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北京市地质公园发展探讨

2021-09-03程素珍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遗迹保护地北京市

摘要 北京市地质遗迹资源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是地质遗迹保护的有效方式。自2000年以来,北京市已建立各级地质公园8处,其中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地质公园5处、市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矿山公园4处。在当前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新形势下,认真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分析北京市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地质公园的长远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 地质公园;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 P 9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4-0066-03

Abstract Geological relic resources in Beijing are rich in type and quantity. The construction of geopark (mining park)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tect geological relics. Since 2000, Beijing has established eight geoparks at various levels, including two world geoparks, five national geoparks and one municipal geopark,as well as four national mining park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constructing the natural protected area system with national parks as the main body, this paper carefully sorted out the relevant policy documents,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Beijing geoparks, and discussed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geopark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Geopark;National park;Natural protected area;Beijing City

作者簡介 程素珍(1981—),女,河南洛阳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4-06;修回日期 2021-04-12

地质遗迹是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属性。保护地质遗迹对于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科研科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我国地质公园20年来的建设实践证明建立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是有效的地质遗迹和矿业遗迹保护方式[2-4]。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整合优化现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分类系统。2020年12月,北京市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北京市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在新形势、新机遇下,分析地质公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推进地质公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北京市地质公园发展现状

北京市地质遗迹资源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全市共有基础地质类、地貌景观类和地质灾害类3大类重要地质遗迹资源50处[5]。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建设,是我国近20年来地质遗迹和矿业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方式,在保护地质遗迹与生态环境、发展地方经济与助力脱贫攻坚、解决群众就业与改善群众生活、推动地学科学研究与知识普及、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原有景区品位与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国际交流深度与讲好美丽中国故事等方面,日益显现出巨大的综合效益[6]。

1.1 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已经成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

从2000年起,原国土资源部正式在全国组织实施“国家地质公园计划”,以建设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的方式实现对地质遗迹和矿业遗迹资源的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对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管理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20多年来北京市共建立地质公园8处,其中世界级2处,国家级5处,市级1处;矿山公园4处,均为国家级(表1)。

1.2 地质公园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

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地质公园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都得到显著提升。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荣获2014—2015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最佳实践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的典范[7]。此外,房山和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多次参加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与英国、法国和希腊等多个国家的地质公园缔结姊妹公园,相互考察学习,共同交流遗迹保护、科学普及和公园管理等经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

1.3 重要地质遗迹得到妥善保护

多年来,相关部门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标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地质遗迹保护规划(2016—2020年)》和《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等要求对不同级别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开展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保护工作。地质公园管理部门与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地质遗迹保护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延庆世界地质公园与希腊莱斯沃斯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地质大学共同开展了硅化木保育工作和恐龙足迹保护工作[8-9],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与英国大理石拱形洞世界地质公园和相关科研单位共同开展了岩溶洞穴景观保护工作,地质公园内的重要地质遗迹得到了妥善的保护。矿业遗迹资源作为地质遗迹资源的重要类型,也在4处国家矿山公园内得到妥善保护和利用。

1.4 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功能不断完善

每个地质公园都建立了地质遗迹科学解说系统,通过地质博物馆(室)和科普解说牌向公众进行科普解说。地质公园多次利用作为全国或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的优势,举办“地球日”和“防灾减灾日”等科普活动,并开展科普进社区、进学校和进机关活动。此外,相关部门不仅利于中央电视台等传统媒体,还利用抖音视频、钉钉直播和在线云观展等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教育活动,在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5 地质旅游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的建设,有效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宗教文化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让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和乡村建设工作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10]。《2019年房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地质公园提速协同发展,精品景区建设等三大领域成果丰硕,品牌带动效应、对山区转型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不仅优化了区域发展环境,还推动了生态涵养和农民就业增收,如2014年共接待游客930.04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达38 076.5万元[11]。

2 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发展影响因素

2.1 矿山公园发展遇阻

2020年4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矿山公园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現有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类型中未包括国家矿山公园,今后不再开展国家矿山公园的申报审批工作。为做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国家矿山公园管理的衔接工作,有效保护我国珍贵的矿业遗迹资源,各地要结合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对现有国家矿山公园进行整合调整。现有国家矿山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的,纳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范围,整合调整后不再保留国家矿山公园名称;与自然保护地不交叉重叠的,通过整合优化,将符合条件的国家矿山公园转为国家自然公园。北京市的4家国家矿山公园今后将按照相关政策被整合调整,发展遇阻受限。

2.2 地质公园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

依据《指导意见》,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各类自然公园,其中自然公园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北京市大部分地质公园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其中,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跨北京、河北两省市三区县,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和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存在交叉重叠;延庆世界地质公园与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12]。5处国家地质公园也分别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叠关系(表2)。这种“同一保护地,多块牌子”的重叠现象容易造成管理效率降低、不利于各类自然资源的统筹保护。

