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地方高校生物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的探讨与分析
2021-09-02何金娇朱红霞孙国鹏
何金娇 徐 鑫 朱红霞 李 鹏 孙国鹏
(新乡学院 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国家教育政策也跟着不断地进行完善,大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且必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品学兼优、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基于这些,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更要注重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培养大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承担起高校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1 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本科生自身方面
生物专业本科生的学制一般为四年,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来看,每个年级的学生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经历了多年应试教育之后迈入高校的大一学生,虽具备一定的生物知识储备,但由于中学时期应试教育的弊端,学生未能主动意识到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大二学生基于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产生了较强的科研积极性。然而,理论课程的安排时间明显多于大一阶段,虽已开展专业相关的实验课程,但所涉及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独立,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班级人数和实验资源的影响,导致每个学生在实验课程的参与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从大二开始,学生也会将更多精力放在考取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和教师资格证等上面,使学生失去大量课余自由时间,导致学生没有过多精力参与到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等实践锻炼中去;大三学生虽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但由于未参与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导致所学实验技术薄弱,存在畏难心理,接触到科研工作时无从下手,不仅不能很好的体会科研的乐趣,反而会由于缺乏经验,造成实验失败,逐渐失去对科研的兴趣和为之努力的意愿;至于大四毕业生,时间充裕,理论基础扎实,而且还有硬性要求的科研任务-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但此时处在即将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对待科研的心态不再是真心求知和享受科研过程,而是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层面,急功近利,以完成毕业要求,取得毕业证书为目的,忽略了对科研的信仰及初心。
1.2 高校方面
1)教师团队建设不成熟。“优秀的研究者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研究者才能带着研究团队探索真知”[2]。现代教育要求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的教学素养,还要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强教必先强师,教师强才能教育强。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教师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正在深入落实,代表着新时代教师队伍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各省级和市级政府为了更好地提高各高校的科研水平,在政策上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为各大高校输入了很多“新鲜血液”,但对于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或普通本科院校却缺乏相关的建设机制和完善的科研平台来满足他们的科研需求。随着大学的扩招,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繁重,不得不完成的教学任务导致大多数教师无暇指导学生[3]。
2)科研经费和支持力度有限。高校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开展虽然可以依托于高校教师的科研基金,但对于普通地方型院校来说,高校教师所能申请到的科研基金却非常有限,且远远离不开社会机构的支持,如政府机构、基金委员会等,但支持力度和项目金额却十分有限。而且,很多地方型院校或普通本科院校的科研平台的主要作用在于满足本科生实验教学的需要,并不能使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与条件得到有效保障[4]。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改进高等学校评价中指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关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改进高校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引导高校加大对教育教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
3)支持和鼓励学生科研实践的政策不完善。普通高校和地方型院校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视度还不够,并且也没有探索和制定相应且合适的激励机制,未能激发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5]。目前普通高校或地方型高校对于学生科研能力训练还没有形成各自的实践教育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科研创新培养模式大多处于探索的阶段。在探索过程中,要根据专业发展、社会需求等,根据学科专家的指导及时对培养方案中的科研创新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更新。另外,地方高校开展学科专业相关的科研能力训练的实践活动不够多,或者有些已经开展的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除了参加国家或省级的实践锻炼项目和竞赛等科研训练之外,高校还可根据学校实情和专业特色制定学科专业竞赛,克服各种困难和压力,制定奖励机制,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优秀学生一定的激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也可将学生参与科研经历或所获奖项作为评优评先的考核 项目。
2 新乡学院本科生对待早期科研实践的态度
2.1 学院科研现状
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学院是新乡学院的二级学院,教师中博士比例达52%,学院拥有省级创新团队1个,聘有院士科研团队1个,特聘教授4人,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各类省级及以上人才11人,拥有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创业中心等省市级科研平台9个。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重点专项子课题2项,省部级及市级科研项目27项。学院设有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酿酒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和园林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2个专科专业,1个国际(美国贝佩斯)合作办学本科专业。学院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获批河南省第一批“生物与医药”现代产业学院,与华兰生物合作共建“华兰学院”,与百威啤酒、娃哈哈、河南山水园林、河南博凯等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科研实验室10余个。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核心课程工作化、综合实训产品化、实验教学项目化、校企合作多元化、教学监控常态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参与教师团队和学生参与产品实际生产”并存的人才分类培养机制。并且学院积极推行“创新引飞工程”,鼓励创新引飞导师充分利用时间,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近几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并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荣获三等奖以上奖励20余项,连续五年学生考研率全校第一。
2.2 调查问卷
分别对新乡学院2017级(大四学生)、2018级(大三学生)和2019级(大二学生)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是学生对早期科研训练是否愿意参与。对于已经参与的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满意度调查。学生调查问卷发出171份,收回171份。
2.3 调查结果
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主要的内容是参与科研训练的自愿程度和对科研训练的满意度(表1),由结果可见,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自愿程度”的百分比高达82%,对科研训练的满意度高达79%,由上述结果可知,学生本身对参与早期科研训练,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积极性较高,对科研训练所达到的效果比较满意。
表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3 结语
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自身的因素亦或是外界的因素,归根结底是时间的问题。如今大多数本科生无法有效地利用时间,且他们所拥有的大多是一些零散的时间,而提高一个人的科研能力是需要经过完整的系统训练,而不是用一些零散琐碎的时间去做一些无意义的工作。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地方普通高校的教师,如何能在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中释放出一些时间,并且获得较为充足的科研经费,则是教师、高校及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和考虑的问题。
只有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地方应用型高校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只有满足社会的需求,不断地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地方高校才会在同类院校中更具有竞争力。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道路还很漫长,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急需解决和思考的问题,相信地方应用型高校会越来越重视早期实践锻炼,并做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