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逻辑理路

2021-09-03秦书生李瑞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不忘初心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路线

秦书生 李瑞芳

[摘 要]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守初心、担使命”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一个有机整体,其理论体系存在着一条清晰的逻辑理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立足于党的本质、本色是其逻辑起点,在“守初心、担使命”的传承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体现了其逻辑继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其逻辑主线,在“守初心、担使命”进程中,对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回答是其逻辑展开,践行初心使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是其逻辑归宿。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人民立场;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21)04—0001—09

Abstract:In the new er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lways adheres to putting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in the process of remaining true to its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keeping its mission firmly in mind. The people-centered thought of our party is an organic whole, and has a clear logical path. It is the thought's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hat our party remains true to its original aspiration, keeps its mission firmly in mind, and is based on the nature of our party. In the inheritance of remaining true to its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keeping its mission firmly in mind, it embodies the thought's logical inheritance that our party always adheres to Marxist masses viewpoint. It is the logic main line of the thought that our party remaining  true to its original aspiration, keeping  its mission firmly in mind, and insists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people supremacy. In the process of our party remains true to its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keeps its mission firmly in mind, answering how to insist on putting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scientifically is the thought's logical development. It is the thought's logical end that our party accomplishes the original mission, realizes all round human development and achieves common prosperity for everyone.

Key words:Chinese Communists in the new era;  people-centered; remain true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 people's position; mass line

黨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同人民群众心连心、荣辱与共,坚持将人民利益至上作为各项实践的行动信条,围绕“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及“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表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将人民放在中心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根本利益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整个理论体系存在着一条清晰的逻辑理路。

一 逻辑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始终立足于党的本质、本色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同人民站在一起,把人民群众当作最坚实的依靠力量,将为人民谋利益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以实现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为根本目标。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党的政治本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初心使命,坚守本质本色,把为人民谋利益贯穿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因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立足于党的本质本色,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逻辑起点。

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建党初衷,践行党的宗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本质意蕴。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保持中国共产党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选择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道路。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坚守人民立场的初心。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坚持将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纵观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从为人民谋幸福这个伟大目标而出发的,时刻清醒牢记自己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带领中华民族迈向了“强起来”的伟大时代。

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创造出许多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始终铭记为了人民而出发的初衷。我们党不忘的初心,就是“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2]17。这样的初心,是我们党历经磨难却依然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坚守人民立场的有力支撑,是我们党坚持为民执政、靠民执政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根本上说就是始终立足于党的本质、本色,牢记党的宗旨,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将人民当作“根”和“本”,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永葆政治本色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忠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当作执政兴国的坚实依靠力量,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带领人民群众突破艰难险阻、解决各种发展难题,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坚定站在人民立场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凝结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昭示了全党上下铭记初心使命,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第二,坚定初心和使命,彰显党的本质、本色,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推进造福人民事业的立足点。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梦,既是中国共产党出发的初衷,也是最终要完成的使命。习近平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2]8在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努力、斗争和牺牲,归根到底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党能够赢得人民拥护、立于不败之地的历史奥秘在于,始终保持着造福人民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造福人民事业奋斗的新表达。习近平强调,“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2]78,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2]13。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始终坚定地将实现共产主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当作自己的初心,这份初心集中体现在党对奋斗目标的努力追求中。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期盼、向往发生变化,从追求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转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面对这些新变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发展目的,这是对“初心”真谛的真正领悟和生动诠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开创性的,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面临许多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思民所想、解民所需,始终保持奋勇搏击、敢闯敢拼的前进姿态,坚持为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使命,坚持以造福人民为奋斗主题,将增进人民福祉、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目标,从人民利益出发,做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决策部署和改革举措无一不充分诠释了为民造福的坚定信念,深刻积淀着其践行初心使命的崇高追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励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忠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持之以恒地增进人民福祉、带领人民开创美好未来。

总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立足于党的宗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本质意蕴,是持续推进造福人民事业的逻辑基础,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真诚深切的为民情怀。所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决定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必然性,进而决定了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逻辑起点。

