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管理到治理,校长角色的转变

2021-09-03娄延果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运转范式管理者

■娄延果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学校落实任务、实现目标,就是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激发内部活力,提升办学质量。

那么,学校从管理走向治理,在办学思路上有什么不同?校长的角色又必须做哪些调整呢?

一、治理是对管理的超越

管理,在词典中的释义是“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保管和料理”“照管并约束”。从事管理的人就是管理的主体,被管理的人、物、事是客体,管理者是主动的,被管理者是从动的。

治理的词典释义是“统治、处理、整修”“公共或私人领域内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一个过程,是持续的互动”。治理不仅是管理者管,且是大家一起管;不仅要管,还要最终管好、整修好,彻底解决问题。

可见,管理和治理既相似,又不完全相同。

管理的主体和客体是分离的,是主体对客体的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以期有效实现特定的目标。治理的主体也是人或组织,但治理的客体和对象,还包括治理者自己,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一起参与,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同时,治理不仅要管,还要管到底,要把管的问题解决,要从根本上治,达到长治久安的状态。

有研究者总结了管理与治理的三大区别。第一,主体不同。管理的主体是单一的,是管理者。而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是治理者和被治理者多元主体间的合作共治。第二,方式不同。管理主要是管理者依靠自身的权力对组织的事务进行部署、控制。而治理是多元主体间对话、协商、互动等的合作过程。第三,目标不同。管理强调效率和效益、维持秩序,而治理的目标是“善治”“久治”,即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长远化。

所以说,治理是对管理的超越。

二、治理视域下学校运转范式的转换

从管理与治理的内涵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一所学校,管住不等于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要靠治理。治理较于管理,既是目标又是手段,是比管理更高层次的治校方略。所以,学校从管理走向治理,是学校运转范式的变革和提升,这一提升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学校严格依法办学。这里所说的法,首先是指教育法、教师法等国家法律和各级党委政府颁布的相关规定。其次是指《学校章程》等自己的规章制度。其中,《学校章程》是教育法“按照章程自主管理”赋权学校,必须制订、完善并切实遵照执行的基础性制度,是学校其他一切制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第二,学校必须由人治转为制度治理。治理视野下,学校不靠校长而靠制度运转。即,凡是学校内外组织关系的处理,凡是周期性、可预期的学校工作,都要建立起相应的章程、制度,且由责任部门依规执行,校长团队只监督制度的落实和执行,让学校在高水平治理范式中运转。

第三,把制度的制订与落实、执行过程融为一体。学校制度的内容、条款,都是为解决学校的问题而诞生的。校长应该把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逐一摆在全体师生面前,让大家讨论、协商、处置。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能长治久安的制度。实现由校长制订制度,大家执行,到大家一起制订制度,共同执行的范式转换。

第四,学校要分权运行。完善的制度,规定了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再把制度交由责任处室执行,就建立起了立意于分权的体制机制,切割了校内权力链,实现了学校的分权运行,限制了校长的权力。

第五,建立校内人才市场,激发校内人力资源活力。通过制度的赋权,建立三个校内市场:由学术委员会评选、确认,实现职称评聘的市场化;由课程委员会筛选、评定,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市场化;由级部、处室等用人主体自由聘任本部门的教师、职工,实现工作岗位流动的市场化。

第六,创造性引入《卓越绩效评价标准》。这一标准是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为学校治理体系、过程管理、绩效评价等管理环节,提供的一整套可参考的治理路径。在构建现代学校治理体系中,校长要研究、转化、引入、贯彻。

三、治理视域下的校长角色转变

从管理到治理,学校的运转范式从人治转换为多主体协同共治,使得校长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第一,由管理者变为了学校发展的战略制定者。作为管理者的校长,运用权力,组织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维持学校正常教学,解决学校运转问题。而治理视野下的校长,则要综合分析学校内外信息,确定、贯彻学校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对学校的发展作出战略谋划、部署和资源配置。

第二,由官员变为了学术研究者。管理一定是有权力的官在发号施令,大家遵从和执行。而学校治理中的校长,则从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研究教学,总结规律,著书立说。用科研过程提升办学能力,用研究成果导引学校发展,校长由官员变为了学者。

第三,由领导者变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合作者。校长的管理一定是自上而下的,而学校的治理是校长与干部、师生结为愿景共同体,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与大家一起优化文化、培养教师、改进课堂,合作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

第四,由制度的制定者变为了制度的执行者。既然治理视野下的学校制度是由学校发展共同体在解决学校问题的过程中一起研制确定的,那校长已经失去了制度制定者的角色,而成为与教师一样的制度执行者,且要以身作则,带头落实每一项制度。

第五,由只向上级汇报变为了还要向教代会述职者。校长是上级任命的,要对组织负责。治理视野下的校长,还有另一重要角色,至少每年一次向教代会代表,向全体教师述职汇报,接受师生的监督、质疑和建议。

第六,由工作布置者变为了绩效判断者。管理学校往往是布置工作,检查落实,总结得失。学校的治理是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学校发展的问题,在战略制定、部署后,校长要对关键绩效指标预测、监控,必要时作出调整与改进,并判断共同治理中实施过程的有效性,新形成的体制机制的合理性,并对最终的实施结果、办学成效作出评估判断。

猜你喜欢

运转范式管理者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复旧运转
窗口和镜子
《狮来运转》萌翻石狮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时来运转
从孔子的管理思想谈管理者的自我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