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I及DTT技术在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运动功能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2021-09-02肖国辉李经纶曹付强王本瀚
肖国辉 李经纶 曹付强 扶 宇 王本瀚
目前,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率较高,是一种起病急、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1],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示踪技术(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是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可以通过评估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的变化预测基底节区出血病人的运动功能的预后[2]。本文探讨DTI 及DTT 技术在小量(<3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HBGH)病人运动功能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发病3 d内入院的单侧HBGH;出血量<30 ml;既往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运动障碍有关的其他疾病,如颅脑损伤、脑梗死等;病人及家属自述发病前肢体活动正常,发病后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保守治疗;能够配合行DTI 检查;年龄50~60岁。排除标准:入院前及发病3个月内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严重影响治疗及预后的并发症;发病3 个月内发生CST 损伤及运动功能障碍相关的疾病;血肿累及双侧基底节区;发病3个月内死亡。
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联勤保障部队第988 医院收治符合标准的HBGH 共18 例(观察组),其中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56±2.83)岁;左侧9例,右侧9例;血肿量2~25 ml,平均(12.5±7.4)ml。
另从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正常人数据库中选取10 例为对照,其中男5 例,女5 例;平均年龄(56.3±3.13)岁(入选标准:①头颅CT及MRI平扫+增强未见异常;②医院体检无正常;③年龄50~60 岁;④既往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2 检查方法 采用SIEMENS Trio 3.0 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扫描参数:重复时间为6 000 ms;恢复时间为103 ms;视野230 mm×230 mm;矩阵154 mm×192mm;层厚3.0 mm;层距0;b值0和1 500 s/mm2;方向数12;傅里叶转换6/8。
1.3 图像处理 使用FSL 数据包处理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等DTI 参数,使用德国BrainLAB神经导航系统重建纤维束,设定FA最小阈值为0.4,追踪长度设置为40 mm。将患侧及健侧CST条目数的两个感兴趣区中的一个放置在内囊后肢,另一个放置在脑桥的基底部,追踪CST并测定纤维束数目,将测定FA值的感兴趣放置在内囊后肢[3]。
发病3 d 内行DTI 扫描并进行DTT 重建,由2 名经验丰富的医师选取感兴趣区并检测获取健侧及患侧的CST 条目数及FA 值,取平均值。依据DTT 中CST与血肿的关系分为0~3级:0级,CST未受水肿及血肿侵及,走形正常;1 级,CST 与水肿及血肿无接触,受压移位(图1);2级,周围水肿侵CST及但血肿未侵及CST(图2);3级,血肿侵及CST(图3)。
图1 皮质脊髓束分级1级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病人DTI重建示踪图
图2 皮质脊髓束分级2 级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病人DTI重建示踪图
图3 皮质脊髓束分级3 级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病人DTI重建示踪图
对照组10 例,记一侧CST 条目数与另一侧CST条目数之比与100 的乘积作为对照组相对剩余CST条目数;其中5 例为左侧/右侧,另5 例为右侧/左侧,随机选取。观察组18 例中,9 例左侧基底节出血,9例为右侧基底节出血。记患侧CST 条目数与健侧CST 条目数之比与100 的乘积作为观察组相对剩余CST 条目数;同时测量双侧FA 值,记患侧FA/健侧FA为rFA。
1.4 运动功能评估 发病3个月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运动功能预后[4],分为4 个等级[5]:<50 分为严重;50~84分为明显损伤;85~95 为中度损伤;96~99 为轻度损伤。≥96分为预后良好,<96分为预后不良。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e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相关性;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ST 条目数、rFA、CST 分级预测运动功能预后的准确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运动功能预后 发病3 个月,FMA 评分50~100分,平均(88.9±12.6)分。18例中,预后良好6例,预后不良12例。
