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下厂实践的高职“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研究
——以吉电职院机械专业为例
2021-09-02黄东
黄 东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1)
目前高职教育“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的归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国内外各种与时俱进的资源对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师进行下厂实践等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培训;另一种是从企事业引进高级技术人员,不断加强高职“双师型”素质教师的队伍的建设,进而改善已有的老旧的师资结构。针对以上两种归因方式开展与时俱进的校企合作是建设双师型素质机械类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1 教师下厂实践的校企合作模式
教师的下厂实践对于吉电职院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双赢的模式,能够为下厂教师提供与时俱进的学习实践的平台,了解企业目前的工作操作的流程,让教师进一步了解所在实践企业的文化,而且能够助力企业与学生两者实现人才对接,进而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成本。学院派送的青年骨干教师到与其合作的中小企业进行下厂实践,能够减少企业岗前岗后培训的成本,进而不断提高中小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中小型企业与高职院校关系的日趋紧密,教育行政主管部分已经开始探索如何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创新传统办法模式,使高职教育能够做到特色鲜明、灵活多样、适应社会,其中近年来的一个亮点就在于采用企业主动入股或企业全资投入等方式来创办高职院校。企业办校的优势在于,一是扩充学校资金来源,解决学校发展的财政问题;二是利用企业本身和企业与外界接触面广等优势,扩充学校的社会资源,借企业品牌宣传学校品牌,使学校获取更多的提供老师培训、学生实践、大学生结业的宝贵机会。因此,校企结合,联合办学业已成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潮流。从机械类教学师资培训来看,如前所述,高职机械类教师大多数没有参加过除教学外的其他社会工作,他们遵循着现有的“从学校来,到学校去”的规律,因此,传统的理论性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一旦实行校企合作,教师将会深刻领悟到传统教学模式与高职教育的格格不入,自觉进行教学改革,自觉培养自我的“双师型”素质。他们有条件搜索第一手专业资料,结合专业实践培养对学校所开设专业的良好情感,认真学习专业技能,及时将所学知识与语言教学进行功能结合,以体现出建设“双师型”素质机械类教师的根本价值。此外,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岗位种类总会发展变化,新型机电类类人才岗位也会随之不断产生,学校可以依托大公司和大企业的力量选送中青年机械类教师到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为学校现有和未来的专业设置及其学科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能够为企业日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实用新型人才,这是一项关乎学校和企业前途命运的长远之计。
2 发展有代表性的教师流动工作站,并使其成为校外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的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时应尽量选择中小型的企业,首先从中小企业入手,与企业开展深入的合作。建立机械类专业教师企业流动的工作站是吉电职院机械专业校企合作有代表性的一步,合作能够为教师提供下厂实践的场所,还能为企业需要提供理论知识支撑,实现双赢。我们选择了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经济效益良好、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中小企业,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中钢吉电、吉林市秋航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企业协商,一起把流动工作站既是学生与教师的下厂实践的基地。对于学生而言,让学生顶岗时能够在企业兼顾工作与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利用下厂实践成果把课堂教学案例相互结合,能够让学生运用学校获取理论知识应用在企业,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技能。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有机地结合,既能增强学生的机械专业技能,又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3 选年青骨干教师下厂实践,服务于企业
骨干教师通过下厂实践,对机械专业技术的应用领域有了更深的了解,接收到了最新的行业规范,更新陈旧落后的知识与时俱进,提高了教师的机械专业水平。教师通过下厂实践与企业的近距离接触,了解到企业一线的知识及工作的流程,使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缩短了,使教师授课的内容更丰富了,使教学改革也更有了针对性。实践期间可以了解到企业现在对人才的需求,和企业中技术人员所需的与课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利用现有有用的素材能针对性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使教学与市场需求同步更新。我院近几年来,吉林省教育厅通过各级评审 “双师型”素质教师现有186人。期间分院先后选四名机械类教师到企业锻炼。如黄老师和王老师去年在中钢吉电,吉林市秋航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一个多月的下厂实践了解到企业现行项目的设计流程,学习并能熟练应用CATIA制图软件。在吉林市秋航科技有限公司设计部(图一),实践期间进行夹具设计的学习,了解各种零部件的夹具设计流程。在设计部完成了北京某某汽车的行李箱盖外板总成、前机舱总成等几个项目的夹具设计拆图(图二)。熟练掌握了夹具设计中定位块、连接块、夹紧块和过渡板的加工工艺及设计的流程。下厂实践教师学习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与管理制度等等实际工作,立项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人才需求,以及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并改革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图一
图二
4 与企业人员通过合作取得双赢
我院为机械行业的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实现了校企合作人才资源共享,实现了企业与学校双赢,形成了有效的良性的循环。高职机械类教师既要讲授书本中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具有实践能力。根据现今社会职业岗位等不断变化的情况和人力资源需求的特点吉电职院不断调整并增减开设机械类各专业课程,聘请现有中小企业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到机械类课程教学的改革中,颠覆式更新修订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老旧的人才培养方案。我院机械专业在校企合作中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开拓和完善,不断发展和优化吉电职院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适应现今发展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案例的选取直接引进企业实际的案例互相充实。吉电职院机械类专业就一定能取得长足长远地发展,真正的培养出顺应时代需求兼具理论知识并具有企业岗位能力机械类的专业人才。
5 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引进“双师型”素质教师
“双师型”素质教师是办好高职的根源,吉电职院目前招聘的教师是在应届研究生中选聘的,入职的教师要求进行授课前的各种培训及听课,在经历了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一年后,才达到具有高职教育素质的教师。现今国家对于高职教育越发重视,国家不断制定新政策进行教育改革,让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有机会从事高职教师的工作,这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即高职“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还有一些从企业引进的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热心教育的高级技师。吉电职院不断改革实施激励政策,突破束缚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不断革新建设和充实“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由于从大中型企业引进人才没有过实际授课经验所以不能直接授课,在具有教师资格前同样是需要接受省内统一组织的教师岗前培训的,只有完成了相应的教育学、教育技术等培训科目并考试通过,才下发教师资格证书具有了教师资格,之后的双师认定需要提交省教育局审核,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中高级技术资格的双重认定后,才具有“双师型”素质教师资格。目前吉电职院处在人才队伍建设的转型期,机械类教师队伍中近三分之一来自企的,多为专业技术领域中能手,取得了教师资格后成为吉电职院合格的双师型素质教师。
6 教师下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总结
下厂实践中教师现场实践操作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但由于教师在下厂实践初期的工作效率将会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有些教师的误操作生产出现废品,导致影响企业生产周期。基于以上情况下厂实践教师亲自操作的机会少之又少。骨干教师下厂实践是高职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学院的人才培养是基于教师企业下厂实践所学知识的运用,结合理论知识形成有效循环对吉电职院的办学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2019年开始吉电职院教师到企业下厂实践项目逐步开展,作为机械类专业教师,本人结合了自身下厂实践的收获,总结完成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申报,主持《高职院校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