对食物的好奇心,把握儿童会对成人日常饮食观察学习的特点,制定各年龄段儿童的食育课程方案,包括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等,开展以食物为起点的保育和教育活动。
(二)更新食育知识和理念,转变传统育儿方式
儿童营养问题一直为社会所重视,但基本侧重于吃饱不饿、食品卫生、身体正常发育这些基本要求,这一传统的喂养理念一直影响着家庭和儿童园的育儿方式。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部分家长和教师开始意识到食育不仅能促进儿童身体发育,而且有利于儿童身心平衡,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必备的能力,发展艺术想象,形成完整人格。我们应关注儿童的饮食行为的发展现状,主动学习国内外有关食育的营养学、卫生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及时更新关于食育的理念,以食育之,寓教于食,形成科学的育儿理念。
(三)加强家庭教育,共育健康饮食
在构建儿童健康饮食行为时,教师要意识到,家长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若是缺乏家长的配合,那么教师的管理与纠正就会失去绝大部分的效果,导致在学校孩子乖乖听教师的命令吃饭,在家中家长乖乖听孩子的命令吃饭,这种情况发生,因此,在家园共育儿童健康饮食行为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引导家长重视起家庭教育,严格地管理自己的孩子,不能因为心软而放纵自己的孩子,功败垂成。例如,教师可以将在家长群中要求家长每日发送对自己孩子饮食的控制情况,在发现家长没有控制好孩子饮食时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向家长讲明构建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让家长狠下心来管理自己的孩子,逐步消除孩子挑食的坏习惯,教师也要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饮食行为方面的进步,让家长感觉到实实在在的进步,给予家长足够的信心,使得家长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帮助孩子构建健康合理的饮食行为,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习惯,要从小抓起,从儿童会说话和简单交流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所有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在连续强化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他们认识偏食的危害,并自觉做到膳食平衡。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教育孩子,通过平时的行为影响孩子,最终使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郑彩玲.利用食育课程培养儿童健康饮食行为的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1(05):174-175+178.
[2]郑彩玲.推行园本食育课程培养儿童健康饮食行为[J].天津教育,2021(04):179-180.
[3]周勤怡,石自彬,韩雨辰.中国食育发展进程及机制构建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9(01):10-14.
[4]杨燕.利用食育课程培养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策略[J].好家长,2020(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