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1998-2018年麻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1-09-02管东波梁肖嫣何敏嫦梁雪梅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麻风麻风病南海区

管东波 梁肖嫣 何敏嫦 梁雪梅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佛山,528200

佛山市南海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连广州市,总面积为1150.51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辖区有6个镇,1个街道,1485个自然村;截至2017年全区常住人口278.75万人。1997年12月南海区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达到国家基本消灭麻风的标准。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基本消灭麻风的成果,现对南海区基本消灭麻风后1998-2018年来麻风流行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优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疫情资料 资料来源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8-2018年全区麻风病例个案病历、麻风患者名册及麻风年报表的相关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核对、整理和分析。人口数据来自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统计局。

1.2 统计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外地户籍流动人口是指新发现的麻风病例不是南海区户籍人口,但已在南海区工作、生活、学习等已居住6个月以上。流动人口计为常住人口。将1998-2018年全区麻风病例建立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l软件,采用率、构成比对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流行状况

2.1.1 流行情况 1998-2018年全区每年都有新发现麻风病例共66例,其中新发病例55例,占83.33%,复发病例11例,占16.67%;年平均发现率为0.03/105,发现率最高年份为2000年(0.35/105),年发现率总体在平稳中呈下降的趋势。1998-2018年底全区麻风现症患者共201例,年平均患病率为0.43/105,患病率最高年份为2000年(0.76/105),年患病率均保持在1/105以下,总体疫情在平稳中呈下降的趋势。见图1。

图11998-2018年南海区麻风流行情况

2.1.2 发现方式 在66例新发现病例中通过患者到皮肤科门诊就诊时发现为主要方式,共63例(95.45%),其次是通过线索调查2例(3.03%),患者本人到区麻防专业机构报病1例(1.52%)。

2.1.3 传染源 在66例新发现病例中传染源不明的有58例(87.88%),家庭内传染源有7例(10.60%),家庭外可疑传染源有1例(1.52%)。

2.2 地区分布 在1998-2018年新发现的66例麻风病例中,其中本地户籍人口病例39例,占59.09%,外地户籍流动人口病例27例,占40.91%,本地户籍人口病例39例发布于全区6个镇和1个街道,丹灶镇和狮山镇占比较高。27例非户籍流动人口病例中包括广东省外22例和广东省内其它地市5例;广东省外病例分布于6个省,四川省和湖南占比较高(表1)。

表1 1998-2018年南海区麻风病例地区分布情况

2.3 人群分布

2.3.1 性别与年龄分布 在1998-2018年全区新发现的66例麻风病例中,其中男51例,占77.27%,女15例,占22.73%;男女比为3.4:1。确诊时的平均年龄47.33岁,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16岁;本地户籍人口病例的平均发病年龄55.95岁,外地户籍流动人口病例的平均发病年龄47.95岁。

2.3.2 职业与民族分布 在66例新发现病例中,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有42例,占63.64%,其次是工人为18例,占27.27%,其它为11例,占9.09%;汉族64例,占96.97%。

2.4 疾病特征

2.4.1 型别 根据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麻风分型标准,在1998-2018年全区新发现的66例麻风病例中多菌型(MB)病例55例,占83.33%,少菌型(PB)病例11例,占16.67%。本地户籍病例和流动人口外地病例菌型型别无统计学差异(χ2=0.0705,P=0.7906)。

2.4.2 畸残 根据WHO标准,在1998-2018年全区新发现的66例麻风病例中2级畸残者26例,占39.39%,1级畸残者11例,占16.67%,0级畸残者29例,占43.94%;2级畸残者26例中本地户籍病例15例,占57.69%,外地户籍病例11例,占42.31%,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47,P=0.8522)。

2.4.3 诊断延迟与2级畸残 在1998-2018年全区新发现的66例麻风病例中,发病至确诊的延迟期中位数为52个月,最短的为1.5个月,最长的为25年;国家十三五规划要求麻风诊断延迟小于两年,诊断延迟期超两年的2级畸残率为47.62%,诊断延迟期≤24个月的共6例,2级畸残率为25.0%,诊断延迟期>24个月的2级畸残率为61.9%,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病例诊断延迟期与2级畸残情况 例

2.4.4 户籍与诊断延迟 本地户籍病例诊断延迟期>24个月的24例,占61.5%,外地户籍病例诊断延迟期>24个月比例为66.7%,本地与外地户籍病例的诊断延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病例户籍与诊断延迟期情况 例

3 讨论

热带、亚热带地区麻风发病率较高与温暖潮湿的气候有关。由于麻风杆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段时间,加上炎热潮湿气候使人体皮肤暴露部位增多,使接触而感染麻风的机会增加[1]。佛山市南海区属亚热带地区,历史上是麻风的高流行区,1997年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的目标。1998-2018年南海区麻风的年平均发现率为0.03/105。较广东省年平均发现率0.13/105低[2]。总体而言,佛山市南海区麻风处于低流行水平,疫情整体平稳并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1998-2018年南海区麻风病例流动人口和本地人口比例略低于本地病例,而2011-2017年浙江省流动人口病例高达75.86%[9],南海区麻风疫情本地病例和外地病例差异不明显,预示本地疫情依然不能忽视;外地外地病例主要来自麻风疫情严重的湖南、四川,可能也与这些省是佛山市流动人口主要来源地有关。新发现病例的2级残疾是评价麻风防治的最重要指标之一[3,4],也是病例发现延迟的重要指标[5]。南海区麻风发现时2级畸残比为39.4%,远高于广东省2004-2013年的畸残比13.7%[2],较全国2011-2015年新发现病例中2级残疾比23.7%高[5];在1998-2018年南海区新发现病例发病至诊断的平均延迟期为67.35个月,远高于广东省2000-2010年新发麻风病例诊断26.37个月的平均延迟期[6],但与烟台市新发麻风患者诊断延迟(42.0个月)趋势接近[8]。南海区麻风进入低流行阶段后,麻风迟发现和漏诊比较普遍,主要原因可能有:公众对麻风知晓率低,基层医疗机构的皮肤科医生麻风诊断能力不足,缺乏麻风诊断意识。

在1998-2018年南海区95.45%的新发现病例是患者到皮肤科门诊就诊时发现,明显高于广西省2006-2015年门诊发现比例(58.17%)[7],皮肤科门诊是南海区发现麻风病例最主要的途径;在麻风长期低流行情况下,公众对麻风知识的重视程度很低,投入巨大人力和财力进行公众麻风防治知识宣传可能很难取得预想效果,因为95%以上的患者均通过皮肤科发现,今后的防治策略还是重点抓住基层皮肤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的培训,提高基层兼职麻防医生的麻风诊断能力,做好麻风症状监测工作。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线上会诊和远程会诊技术逐渐普及,能否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麻风防治,用信息提高传统麻风多级转诊的效率,减少疑似麻风患者脱失,提高早期发现率,继而降低发现时的畸残率,南海区今后将尝试运用互联网手段开展对麻风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麻风麻风病南海区
My New Teacher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What Do These People Do?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实验学校
佛山市南海区远山汽车设备有限公司
日本向麻风病患者道歉
浅谈麻风病
英国红松鼠携带麻风病菌株
消除麻风在行动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