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娄底市脱贫攻坚的经验及其启示

2021-09-03游训龙张芳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发展

游训龙 张芳

摘要 我国完成了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与“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稳步实施的政策交汇期,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许多不确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实现脱贫攻坚、在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广大农村地区,预防贫困机制的创新是摆脱贫困的出路,是走出相对贫穷时代的关键。立足娄底市脱贫攻坚现状,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三个维度分析资源分配不均衡、发展不充分等当前扶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立足现实、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相对贫困时代;娄底脱贫攻坚发展;立足现实;可持续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F 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5-0258-03

Abstract After China has completed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it will meet the policy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and  the  steady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new crown pneumonia epidemic has caused many uncertain effects o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achieving poverty alleviation. Tackling tough problems,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where absolute poverty has been eliminated, innovation in poverty prevention mechanisms is the way out of poverty and the key to the era of relative povert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Loudi Cit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poverty alleviation problems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echnology poverty alleviation, such as unbalanced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re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Relative poverty era;Loudi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Based on real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 游训龙(1964—),男,湖南邵东人,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 2020-11-12;修回日期 2020-12-20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争取消除贫困的斗争中、赢得反贫困斗争的同时,我国已经将重点从减轻贫困转移到了更高的标准,这是一个覆盖人口相对较多、集中的相对贫困问题。新冠肺炎自2020年1月广泛扩散以来,对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引发的连锁反应使其成为世界发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疫情爆发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各级党委、政府竭尽全力,逐步控制住疫情并积极恢复生产,以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优势。笔者对娄底市脱贫攻坚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贫困地区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娄底市概况与脱贫攻坚现状

1.1 娄底市概况

娄底是湖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是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8 117 km2,总人口453万,是湖南乃至全国的重要新型能源原材料产业基地。2019年初步核算,娄底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640.58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44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32.69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33.45亿元,同比增长9.6%。

1.2 娄底市脱贫攻坚现状

以生命周期为基础的贫困政策观点是,人类生活的不同阶段是相互关联的,前一阶段的经验将影响下一阶段的结果。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的地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其现象不能长期改变,群众的生活不能长期得到明显改善,那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从谈起[1]。娄底2019年减少贫困人口8.15万人,10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娄底市预算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为687亿元,贫困县(新化县、涟源市、双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3.63亿元,支出12.09亿元,支出进度88.73%。

1.2.1 产业扶贫。

一方面在文旅融合方面,新化洋溪文印小镇、双峰永丰农机小镇列入湖南省首批特色产业小镇。2019年新增地域文化品牌10个、“四上”文化企业43家,举办体育赛事活动74场,旅游接待人数和总收入分别增长28%、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

另一方面在涉农三产融合方面,2019年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45家、休闲农业企业29家、“三品一标”产品56个,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休闲农业收入分别增长12%、13.7%。其中双峰县、涟源市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抓好“供销e家、娄底供销”两个平台建设,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加速发展,建立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在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取得成就。利用关联企业的资源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以提高农产品周转的现代化程度。围绕“三黑一菌”特色产业,做好农村转移土地,实现规模化发展。通过龙头企业的联络机制,貧困家庭可以就业、分配红利、开发森林资源,并参与创建“特色森林旅游城市”“森林旅游示范村”和“森林家庭”,摆脱贫困和致富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带动23 000余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1.2.2 教育扶贫。

教育扶贫一方面建立健全贫困生助学体系,实施贫困家庭教育专项救助手段,切实保障贫困地区青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权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进“雨露计划”,开展创业就业和适用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户家庭中新生劳动力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实行“一家一”助学就业温暖工程,每年帮助一批贫困学生完成职业教育、推荐就业。2020年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比例将达到100%。

另一方面加强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2020年将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左右。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2019年娄底38所普通高中招生3.01万人,在校生8.30万人,毕业生2.64万人。

1.2.3 科技扶贫。

重点建设娄底市公益性孵化基地、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退伍军人创业提供支撑平台。2019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4家、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高新技术投资增长21.2%,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5名、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150名。