2.2 两组相对剩余CST 条目数、rFA、CST 分级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相对剩余CST 条数和rFA 明显降低(P<0.05,表1),CST 分级显著增高(P<0.05,表1)。
表1 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DTI参数变化
2.3 相对剩余CST条目数、rFA、CST分级与HBGH病人运动功能预后的关系 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相对剩余CST 条数和rFA 明显增高(P<0.05,表2),CST 分级显著降低(P<0.05,表2)。发病3 个月FMA 评分与相对剩余CST 条目数(r=0.809)、rFA(r=0.784)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CST 分级(r=-0.785)呈明显负相关(P<0.05)。
表2 DTI参数与小量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运动预后的关系
2.4 相对剩余CST条目数、rFA、CST分级预测HBGH病人运动功能预后的准确性ROC曲线结果示,相对剩余CST 条目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2(P<0.05),最佳截断值为77.000,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1.7%;rFA 的AUC 为0.840(P<0.05),最佳截断值为0.630,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0.833;CST 分级的AUC 为0.799(P<0.05),最佳截断值1.500,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1.7%;3个参数联合的AUC 为0.917(P<0.05),敏感度为84.0%,特异度为92.1%。见图4、5。
图4 ROC曲线分析DTI参数rFA及相对剩余CST条目数预测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预后的效果
3 讨论
基底节区出血导致严重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是CST 损伤,其损伤程度以前往往依靠临床监测病人肌力变化等。DTI是一种无创性评估活体状态下纤维束损伤的方法[2,6]。目前,很多研究采取rFA 评估神经纤维损伤程度。关于rFA测量时感兴趣区的选择,还有争议。有研究认为大脑脚处比内囊后肢处更好[7],也有研究认为内囊后肢处更好[3]。本文结果显示内囊后肢部位的rFA与HGBH病人运动功能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感兴趣区。我们主要是认为该区域毗邻出血灶及其水肿区,在早期获得CST 受损程度的形态与数据更为准确。
DTT 是在DTI 基础上重建的三维形态的纤维束。以往的研究主要对CST形态结构破坏程度进行分级,了解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有发现CST 分级越高,病人神经功能恢复越差[8,9]。我们的CST 分级与预后关系的研究结果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通过神经导航系统,我们发现在重建纤维束的同时可以追踪到神经纤维条目数,而这一结果并非实际解剖中的纤维束条目数。Bigourdan 等[10]认为脑卒中后24~72 h 测量的纤维数量比是CST 完整性的替代标志,可以独立预测发病后1年的运动功能预后,特别是对初始严重受损的病人。Jang等[11]发现脑梗死发病(12.71±4.63)d的CST纤维束比值与发病后6个月运动功能显著相关。本文结果显示脑出血后相对剩余CST 条目数明显减少,并且与发病3 个月运动功能预后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神经导航系统追踪的纤维束条目数虽然并非实际人体中纤维的数目,但也可以作为小量HGBH 病人运动功能预后的预测指标。本文将病人年龄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50~60 岁),是因为有研究表明神经纤维轴突会发生生理性退行性变[12],年龄差范围的减小会减少该因素造成的影响。此外,我们使用相对剩余纤维束条目数这一比值,也是为了减少个体差异形成的误差。
图5 ROC 曲线分析DTI 参数CST 分级预测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预后的效果
对于幕上出血量>30 ml 的病人,多采用手术治疗;而对于幕上<30 ml的病人,多采取保守治疗。主要是因为手术本身也会造成脑损伤,从而影响病人预后。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术创伤越来越小。有研究表明,对于幕上20~30 ml的出血,进行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较保守治疗预后好[13~15]。本文18例病人中,出血量<10 ml 的病人运动功能预后好于10~30 ml 的病人。这也提示对于10~30 ml 血肿可以采用适合的外科治疗,并联合DTI 及DTT 监测手术前后纤维束的变化,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手术对CST的影响。
因不同医院可能使用不同型号的高场强磁共振仪,在进行DTI 检查时,参数设置也不相同,且感兴趣区域的选择会受到操作者的影响,所以,目前的各种结论尚无法形成共识去推广应用,还要增加单中心病例数量并和多中心联合开展研究。另外,交叉纤维和部分体积效应也会对仪器检测造成部分影响。
综上所述,在小量HBGH 急性期,进行DTI 和DTT 检查,相对剩余CST 条目数及rFA 值越高预示病人运动功能预后越好,CST 分级越高预示病人运动功能预后越差,三个参数联合较单个指标预测价值更高;其中相对剩余CST条目数具有直观、量化的特点,是一个更好的评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