二 逻辑继承:在守初心、担使命的传承中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1]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新思想的理论精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居于基础性的核心位置,其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守初心担使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接续传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才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这一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观赋予了新的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持续奋斗史,是一部不断赓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创新史,构成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之维。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为线索,将党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论和实践置于不同历史时期去解析,能够清晰地呈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逻辑继承。这种逻辑继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自觉坚守。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传承者和忠实践行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一直站在人民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因而其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都极具人民性。坚持人民立场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之处。毛泽东认为,我们必须回答和解决好“为什么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我们的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站在人民大众这一边。邓小平强调,在党的领导工作中,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站在群众立场上思考和决策,做到“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3]217。江泽民明确指出,立场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4]271,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人民群眾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不能丢。胡锦涛也强调:“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5]445。习近平更是强调坚守人民立场,明确指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批评和建议,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6]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人民立场得以传承,这一立场进一步凝练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

“不忘初心”就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针对党内出现的“一些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脱离群众”[2]145现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在党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一主题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引导全党同志牢固树立并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守人民立场,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培塑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忠诚、与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品格。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增强群众观念,强化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全党同志锻造成为矢志不渝坚守初心使命,谨记党和人民的重托,饱含真挚为民情怀,坚定践行根本宗旨的新时代合格的“答卷人”,进而为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自觉传承。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理论基石,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创造性运用于党的全部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遵循。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是因为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历史作用,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蕴含着无穷智慧和力量,把人民群众看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依靠力量,把党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强调共产党人要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做到为民谋利、对民负责,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毛泽东始终相信群众、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强调在党的一切工作中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将为民初心转化为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伟大思想和举措。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7]372作为判断社会主义社会各项工作是否正确的科学标准,还把人民拥护与否、赞成与否、高兴与否、答应与否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8]147。邓小平不仅对毛泽东倡导的群众路线给予充分肯定,而且还将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年代发扬光大。他多次强调要走群众路线,注意工作方法,开展调查研究。他认为,调查研究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方法。他身体力行,多次深入工厂、农村、机关、学校,走到人民中间,密切联系群众,从人民那里找办法、找措施。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综合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伟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9]364,还将为人民服务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科学回答了为谁立党、为谁执政的关键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群众路线的理论,真正掌握和实践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大兴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之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听取群众的意见,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把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行动上去。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10]166-167胡锦涛还强调,在党的各项工作中,要坚持群众路线,“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11],并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要将情、权、利放在人民身上,真切关注民生疾苦,多倾听群众所求所愿,多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新时代具体实际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坚持和继承。不忘初心就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将为民初心落实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行动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是处于中心位置的,并将“以人民为中心”置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阐释,使其更加具象化,用丰富且具体的决策和举措来与其对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与毛泽东党的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思想、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江泽民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思想、胡锦涛的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凝结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理论精髓。

總之,党的历届领导人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不断深化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围绕“人民群众”这一历史主体展开了不同程度、不同侧重的论述,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传承,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愈加闪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追求人民至上的思想延续,是新时代我们党对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坚持传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逻辑继承。

三 逻辑主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中国共产党鲜亮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一切事业成功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2]8这一论断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所谓“人民至上”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将人民当作党和国家开展一切工作的主体力量和动力源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作为一条逻辑主线,贯穿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全部内容之中。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是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刻内涵,准确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本价值追求的关键所在。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价值导向和原则要求。2020年6月,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12]。这一论断突显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价值追求。坚持人民至上是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主体作用的充分肯定。它要求无论何时都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她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鲜明地写在了旗帜上,并围绕人民群众利益来提出和推进新思想新战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以坚持“人民至上”为核心要义的,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赤子之心。

人民群众既是中国梦的造梦者,也是逐梦者。人民群众凝聚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的主体力量,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中心。习近平指出:“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3]新时代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集中体现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才能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激励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把为民服务的宗旨变成锐意进取、实干苦干的自觉行动,鼓舞着我们党在践行初心使命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广大党员干部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秉持着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心系群众、服务群众、为民造福。