2.3 资源价值评估亟需规范统一

资源价值评估是判别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价值和确定自然保护地等级的重要途径,也是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依据。多年来北京市陆续开展了不同比例尺的地质遗迹综合调查工作,但每次调查工作依据的调查技术规范不一致、资源价值评估标准不统一,且评估结果更偏重地质遗迹资源自身特性,不能满足以生物多样性评估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地资源评价需求。目前,亟需从自然保护地的角度对地质遗迹资源价值进行科学规范评估,以便更好地推进北京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

3 对策与建议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党和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北京市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工作将积极参与到北京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当中。

3.1 世界地质公园

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涉及国际履约的世界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可以暂时保留相关国际公约时的名称。北京市的房山和延庆2处世界地质公园将继续肩负世界地质公园3项重任: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3.1.1 进一步加强地质遗迹保护与保育研究工作。

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等科研单位的合作,设立重大科研课题,对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关键领域和保育技术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健全科研平台和基地,促成成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积极推进全市地质遗迹保护监测工作,切实保护好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使其在北京生态涵养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1.2 进一步完善科普宣传体系,开展更加丰富的科普活动。

相关部门应尽快适应新媒体时代和大数据时代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科普基地和博物馆优势,积极参与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建设,聘请科学传播专家开展科学传播工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科普宣传矩阵。科学组建各类科普队伍,开展立体化、互动式的科普宣传活动,满足日益增多的关注者的需求。

3.1.3 继续探索地学旅游新模式,积极申建地质文化村(镇)。

今后应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地学旅游创新模式[14],依托世界地质公园深度延长地学旅游链,积极申建地质文化村(镇)[15],将地学旅游与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等相结合,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地学科普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当地民俗历史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3.2 国家矿山公园

按照《指导意见》《关于做好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工作函》和《关于开展国家矿山公园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将未纳入自然保护地类型的4处国家矿山公园进行整合优化。与其他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的国家矿山公园如北京史家营国家矿山公园,建议直接纳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范围,不再保留国家矿山公园名称。与自然保护地不交叉重叠的国家矿山公园如北京首云国家矿山公园,在做好自然资源价值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积极向北京市相关部门申请转为国家地质自然公园。

3.3 与其他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地质公园

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的5处国家地质公园,依据《指导意见》的要求和相关研究结果[16-20],根据“类型不重叠、空间不交叉”的原则,在地质遗迹资源价值规范调查、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根据保护地的发展历史和今后承担的主要功能确定保护地类型,再按照同级别保护强度优先、不同级别低级别服从高级别的原则进行整合优化,做到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

4 结论

北京市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地质公园建设成效显著。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形势下,全市地质公园既面临着被优化调整的压力,又面临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今后北京市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要立足于全面建成具有北京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际情况,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在按照高标准、高要求建设好房山和延庆2处世界地质公园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新方向,让地质公园成为美丽北京的典范和生态文明的示范。

参考文献

[1] 姬祥,曹希强,赵鸿燕,等.河南省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及建议[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20,37(6):109-116.

[2] 易平,方世明.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1):206-216.

[3] 王雷,田明中,孙洪艳.中国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的主要区域效益[J].山地学报,2015,33(6):733-741.

[4] 何小芊,王晓伟.中国国家矿山公园空间分布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31(5):50-56.

[5] 贺瑾瑞,郝春燕,焦润成,等.北京市重要地质遗迹资源保护规划探讨[J].城市地质,2016,11(3):31-35.

[6] 尤宝军,鲁战乾.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C]//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1届年会暨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地学论文集第二十三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7] 王少勇.第七届世界地质公园国际大会召开[J].资源导刊,2016(16):53.

[8] 隋聚昕.北京延庆上侏罗统土城子组木化石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9:11-13.

[9] 张建平.国家地质公园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异同点分析[J].地质论评,2021,67(2):459-466.

[10] 汪冰,余振国,李閩.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建设助推脱贫攻坚效益评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8,31(11):21-25,31.

[11] 尤宝军,郭婷.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与建设启示[C]//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9届年会暨北京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12] 赵新雷.延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与文化遗产关系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

[13] 冯达,胡理乐,陈建成.北京市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与交叉重叠特征[J].生态学杂志,2020,39(10):3421-3429.

[14] 陈安泽.论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创立及发展,兼论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为庆祝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 60 周年而作[J].地球学报,2016,37(5):535-561.

[15] 丁华,张茂省,栗晓楠,等.地质文化村:科学内涵、建设内容与实施路径[J].地质论评,2020,66(1):180-188.

[16] 陈耀华,黄朝阳.世界自然保护地类型体系研究及启示[J].中国园林,2019,35(3):40-45.

[17] 唐芳林,吕雪蕾,蔡芳,等.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思考[J].风景园林,2020,27(3):8-13.

[18] 唐小平,刘增力,马炜.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规则与路径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20(1):1-10.

[19] 周睿,钟林生,刘家明,等.中国国家公园体系构建方法研究:以自然保护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6,38(4):577-587.

[20] 彭永祥.国家地质公园转型创建国家公园的体制问题[J].山地学报,2018,36(2):312-322.

猜你喜欢

遗迹保护地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惊艳!可可托海的地震遗迹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方外观遗迹旧照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保护地栽培及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