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壁侵袭性纤维瘤14例诊治体会

2021-09-02李云泽赵文嫣乔雷黄哲冯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腹壁腹股沟病理

李云泽,赵文嫣,乔雷,黄哲,冯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结直肠疝微创外科,沈阳 110004)

侵袭性纤维瘤(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亦称韧带样纤维瘤病、硬纤维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软组织中间型肿瘤,发病率较低,约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3%[1]。AF呈散发性发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大多见于肌肉、结缔组织及其筋膜和腱膜结构,上下肢近端和腹部多见,尤以腹直肌、腹内斜肌腱膜等处多发,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2]。AF具有局部侵袭、易于复发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倾向,8%的患者可因肿瘤迅速增长致死,因此,目前多被归属为低级别软组织肉瘤[3]。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术后辅助放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减少复发,近年来,内分泌和靶向治疗药物也已进入临床应用[4]。AF具有低死亡率、高复发率,且在年轻患者中多发,控制复发是治疗决策中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4例腹壁A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经病理诊断为腹壁AF的病例,共14例。其中,初发10例,复发4例;男5例,女9例;年龄18~45岁,平均30.6岁;肿瘤位于腹直肌8例,腹外侧肌4例,腹股沟区2例;12例切缘阴性,获得根治切除(R0),2例肿瘤位于腹股沟区,因肿瘤较大且靠近髂血管,故切缘<2 cm,其中1例切缘镜下阳性(R1);9例因术后腹壁缺损较大,应用补片进行腹壁重建。所有患者术后予以常规放疗,均随访≥2年,随访期复发4例,复发率28.6%;手术切缘<2 cm的2例均复发。

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过程以及病理学特点等,并进行归纳总结。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14例患者临床表现不一,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症状不明显,初诊的10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反复发作间断性腹痛,6例因自行触及前腹壁包块而就诊,1例为体检发现;另外4例为本院或外院术后复发病例,2例为常规复查发现,2例为腹痛发作后就诊行CT检查发现复发。

2.2 影像学表现

本组14例患者均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为腹壁中低回声实性占位病变,边界清晰8例,边界不清6例;5例术前行腹部增强CT检查,表现为腹壁肌层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图1),均未明确定性;9例行腹壁磁共振检查,表现为腹壁肌层混杂信号肿物,边界多不规整,以等T1等T2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图2),其中7例考虑腹壁AF。

图1 AF腹部增强CT表现

图2 AF腹壁磁共振检查所见

2.3 治疗方法

本组14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采用肿物表面切口。腹壁肌层肿物直径3~12 cm,位于腹直肌8例,腹外侧肌4例(腹内斜肌/腹横肌2例,耻骨肌1例,腹横肌1例),腹股沟区2例;12例术中冰冻病理考虑AF,行根治切除(R0,切缘>2 cm),1例术后石蜡病理报告切缘阳性;1例肿瘤位于腹股沟区,因肿瘤较大且靠近髂血管,故切缘<2 cm;9例因术后腹壁缺损较大,应用补片进行缺损修补或腹壁重建(图3)。本组病例无死亡,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所有患者术后于我院肿瘤内科予以50~60 Gy常规放疗。术后均获随访≥2年,随访期复发4例,复发率28.57%,均再次手术治疗。

图3 应用人工生物补片进行缺损组织修补

2.4 病理特点

14例最终均由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诊断AF,9例边界模糊无明显包膜,5例具有假包膜或者部分假包膜,均呈实性、黄白色或灰白色、质硬或质韧包块(图4A、4B);镜下多见梭形细胞增生,呈束状或网状编织状排列(图4 C);免疫组化染色β-catenin多为阳性(12/14),Ki-67多呈低表达(2%~12%);部分患者SMA阳性表达(5/14),半数患者Desmin阳性表达(7/14)。

图4 病理检查结果

3 讨论

AF是由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交界性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发病率占全部肿瘤的0.03%,软组织肿瘤的3%[5]。尽管它在组织形态学上没有恶性征象和转移能力,但具有侵袭性、局部破坏性和易复发性,且可能通过局部入侵导致死亡,与良性肿瘤存在明显的区别[6]。AF在育龄期女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 ∶2,好发于25~35岁人群[7]。AF可发病于全身任何部位,多发于腹壁或腹腔内肠系膜等处,其中腹壁AF相对多见,尤以下腹部较多。研究[8]表明,AF多为散发病例,但可与遗传因素、妊娠、激素水平、外伤或手术史等危险因素相关;有文献[9]报道,2%~15%的AF患者合并家族性腺瘤息肉病,但多发于腹腔内型AF患者。本组病例多为女性,未发现家族史,术前亦未行肠镜检查。

腹壁AF患者多无明显症状,起病缓慢而隐匿,多因无意中触及腹壁肿块或体检发现。形态学上,多表现为质地较硬、边界不清、固定而深在的类圆形或不规则肿块,因此,对育龄妇女的此类病变应想到AF的可能。治疗方式目前仍以手术为主,肿瘤大小和保证手术切缘阴性(R0切除)是避免复发、影响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10],因此,多数医生主张进行根治性的、广泛的切除[11],对于无法切除的病例,非手术方式或观察等待的政策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但也有学者[12-13]认为,手术创伤可能增加AF的复发,而且部分AF具有一定的自限性;术后辅助放射治疗也是常规治疗方案,可降低复发风险;亦有研究[14]提示部分肿瘤表达雄激素受体,并对抗雄激素内分泌治疗敏感,故近年来已增加全身治疗,包括激素疗法、非甾体抗炎药和化疗,亦有采用以酪氨酸受体抑制剂,如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进入术后综合治疗方案,对控制复发具有一定效果[15]。

目前,AF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疾病,无论治疗策略如何,均需密切观察随诊。尽管近年来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然而这种疾病的罕见性也导致了大样本多中心随机试验的稀缺,对疾病预后和治疗方法的评估手段有待进一步规范,未来还需在高容量多学科机构中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腹壁腹股沟病理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肿瘤病理:从检查到报告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腹壁缺损的重建方法与研究进展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3D腹腔镜联合杂交技术在腹壁巨大切口疝中的应用体会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