第二,坚持人民至上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要求和行为准则。习近平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14]这一论断诠释了人民群众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要有对应的现实内容和实际举措。在新时代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确保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将人民的需求作为确立执政目标的方向,将人民的呼声作为评价执政成效的标准。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贯彻落实到党的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的实践过程,是党自觉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不懈追求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我们党在制定新战略、作出新部署时,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作为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人民利益和诉求放在首位,提出了一系列增进人民福祉的新政策新举措,如建设教育强国、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多供给多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精准扶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等。这些举措都是在坚持人民至上视角下认识、分析和解决人民关切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重要表现。只有将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贯穿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全过程,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最终取得显著成效。

总之,人民至上体现了我们党的本质本色、初心使命,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精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至上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价值导向和原则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要求和行为准则,是贯穿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全部内容的逻辑主线。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更好践行我们党的初心使命。

四 逻辑展开:在守初心、担使命进程中

对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回答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能空喊,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和理论层面,而是要融入实际工作中,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之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核心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守初心担使命、坚守人民立场的过程中,不断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内涵,并将其转化为治国理政的鲜活实践。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底色,按照根本工作路线、工作重点、关键措施、政治保障等四个方面展现其逻辑架构。在守初心担使命进程中,对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回答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逻辑展开,这一逻辑展开深刻解答了怎样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问题。

第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以脚踏实地走好群众路线为根本工作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现途径。习近平把群众路线上升到党的“生命线”的高度来加以强调,结合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经验对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阐释。他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5]27,“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6]53。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證明了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在坚守初心使命中践行群众路线,是保证党的根基永固和力量永存,顺利推进各项事业的关键所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1]。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发动和依靠群众,凝聚群众的智慧力量,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克服脱离群众这一最大危险的制胜法宝。“人民不仅是追梦主体,而且是创造主体。”[17]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要求我们党必须脚踏实地走好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调动人民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紧紧依靠人民来推进各项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不能只是喊喊口号、走走过场,而是要诚心诚意、脚踏实地、实打实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主体力量,因而其力量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众路线贯彻的有效性。所以,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践行初心使命中,传承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坚持将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深入群众、扎根群众,争做党的群众路线的传承人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不断强化为民服务的意识,把工作重心放在人民群众身上,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群众的心声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风向标与指挥棒,多听取人民的批评建议,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而且要着力提高为民服务的工作能力,不断推进改善民生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联系人民群众,密切干群关系,解决民生需求,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与自己是同呼吸共命运的。

第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以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工作重点。积极回应人民关切,解决好人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用实干担当诠释初心、践行使命的鲜明体现。习近平指出:“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143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关键在于把一件件饱含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实事办好,让一个个民生大礼包惠及千家万户,让人民获得切实利益。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居住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随着这些新变化,民生工作面临的客观环境和内在條件也发生了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不断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中之重。习近平强调:“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18]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及时了解人民的所需所盼所急,积极回应并解决人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在不断服务群众中守初心担使命,从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着手:要优化发展教育,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完善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使学有所教;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引导全民多渠道就业创业,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使劳有所得;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全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使病有所医;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大病、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实现全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健全社会服务体系,使幼有所育、老有所养;要完善住房供给政策,加快构建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大幅增加住房有效供给,使住有所居。这些举措蕴含着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切,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让民生得到充实保障。

第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以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关键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心系农民,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力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工程,努力为亿万农民建设美丽幸福家园,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体现,也是其对为民初心的充分彰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增进农民福祉的关键措施。习近平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1]他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9]。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回应并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促进乡村地区发展,党中央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破解“三农”问题和造福农民的有力举措。乡村振兴要实现的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牵涉范围广,推进难度大,因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举措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行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指出,“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19],“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20]。整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要坚持以农民利益为中心,调动农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依靠农民的无穷智慧和辛勤劳动来推进。新时代要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出彩,我们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农民,维护好实现好农民利益,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从而汇聚起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党要坚持团结人民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初心使命”。