2 娄底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

2.1 相对贫困治理的功能不足

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容易造成不同区域的非均衡发展。一方面是资源分配不均衡,根据边际效应削减原则,一个人的收入越高,收入对他的影响就越小,为穷人提供相同收入的边际服务大于为富人提供的边际效应。减轻贫困的资金大多数来源来自政府的捐助,在众多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贫困家庭直接或间接采取的扶贫来源实际上可以涵盖实现“两个不愁,三个保障”和增加收入的方面[2]。自从我国政府于1986年首次将贫困县确定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以来,尽管经历了一些动态的“出入”调整,但贫困县的数量并未减少,由于“穷人的帽子”通常可以带来相关资源,因此过去一些穷人不想脱掉“帽子”,甚至为“贫”感到自豪,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3]。通过在国内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和技能水平较高的贫困家庭中使用有限的资源缓解贫困并分享优惠政策,可以在短期内看到显著的收益和成果,这有利于总结扶贫经验,增加政治资本是利用扶贫来源阐明其政治成就的典型行动,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缓解贫困的工作效率,但是很难有效地应对贫困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意愿,并使资源的不公平分配更加恶化,“模范村庄”或“家庭”通过资源积累,马太效应是显著的,总体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4]。另一方面是发展不充分,就拿新化县来说,新化县位于山地丘陵地区,比较适合产业点应该放在林下经济的再加工这块,但是当地沿用放之四海皆准的路子搞旅游,这明显存在与全国性的同质化短期发展。娄底林业产业发展就呈现松、散、少的问题,仅有涟源市康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专利技术支撑开展酸橙叶、花、果深加工,是目前娄底唯一的高科技林产品加工企业。新化黄精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还停留在种植繁育和标准化建设上;油茶和竹产业大都处在经营加工销售的摸索阶段,产品附加值极低。基地林业产业虽然点多面广,但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不高,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差。此外,尚显稚嫩的社会治理工具缺乏持续的扶贫能力[5]。

2.2 相对贫困人口发展能力欠缺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源也是一种资本,既有量的方面又有质的方面,人口数量、投身于有用工作的人口比例及实际劳动量,是基本的数量特征,但关键在于其质的方面,可以通过医疗和保健、培训、教育、成人学习、迁移等方式得到高质量的人力资本[6]。从根本上说,导致相对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相对贫困群众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大多数相对贫穷群众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这将导致他们缺乏市场竞争所需的知识和素养,只能赚很少的钱[7]。二是产业发展薄弱,强调盈利的市场治理工具排斥真正的贫困者。市场是逐利的,不可能要求参与扶贫的企业忽略利润追求而全力承担社会责任,所以一些真正的贫困者就会被市场排除在外。即使政府提供适度援助,众多家庭仍然面临返贫的困境。还必须应对市场带来的新问题,贫困户被置于未知的市场风险中,由于市场化水平较低,农户变得更脆弱,返贫可能性被放大。三是相对贫困人口的致贫风险较高,相对贫困不仅持续时间更长,而且解决难度更大,其根本就在于致贫风险的多元化和致贫因素的不确定性[8]。

3  娄底巩固扶贫成果路径思考

3.1 立足现实

消除贫困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项目,为了使反贫困的利益最大化,从宏观层面对反贫困主体、反贫困设施、反贫困内容和反贫困保障进行战略规划和体系建设,起草政策措施和运作机制。 “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民族农业特色,以小农为主体的长期农业管理结构,使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研究似乎很难与欧美兼容,也与日本和韩国等农业现代化路线存在重大差异[9]。消除中国贫困的行动使农村贫困人口能够解决生活和真正的社会问题,并解决数千年来历史上尚未解决的贫困问题,它充分表明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消除剥削,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可以使用“ Internet +文化”来发动更多的穷人参与网络的使用,农产品不仅可以从山区走出来,山区的孩子还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从而打破了山区交通不便的障碍,并整合了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提高山区文化扶贫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促进城乡文化发展融合,实现城乡资源分工共享。村民只有通过长期的思想文化支持,才能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下改变思想,才能从思想的源头脱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娄底市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经济总量比较小,综合力量还不够强大,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仍然很低,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尚未完全形成。通过进入消除贫困阶段,许多贫困地区已经成功实现了消除贫困,然后任务的重点已转移到巩固消除贫困的有效性和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动员包括贫困家庭在內农民的内生力量,并增加所有农村成员的参与,是贫困地区农村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进展取决于在基层治理实践产生的创新[10]。作为反贫困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者,政府应协调相关工作的实施,鼓励多元参与并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乡村建设。脱贫攻坚战,就是在具体的时限之内,消除绝对贫困的现象,但相对贫困的问题还会长期存在。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之后,就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用更多的精力做防范和治理返贫的工作。如果说反贫困是一场激烈而迅速的战争,那么巩固反贫困战争的成果以及预防和管理反贫困工作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反贫困行动在2020年之后,要做好预防机制的顶层设计,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打造系列优惠政策,保障反贫困行动的落实,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根据当前娄底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现实需要,就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落实到当地的两山经济,另有娄底的山地丘陵地势等各方面分析来看,在特色产业的选择上来说,应该侧重于延长林业资源的再加工产业链。建议适应大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趋势,打造娄底林产品品牌,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新化县依托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和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突出发展黄精品牌为主的林下经济,开展黄精产品深加工,拉长黄精产品产业链,提高黄精产品附加值。双峰县发挥传统油茶和楠竹资源丰富优势,重点开展高效楠竹基地培育及竹林休闲园地建设,发展竹木加工产业链。涟源市依托龙山国家森林氧吧,重点发展森林康养业。

