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管理护理模式在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
2021-09-03王昱喜张锦梅李旭华
王昱喜 张锦梅 李旭华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广东广州511300)
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有喘息、咳嗽、呼气延长等,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可进展至支气管哮喘等疾病[1]。但由于患儿年龄小,易受外界干扰,常出现哭闹等情况,治疗中的依从性差,由于患儿家长紧张患儿的病情,对疾病了解知识少,导致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过程的满意度也较低。因此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对患儿的治疗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就多学科协作管理护理模式运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1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②无先天性心血管系统疾病;③于我院临床一般资料完整;④家长学历均在高中及以上。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②患有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③家长情绪激烈,配合度较差。根据给予的护理方案分为A组(n=63)与B组(n=55)。A组女29例,男34例,年龄10个月~6岁,平均年龄(2.68±0.85)岁,病程1~11d,平均病程(5.68±2.31)d,B组女26例,男29例,年龄10个月~7岁,平均年龄(2.86±0.67)岁,病程1~12d,平均病程(5.83±2.34)d,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A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B组给予多学科协作管理护理模式,具体为:①建立多学科协作管理护理小组,小组长由各科室主任医师担任,组员为科内护理干预人员,建立小组协作的决策模式,整合各科室医疗资源;②讲解疾病知识,提高患儿家长在疾病上的认知,使患儿家长能及时辨别患儿变化情况;③为患儿家长介绍各药物的作用及服药方式等,对较为年幼的小孩采取坐立位,使药物利用率达到最高;④教育患儿家长如何缓解患儿的烦躁及哭闹、转移患儿注意力等情况,提高患儿对治疗的耐心度与安全感;⑤建议患儿尽量以营养丰富的清淡食物为主,忌冷、辛辣食物,多喝温水,保持患儿的体液、酸碱平衡。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治疗依从率(由我院制定问卷,共16分,分数>11为高依从性,分数>5且≤10为中依从性,分数<5为差依从性)、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家长健康知识知晓分数(由我院制定问卷,对6个方面进行评分,共100分,分值越高,知晓度越高)及家长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13个条目,13~52分,分数≤10为不满意,25≥分数>10为一般满意,45≥分数>25为满意,52≥分数>45为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A组治疗依从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36),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 [n(%)]
2.2 两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家长健康知识知晓分数对比:A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家长健康知识知晓分数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家长健康知识知晓度得分对比(±s)
表2 两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家长健康知识知晓度得分对比(±s)
?
2.3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A组护理满意度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43),详见表3。
表3 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对比 [n(%)]
3 讨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主要治疗方式为西药喂服及雾化治疗,护理干预可以保障治疗效果,减少患儿出现的哭闹等情况[2-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A组治疗依从率高于B组,多学科协作管理护理小组的建立,可以使各个科室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取长补短、高效解决问题的效果,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干预效果[4]。因此采取多学科协作管理护理模式组的患儿家长会更愿意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过程,患儿家长可以较好地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使患儿提高治疗及护理干预中的配合程度,对患儿病情的预后具有更加积极的影响,因此采用多学科协作管理护理模式的患儿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其中为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可以直观地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的了解,提高对患儿的管理能力,多学科协作管理护理模式组的家长健康知识知晓度分数也高于常规护理组。学科协作管理护理模式组对患儿及其家长的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讲解药物相关知识并指导患儿家长缓解患儿治疗中的紧张情绪,因此学科协作管理护理模式组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常规护理组。
多学科协作管理护理模式可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缩短症状缓解及住院时间,提高家长健康知识知晓度及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