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对比

2021-09-03陈献栋

哈尔滨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发生率

陈献栋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600)

肺癌多发于慢性肺疾病、接触过量放射线、煤气、沥青及吸烟群体,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仅会出现气急、胸闷、胸痛、咯血及轻微咳嗽等,甚至无任何不适感,不易引起重视,从而致使病情恶化[1]。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早期肺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手术切除治疗是临床对于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开胸肺叶切除术及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为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2]。现为探究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组的30例患者均已确诊为早期肺癌,均于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入我院进行治疗。将其均分为两组,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8.76±8.31)岁;病理类型:腺癌7例,鳞癌8例。手术部位为右肺(上叶、中叶、下叶)者各为3例、6例、6例,左肺(上叶、下叶)者各为5例、10例;试验组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7.33±9.13)岁;病理类型:腺癌9例,鳞癌6例。手术部位为右肺(上叶、中叶、下叶)者各为3例、5例、7例,左肺(上叶、下叶)者各为6例、9例。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后续对比。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取侧卧位,并行全身麻醉。两组患者均接受肺叶切除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的术式为开胸手术,具体方法为:作一个18厘米左右的切口于胸部第4~5肋间前外侧,通过撑开器将患者胸腔撑开,切除病变肺叶的顺序依据为静脉-动脉-支气管,并清扫干净纵膈淋巴结后置入引流导管后将胸腔关闭,完成手术。试验组的术式为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即作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观察孔于胸部第7~8肋间,置入胸腔镜对胸腔内情况进行观察并定位病变组织后,作一个五厘米的操作孔与腋前线第4~5肋间,切除病变肺叶,并清扫干净纵膈淋巴结后将引流管置入,关闭胸腔,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①记录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手术耗时及住院时间;②采用VAS对两组术后疼痛进行评估[3]。满分为10分,其中0~3分为疼痛程度较轻微,可忍受;4~6分为需要通过止痛药物镇痛,否则难以入睡;7~10分为疼痛较为剧烈,无法忍受;③术后两周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对比两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值、最大呼气流量PEF)指标值情况;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比较两组出现切口感染、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围期指标比较:淋巴结清扫数量以及手术耗时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试验组值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手术围期指标比较(±s)

表1 手术围期指标比较(±s)

?

2.2 术后VAS评分比较:试验组术后24hVAS评分为(4.71±1.23)分,试验组术后72hVAS评分为(1.54±0.35)分;对照组术后24hVAS评分为(6.84±1.77)分,对照组术后72hVAS评分为(3.00±1.20)分,两组术后24hVAS评分以及72hVA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且试验组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肺功能指标比较:术后两周,试验组FEV1/FVC以及P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术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术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4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显著,且试验组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4.615,P值=0.032),详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

3 讨论

受不良的生活习惯、空气污染加重以及生活压力等诸多因素影响,肺癌的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在男性患恶性肿瘤的群体中,该疾病的患病率排第一,且病死率也为第一位。早期肺癌症状不明显,且淋巴结及癌细胞为出现转移或扩散,此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对癌细胞的增值与扩散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从而使病情的进展得以控制[4-5]。肺叶切除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切除术式包括开胸以及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操作两种,现为探究何种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更佳,特做此研究[6-7]。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手术围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且试验组较低。术后两周,试验组患者的FEV1/FVC以及P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术后24hVAS评分以及72hVA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且试验组较低。表明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可改善手术围期指标,术后疼痛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究其原因,开胸肺叶切除术具有较为开阔的术野,能够彻底清扫淋巴结,但往往切口较大,导致术中出血多,机体损伤较为严重,患者术后疼痛感较为强烈,致使患者术后不敢用力呼吸、咳嗽,造成无法及时排出体内的分泌物,致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8-9]。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具有切口较小,手术操作过程中,操作镜无需反复进出操作孔,也无需对操作镜的角度进行强化调节,进而导致对肺部、神经、血管以及肌肉造成的损伤缓解,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肺功能恢复快且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对于操作技术及手术设备具有较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对早期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的术式选择中,相比于传统的开胸术,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操作治疗出血量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浸润性肺癌的疗效分析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