3.2 可持续性发展

科学分析农村相对贫困的基本特征,不仅是丰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体系的理论诉求,更是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现实需要。贫困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遇到的长期社会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目标是更准确有效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解决发展中的失衡问题的关键。农村是我国贫困人口聚集的地方,只有解决了农村和农民的贫困问题,才能谈论农村建设和农民发展。减轻贫困的主要战场在农村贫困地区,目标是农村贫困人口,战略目标是彻底从历史上消除农村地区和农民的贫困状况。从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来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许多联系是客观和多样的,这一客观而多样的联系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发挥了作用,即在解决农村贫困发展问题的实践中,两者并非孤立地工作,而是彼此互动、相互促进的。一旦消除贫困的斗争结束,贫困农村地区的状况就发生了重大变化,扶贫将从主要矛盾转变为次要矛盾,而发展和复兴将从次要矛盾转变为主要矛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并抓住这一矛盾的转变,当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时,必须考虑次要矛盾,在巩固扶贫成果的前提下,需要建立有机的扶贫与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着眼于人、农业发展、乡村建设、文化繁荣、民生安全、农村治理等方面,将努力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力量,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并实现共同繁荣。在既定的扶贫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和村民现状,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科学定位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综合农业、生态农业,农业与非农业产业的有机整合,农业产业链的延伸,相对完整和可持续的产业体系的形成以及产业发展模式的积极创新,技能和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以及不断完善行业市场竞争能力。一是要通过自我能力的培养,真正拔掉穷根,要重视脱贫的后续动态管理,对脱贫人群脱贫后的持续跟踪,也能杜绝其因特殊原因返贫。在持续跟踪过程中,还可建立预警机制,发现苗头,及时进行干预,防止脱贫人群再次落入低保线之下,成为新的贫困人口。

4 结语

我国古代经世致用者均以天下大同、小康为建设国家的终极目标,唐代诗人杜甫更是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辛酸之问。自1949年新中国的站起来,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富起来,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起来。中华民族无时无刻不在奋斗的路上,无时无刻不在追梦的路上。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是国家贫困情况得到根本缓解,人民共同富裕,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当温饱得以解决的条件下,人们才会思考精神层次的需要。建立预防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还应充分发挥系统的优势,协调全局,坚持一盘棋战略,抓住关键问题,全面发挥市场力量的作用,积极指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实现反贫困的精细化管理。2020年以后,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和贫困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扶贫管理工作的分散化、扶贫资源部门的发展与扶贫劳动力需求的全面提高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明显,扶贫战略思想、工作制度和体制制度需要作出新的调整。通过关注人们对更好生活的需求,建立减少相对贫困的治理体系,只有当深入参与减贫工作并保持强烈的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意愿时,贫困家庭发展热情的内在原因和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才能有所帮助,此时再加上外部援助因素的结合,才能彻底解决贫困人口的可持续造血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强,孔祥智.论相对贫困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之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3):120-128.

[2] 黄承伟.中国减贫理论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及其历史世界意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0(1):1-7.

[3] 韩广富,辛远.农村相对贫困的特征、境遇及长效解决机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9):119-130.

[4] 周晔馨.社会资本是穷人的资本吗?——基于中国农户收入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2(7):83-95.

[5] 牟成文,呂培亮.论建立解决2020年后中国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基于马克思主义主体论的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20(7):154-160.

[6] 邢春冰.中国农村非农就业机会的代际流动[J].经济研究,2006,41(9):103-116.

[7] 魏后凯,苑鹏,芦千文.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的历史演变与理论创新[J].改革,2020(10):5-18.

[8] 魏有兴,杨佳惠.后扶贫时期教育扶贫的目标转向与实践进路[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6):97-104,114.

[9] 李双伍.新时代扶贫开发战略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J].理论与评论,2020(1):60-67.

[10] 李鹏.兜底视域下社会救助瞄准机制审视:问题辨析与改革取向[J].理论导刊,2020(3):100-107.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发展
关于环境可持续设计的理论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探究传统建筑的可持续性保护改造研究理论
现代园林经济的建设与管理探析
绿色施工管理理念如何创新施工管理
关于高职高专文科(政法类)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分析报告
城市绿化园林工程技术研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