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2021-09-03张杨魏海利方玉花凤旭东

医药与保健 2021年9期
关键词:股骨头苏醒部位

张杨,魏海利,方玉花,凤旭东

(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 麻醉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素质偏差,患上股骨头坏死治疗难度较大,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如果该方式疗效不明显则需要进行股骨头置换手术。但因老年人抵抗力及免疫力低下,手术治疗风险会加大,其中麻醉风险排在首位,不同麻醉方式对手术产生的治疗效果也会不同[1]。以往临床麻醉手段为传统外周阻滞麻醉,该麻醉方式会影响患者苏醒时间,术后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影响康复效果[2]。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麻醉可以在麻醉时可以减少并发症,并且针对性强、操作简便,患者康复效果较好[3]。因此,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988 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 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术后功能恢复状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 例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采取传统外周阻滞麻醉治疗患者列入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治疗的患者列入观察组。观察组男16例,女14 例;年龄62~86 岁,平均年龄(74.14±7.84)岁;病程1~5 个月,平均病程(3.12±1.34)个月。对照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63~85 岁,平均年龄(73.89±7.67)岁;病程1~6 个月,平均病程(3.21±1.30)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经医学诊断为股骨头严重坏死。

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类疾病;对抗生素类药物过敏;治疗过程出现严重感染。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周阻滞麻醉。操作步骤及内容:①术前对患者进行股骨头部位CT 检测、血常规检查及术前心理开导;②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调整体位,将麻醉穿刺针从距离腹股沟韧带8 cm 处开始以垂直的方式进入;③针头到达小转子后与皮肤保持垂直但需向内侧调整针头,再沿股骨内侧推进;④针头进入并寻找突破点,在出现突破感时将针头回抽,通过注射0.5% 罗哌卡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781)完成阻滞;⑤完成麻醉阻滞工作后再进行撤针,观察患者麻醉效果。

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术前检测环节及开导情况与对照组一致,其余麻醉操作步骤及内容:①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将体位调整成俯卧,通过超声引导的方式寻找股二头肌肌腱的位置,用超声探头进行探查,将肌腱部位进行神经显像;②将探头移动到肌腱旁边的横切面进行探查,发现有高回声的神经组织时,及时锁定声源,并沿着回声方向的神经组织做纵向移动,到达目标组织后,将麻醉穿刺针向该组织中间进针;③进针后将针头回抽,将0.5% 罗哌卡因进行注射,完成麻醉注射后撤针,观察患者麻醉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恢复时间状况。①并发症包括嗜睡、头晕、意识不清。②血流动力学指标主要包括动脉血氧含量、舒张压、收缩压。③术后恢复时间状况主要包括苏醒时间、拔管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手术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含量高于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单位:mmHg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单位:mmHg

组别例数动脉血氧含量舒张压收缩压观察组308.47±0.8474.67±4.37113.05±2.52对照组307.31±0.7396.14±4.11129.17±2.39 t 2.608.1411.10 P<0.05<0.05<0.05

2.3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状况比较

手术后,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状况(±s) 单位:min

表3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状况(±s) 单位:min

组别例数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观察组308.11±5.3910.18±3.52对照组3016.31±5.4715.57±3.64 t 2.512.52 P<0.05<0.05

3 讨论

老年患者进行股骨头置换手术风险较高,其中麻醉风险排在首位,以往临床一般采取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但该方式会影响患者苏醒时间,而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麻醉方式则操作简单、针对性强、术后恢复效果比较理想。

本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传统外周阻滞麻醉方式在进行麻醉穿刺时,是从距离腹股沟韧带部位8 cm 处开始进入麻醉部位,该穿刺方式在穿刺针进入人体后依旧无法准确找到麻醉部位,因此需要花更多时间进行穿刺部位的寻找[4]。老年患者本身皮肤和脂肪情况与年轻人不一样,在进行穿刺时,麻醉点难找,部分患者脂肪含量较高,穿刺针刺入难度较大[5],一旦寻找麻醉部位的时间过长,会影响后续手术的节奏,盲目进行穿刺试探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麻醉中毒,患者会出现嗜睡、头晕、意识不清的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

本文观察组动脉血氧含量高于对照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是通过超声对股骨头内部组织进行临床诊断,采取外周神经阻断的麻醉方式,在超声引导下可以很快地找到外周神经部位,再对该神经进行麻醉阻滞,两者结合可使手术操作性更强[6]。用超声探头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神经的高回声判断目标部位的具体情况,根据回声的状况进行麻醉注射,对患者针对性强。超声诊断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外周神经阻滞是常用的麻醉手段,采用超声下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与安全性[7]。

本文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在麻醉注射时主要针对神经部位进行注射,并且通过超声引导的方式,寻找高回声的神经从而确定注射部位,注射组织快速、准确找到后,就可以迅速进行麻醉[8]。麻醉时间及效果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通过超声引导方式进行麻醉后,药效发挥速度快,并且药效可以针对性地对患处进行麻醉,不会对正常组织造成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苏醒,加快机体的恢复。

综上所述,使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进行治疗,可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血流状况,缩短恢复时间。

猜你喜欢

股骨头苏醒部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植物人也能苏醒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绿野仙踪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会搬家的苏醒树
喜欢什么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