第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以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加强党的领导为政治保障。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担当,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确保全党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这一制度是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的必备制度,是新时代我们党初心不变、使命永记,坚持人民立场在制度层面的生动体现。习近平强调:“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常新。”[21]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化,以明确而具体的规范固定和确立下来,有利于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常态化,确保为人民谋利益、实现民族复兴梦的初心使命入脑入心,使全党同志永葆人民情怀,笃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担当,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坚强有力的领导。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实践难度大、任务艰巨,要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领导是对以往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履行责任担当的必然抉择。党的领导指明了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目标和前进方向,从根本上保证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党中央具有高度权威,在其集中统一领导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凝聚党和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合力推进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提供政治保障。

总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根本工作路线、工作重点、关键措施、政治保障四个方面科学回答了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问题。这四个方面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首先,党的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基础。走好群众路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顺利推进的首要前提。其次,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重点在于增进人民福祉。人民是否富裕安康是新时代检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成效的标准。再次,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关键举措和主要着力点。“三农”问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只有抓住这个关键问题,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才能扎实推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局。最后,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加强党的领导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保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严格落实和执行,以及党的坚强领导都从根本上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了重要保障。以上这四个方面统一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全过程,走好群众路线是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加强党的领导夯实了群众基础。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三农”问题本身就是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形式。走好群众路线、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和党的领导的坚强保障。

五 逻辑归宿:践行初心使命,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

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这一论述表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最终落脚点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目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笃定前行、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接力棒,以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把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融入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進而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中。

第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践行初心使命,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全面发展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理想状态。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开启了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征程,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关注人的发展,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我们党保持不忘初心使命可贵品格的鲜明体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物质资料、民主政治环境、高品质精神产品、安定社会秩序、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从生存性需求逐渐转向全面发展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向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增长,归根到底是人民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持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全面提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坚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初衷。

第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初心使命,奋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5]13,是党不懈奋斗追求的目标,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继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坚持对共同富裕目标的追求。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宏伟目标的实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深刻体悟。新时代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未发生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事业可以停滞不前,党和人民必须根据现有条件尽力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够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密切关注并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坚定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迫切需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推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的落实,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共享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民幸福是共享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让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更好的获得感,才能使共享发展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最终理想目标的实践中,使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促进人的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来展开,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使命在新时代的表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逻辑归宿。

六 结 论

综上所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条件下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谛的生动诠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又蕴含清晰的逻辑理路。本文通过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逻辑起点、逻辑继承、逻辑主线、逻辑展开、逻辑归宿阐明其逻辑理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立足于党的为民本质本色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最鲜亮的底色,是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基础所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逻辑继承突出体现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守初心担使命的传承中自觉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方面,充分彰显了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之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贯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始终的逻辑主线,整个理论体系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延伸和展开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按照根本工作路线、工作重点、关键措施、政治保障等四个方面展现其逻辑架构的。这四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严谨的内在逻辑关系,统一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和使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实现这一理想目标为最终归宿。所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有着严密逻辑理路的理论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执政为民、传承初心使命、接续奋勇前行的思想指引,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2]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 带头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 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前进动力[N].人民日报,2019-12-28(1).

[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9]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07(21):3-22.

[12]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20-06-29(1).

[13]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5-09-24(2).

[14]习近平.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實际工作之中[N].人民日报,2020-05-23(1).

[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7]刘欢,孟轲.人民主体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旨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4):7-13.

[18]习近平.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 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16-12-22(1).

[19]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求是,2019(11):4-10.

[20]习近平.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N]. 人民日报,2018-07-06(1).

[21]习近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水平[N].人民日报,2019-11-04(1).

[22]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2).

猜你喜欢

不忘初心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路线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不忘初心”的由来
央企要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达州跨越发展需要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再提“不忘初心”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