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KAQP理念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1-09-03万雪丽郝青姜新强周春玲刘庆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园林改革

万雪丽 郝青 姜新强 周春玲 刘庆华

摘要 美丽中国建设对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当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剖析了KAQP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确立了基于KAQP理念,从突出特色、优化培养方案,构建适应专业需求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等方面进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 园林;人才培养;改革;KAQP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4-0274-02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s.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landscape professionals,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mode refor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hinese universities,dissected the connotation of KAQP cultivation mode,and established the reform of cultivation mod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s based on KAQP philosophy.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is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e the training scheme; build a curriculum system that meets the professional needs; reform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eaching staff.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Talents cultivation;Reform;KAQP

基金项目 2019青岛农业大学园林树木学优秀本科生教学团队培育项目。

作者简介 万雪丽(1986—),女,河北保定人,讲师,博士,从事园林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学研究。*通信作者,教授,博士,从事园林植物种植资源收集与评价研究。

收稿日期 2020-10-26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教育面临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及机遇期,新的时代要求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因此,对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也相应地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园林专业是综合艺术、建筑、自然、社会、科学等不同门类知识的专业,涉及知识面广,要求学生除了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外,还必须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具有综合运用多元知识解决园林领域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生态文明情怀,并且具有能够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格。高等农林院校应立足实际,分析当前培养方案施行过程中切实存在的问题,结合符合我国国情的新时代人才培养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案调整,突出地方特色及专业优势,基于人才产出评价进行具有国际化、綜合能力素质的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良性发展。

调整培养方案,突出优势,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园林专业毕业生,实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1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特色不足 随着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园林专业发展迅速,很多农林院校、高职院校及综合院校都开办了园林专业。然而,过多模仿高水平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脱离学校的办学定位,缺乏立足本校实际的专业特色,最终导致学生的培养质量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和产业对人才的能力和岗位需求,缺乏解决园林行业复杂问题的能力[1-2]。

1.2 “供”“需”脱节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美、对生态环境也有了新的追求,园林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现代园林需要综合素质强的人才,能够熟悉花卉栽培、苗木养护、景观设计及施工管理,并且善于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近年来,随着世界园林行业的发展,及我国对花卉产业的扶持,促进了花卉产业及园林行业的发展,更对园林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如何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行业复杂问题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毕业生素质过硬,要专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而现今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多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创新能力。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供”)与适应城市环境美化要求及行业发展(“需”)相脱节,不利于毕业生就业及行业发展。

1.3 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改革不深入 园林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课程内容涉及植物学、建筑学、工程设计、美育等多个领域。以往的课程体系设置主要以专业课作为培养的核心课程,同时设置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及公共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往往通识课程多,而核心课较少;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比较陈旧,缺乏内容的更新;课程的实践及可操作性不强;并且不同专业课程间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随着国家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教学改革相继开展,然而教学改革更多地关注于单一课程的改革,少有注重专业课程体系的梳理及教学方式的提升[3]。

1.4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尽管园林专业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相较于园艺、林学等传统老牌专业而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园林专业新教师多为从学生阶段直接过渡到教师,缺少实践经历,讲课时多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与实践结合的实际案例少。缺乏有经验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老带新”。另外,还有部分硕士学位的教师,处于准备读博和读博阶段,教学精力不足。

2 我国普通高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

十九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这为园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我国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新的挑战。针对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各院校都相继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吴飞等[4]认为园林应以基础核心课程和专业骨干课程结合,形成不同的专业方向,从而构成一级学科的主要特色。王桂清等[5]以聊城大学园林专业为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并构建了园林专业“3341”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罗涛等[6]提出“政用产学研”协同构建实用技能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田忠平等[7]提出从修订培养方案、提高师资水平等方面提高培养质量。荣立苹等[8]结合边疆民族区域的园林建设现状和园林人才培养的问题,提出探索符合区域发展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

3 KAQP人才培养模式

在各院校根据自身特色开展本科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最典型的就是KAQ和KAP模式。KAQ是Knowledge、Ability和Quality的简称,KAQ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于一体,作为人才培养的模式,最早由浙江大学提出。

K(Knowledge)即学生需要掌握的各方面综合的理论基础及专业知识。A(Ability)即学习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思辨的能力、分析复杂问题及团队协作的能力等。Q(Quality)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爱国敬业素质。

KAQ模式的目的是将三者统一,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能力锻炼与素质延展于一身的综合水平[9]。K、A、Q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和提升,对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更高的标准。KAP是Knowledge、Ability和Personality的简称,即知识、能力和人格三者有机统一,最先由同济大学提出。人格是教育的基础,是以思想、道德及情感为基础,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KAQ和KAP的区别主要在“Q”(素质)和“P”(人格)上,但其涵义是一致的,因此,有学者认为应将二者合并,提出“KAQP”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10]。

