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心理状态及MCMQ评分的影响

2021-09-03陈贺荣陈清云

医药与保健 2021年9期
关键词:偏瘫脑梗死病情

陈贺荣,陈清云

(1.驻马店市中医院 急诊科,河南 驻马店,463000;2.驻马店市中医院 康复医学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偏瘫是脑梗死后常见后遗症之一,会导致患侧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且长期治疗过程中多伴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消极应对自身病情,不利于病情恢复[1]。因此,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不仅要注意临床症状的控制,还要配合一定护理措施,加强对心理、行为等多因素的干预,促进全面康复。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是基于知识、社会、心理三方面的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积极改善疾病长期治疗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变其消极应对态度,重新树立治疗信心,促进病情恢复,是目前新型医疗模式发展、转化的重要趋势[2]。本研究选取马店市中医院脑梗死后偏瘫患者88 例,旨在探讨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本院脑梗死后偏瘫患者8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4 例。其中对照组男22 例,女22 例;年龄58~76 岁,平均(67.52±4.13)岁;脑梗死病程21~56 d,平均(37.42±7.58)d;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5 例,中学及专科17 例,大学及以上12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21 例;年龄57~77岁,平均(66.92±4.08)岁;脑梗死病程22~57 d,平均(38.26±7.49)d;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6 例,中学及专科16 例,大学及以上12 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相关诊断标准[3];均伴有一侧面部、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基础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晰可配合基础交流与临床评估;入组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 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0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急性脑出血、恶性肿瘤等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先天性精神疾病;近期发生过重大生活事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协助其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包括被动运动、关节按摩等,30 min/ 次,2~3 次/d;并鼓励家属安慰、陪伴患者,安排合理饮食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1)知识方面: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病情、理解能力等情况进行个体化、一对一健康宣教,并通过发放健康手册、开展集体讲座、播放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知识普及,诱导患者正确认识并面对疾病,避免过分焦虑或担忧。(2)社会方面:积极与患者亲友联系,鼓励其关心照顾患者,并及时反馈患者病情、康复治疗方案等,提供物质或情感支持;护理人员也可以提供相应社会支持,充分激励与尊重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提升其恢复信心。(3)心理方面:充分了解患者个人背景、个性特点、病例资料、家庭关系等,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每周评估一次心理状态,并根据焦虑抑郁程度变化逐渐加强心理护理,改善身心健康;根据自身爱好适当进行合理娱乐活动,如观看电视节目、与病友下棋、练习书法等;同时定时与患者交流心理状况、如何控制不良情绪,协助其树立康复信心。

两组均连续护理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心理状态[4],包括焦虑、抑郁状态,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总分分别为0~56分、0~68 分,分数越高焦虑或抑郁状态越严重,本量表评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 分别为0.91、0.89,效度系数为0.80、0.82。(2)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应对方式[5],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 评分)评估,包括面对(8~32 分)、屈服(5~20 分)、回避(7~28分)3 个维度,分数越高表明该维度应对方式越强,本量表评估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 为0.91,效度系数为0.81。(3)护理3 个月后护理满意度[6],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 评分)评估,总分为19~95分,95 分为非常满意,76~94 分为满意,57~75 分为一般,38~56 分为不满意,19~37 分为非常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 个月后两组HAMA、HAMD 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N=44,±s) 单位: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N=44,±s) 单位: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①P<0.05。

组别HAMA 评分HAMD 评分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观察组19.89±3.247.21±1.52①25.67±4.128.96±1.44①对照组19.10±3.3512.48±2.16①25.29±4.0914.42±1.36①t 1.12413.2350.43418.285 P 0.264<0.0010.665<0.001

2.2 两组应对方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应对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 个月后两组面对评分高于护理前,屈服、回避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应对方式评分比较(N=44,±s) 单位:分

表2 两组应对方式评分比较(N=44,±s) 单位: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①P<0.05。

组别面对屈服回避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护理前护理3 个月后观察组13.26±2.1522.68±3.54①15.72±2.249.57±1.54①20.69±3.0111.63±1.85①对照组13.43±2.2018.25±2.71①16.01±2.1812.69±1.86①21.02±2.9414.67±2.29①t 0.3676.5910.6158.5700.5206.850 P 0.715<0.0010.540<0.0010.604<0.001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22 例非常满意,20 例满意,1 例一般,1例不满意。对照组19 例非常满意,15 例满意,6 例一般,3 例不满意,1 例非常不满意。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45%(42/44)高于对照组77.27%(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5,P=0.013)。

3 讨论

脑梗死后偏瘫在降低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严重影响患者心理状态,临床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改善,但常规护理主要在于改善病情,对心理变化重视度欠佳,会降低患者康复积极性。

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具有针对性、个体化、全面性的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3 个月后观察组HAMA、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系统性、针对性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程度,避免过分担心焦虑,改善心理状态;同时,通过定期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采用科学干预手段指导患者调整自我焦虑抑郁情绪,并针对疾病阶段进行渐进性护理,加速病情灰度,更有利于心理状态的恢复,促进患者进入心理- 病情康复的良性循环[7]。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3 个月后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为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有助于患者系统性认识自身病情,提高知识掌握度,充分正确认识疾病,明白积极应对疾病的重要性;另外,通过亲友的积极鼓励与照顾,能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消除其负性情绪,提升恢复信心,减少消极回避等应对方式的出现,提高积极应对能力[8]。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45% 高于对照组77.27%(P<0.05),该护理模式通过温馨和谐的人文关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换关系,缓解目前医疗形式下的紧张关系;并通过全方位护理改善心理状态,促进病情恢复,从而共同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应用于脑梗死后偏瘫能改善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偏瘫脑梗死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