KAQP相关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人才培养上都有运用,如李瑞东[10]基于KAQP人才培养模式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应用型院校英语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等基于KAQ或KAP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的构建。推进了基于KAQP理念的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4 基于KAQP理念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4.1 优化培养目标和方案,突出地方特色及优势 园林是集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专业,涉及多领域知识。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对照园林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青岛农业大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从KAQP理念出发,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园林专业培养方案优化,从而培养适应国家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具备专业需求的理论知识、实践方法和专业技能,并且能够从事园林相关领域的科研、管理、创业的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此外,立足地方特色,挖掘区域特色资源,以培育适合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紧密分析产业发展现状,了解行业发展态势,形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实现专业知识与产业现状、课程模块与行业要求、教学内容与生产经营相融合与衔接。

4.2 构建适应专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针对“供”“需”脱节的情况,追踪行业发展,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深入了解园林行业发展动态及行业需求,基于KAQP理念,构建适应时代及行业需求的课程框架,开发与实际发展相适应的教材,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优化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突出学生培养的专业化、个性化、全面化。

园林专业课程由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及实践实习课五大部分组成。通识课主要是大学英语、化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基础课主要是高等数学、植物生理学、园林遗传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力;专业课主要是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育种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专业拓展课又分为专业限选、专业提升、植物生产与应用、园林设计施工与管理、美育课程等,以培养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实践实习课主要有园林南北方综合实习、园林专业实习 Ⅰ/Ⅱ、园林植物认识实习 Ⅰ/Ⅱ、园林综合实验 Ⅰ/Ⅱ/Ⅲ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及动手能力。综合这五大门类课程,使学生在课程知识(K)的学习中得到能力(A)的提升,而知识和能力的完善又提升了思想道德、文化、专业和身心素质(Q)及人格(P),四位一体,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此外,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人才差异化和精细化培养,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优势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课程,培养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的“善生产、懂管理;善设计,懂施工”等不同类型的园林专业人才。

4.3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要以“学生”为中心,更新教学内容。“引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科技技术前沿、产业最新成果、行业最新动向等引入课程。“去重”:前期的教学改革往往注重单一课程的内容更新,忽略不同课程间内容的衔接和重复,将课程的重复内容去掉,引入衔接性知识,将有利于学生对后续课程的认知。“整合”:整合教学资源,产学研相结合,将科研项目、课程建设引入课程内容。

4.3.1 改革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互融合,引入大学生微课、MOOC等线上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混合式教学,教师学生角色转换,教师提供案例,引入问题,学生剖析、讨论、解决问题,建立参与式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课程考核注重学生的日常表现,实现 KAQP 的四位一体。

4.3.2 加强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制定实习工作管理规定,加强学校实践实习教改项目支持力度,加强实习经费管理,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引进具有工作经验的教师,增加对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培训等。加强实习考核内容等。例如园林植物实习 Ⅰ,在实习前期教师进行植物形态特征园林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讲解,让学生学会认知植物并会应用植物,实习后半阶段采用半讲解半考核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认知水平;此外,实习结束会布置相应的作业,并进行考试(考试包括图片认知+实习相关内容+作业部分)。

4.4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对师资队伍进行重点建设,采取团队化教学模式,推荐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间的传、帮、带,实行“导师—助教”模式,促进教学研讨和交流,尽早让青年教师过教学质量关。鼓励并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设立人才培育专项基金,帮助部分读博教师尽早完成学位,资助青年教师在国内外积极进修,弥补青年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到企业和社会服务中,提升基层工作及实践能力。邀请行业优秀企业家等进校做讲座,将行业新发展、新动态介绍给教师和学生。帮助中、老教师熟练应用线上资源,用与时俱进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进行成长性评价,形成参与式教师评价,增强职能部门与授课教师的良性互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改进。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 KAQP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黎,潘健,马涛,等.地方应用型本科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黄山学院园林专业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20,38(3):104-107.

[2] 杨贤均,危兆安.地方性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5,31(4):191-195.

[3] 姜新强,刘庆超,王奎玲,等.园林专业花卉采后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8):253-255.

[4] 吴飞,王代钢.园林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7020-7022.

[5] 王桂清,吕福堂,张秀省.“3341”园林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8(5):58-62.

[6] 罗涛,刘相菊,杨帆,等.“合格+”卓越园林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9):185-192.

[7] 田忠平,李成忠,欒玲.“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园林专业基于地产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职业技术,2019,18(5):5-8.

[8] 荣立苹,高玉福,刘继生,等.边疆民族地区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1):344-346.

[9] 邹男男,曹锦丹.医学信息学专业研究生KAQ培养实践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116-117.

[10] 李瑞冬.论基于KAQP人才培养模式的风景园林本科教育专业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J].中国园林,2009,25(11):55-58.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园林改革
清代园林初探
改革之路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改革备忘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