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藁城区小麦节水品种示范试验效果与分析

2021-09-02姚振刚任红晓党风梅刘环环冯立辉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抗寒性冬小麦灌浆

王 贺 姚振刚 任红晓 郭 佳 党风梅 刘环环 冯立辉

(1.石家庄市藁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河北石家庄052160;2.石家庄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河北石家庄050051;3.石家庄市农机安全监理所 河北石家庄050051)

石家庄市藁城区是我国小麦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冀中南平原的典型生产区域。藁城地处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河北平原中南部,年平均气温12.5℃,年有效积温4 100℃,年日照时数2 711.4 h,日照率56.7%,年平均降水量494 mm,无霜期196 d[1]。灌溉用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2],冬小麦生育期内的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20%~30%[3]。地下水资源逐年减少和不断增加的需水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小麦又是一个主要的耗水作物[4]。因此,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和降水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小麦节水品种生育期内的节水抗旱性、丰产性和抗逆性等关键农艺性状,为在藁城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促进藁城区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农民增产增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9年在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梅花村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示范方内进行。试验田土质为壤土,灌排方便。试验地前茬作物为玉米。整地施肥前取0~20 cm土样,测定土壤pH为8.2,土壤有机质含量24.989 g/kg、全氮含量2.020 g/kg、硝态氮含量11 mg/kg、速效磷含量40.9 mg/kg、速效钾含量170 mg/kg。

1.2 供试品种

参试品种分别为中麦155、轮选103、农大399、石麦22、石4366、石麦26、石麦28、石农086、师栾02-1、科农2011、石农958、冀麦418、冀麦585、河农6049、河农6119、邯6172、邯麦19、邢麦6号、邢麦7号、邢麦13号、衡S29、衡观35、衡4399、衡6632、衡4444、济麦22、中信麦99、龙麦2号、婴泊700、万丰505、金麦66、藁优5766共计32个节水小麦品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2个品种设置32个小区,每个小区1亩。每个小区设2个灌水水平处理:处理1,春灌1水——起身末拔节水;处理2,春灌2水——起身末拔节水和抽穗扬花水。不设重复,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进行统一拌种,15 cm等行距机械播种。亩播种量除师栾02-1为8 kg,其他31个品种为13 kg。播种深度3~5 cm,示范方均旋耕2遍,播前播后2次镇压,亩施复合肥40 kg(N、P2O5、K2O含量比例为18∶22∶5,总养分含量≥45%)。

药剂防治病虫草害。春草秋治:喷施双氟磺草胺12 g/亩,唑草酮5 g/亩。春季“一喷综防”:喷施联苯菊酯17 m L/亩,胺鲜酯0.26 g/亩,己唑醇40 g/亩。 “一喷三防”:喷施吡虫啉10 g/亩,己唑醇10 g/亩,高效氯氟氰菊酯10 g/亩,磷酸二氢钾50 g/亩,芸苔素职20 mL/亩。拔节期和灌浆期,进行2次叶面喷施锌肥和硼肥,每次亩用量100 g。

1.4 田间布局

田间按照上述品种顺序种植(图1),试验地两端种植保护行。

图1 小麦品种顺序

2 结果与分析

2.1 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2019-2020年度冬小麦主要生长期(2019年10月上旬至2020年6月上旬)≥0℃的总积温为2 378.1℃,较上一年度同期多49.55℃;降水量为112 mm,较上一年度同期少0.4 mm;日照时数为1 578.2 h,较上一年度同期多201.52 h。从整个生育期看,积温和日照能满足冬小麦生长的需求;靠自然降水不能满足小麦整个生育期所需的水分,但本区水浇条件好,及时灌溉弥补了降水不足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不利条件。

2.1.1 播种—越冬前 (2019年10月上旬至12月上旬)由图2和表1可知,播种—越冬前期,≥0℃的总积温为505.7℃,较上一年同期少10.55℃;降水量7 mm,较上一年同期少21.8 mm;日照时数305.1 h,较上一年同期多29.5 h。该试验小麦品种在10月9日播种,此期气温适宜,农田土壤墒情好,冬小麦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造墒播种,实现了苗齐、苗匀、苗壮。总体来看,冬前积温与上一年基本持平,降水较少有利于根系下扎实现蹲苗。

2.1.2 越冬期(2019年12月中旬至2020年2月下旬)由图2和表1可知,这一时期≥0℃的总积温101.4℃,较上一年度同期多12.6℃;降水量14.9 mm,较上一年度同期多8.3 mm;日照时数为381.2 h,较上一年度同期多109 h。综合分析,越冬期气温偏高,试验田冬小麦未出现受冻现象,安全越冬。

2.1.3 返青—抽穗期(2020年3月上旬至4月下旬)由图2和表1可知,此期≥0℃的总积温746.2℃,较上一年同期偏少49.7℃;降水量18.2 mm,较上一年同期少34 mm;日照时数504.8 h,较上一年同期偏多24.62 h。但是在4月22日、4月23日连续2 d出现极端天气,温度低至3.7℃和4.9℃。小麦从返青开始,历经起身、拔节、孕穗、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此期是决定穗数、粒数、千粒重的重要时期,降水偏少再加上倒春寒,严重影响了试验区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及后期小麦的产量。

2.1.4 抽穗—成熟期(2020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由图2和表1可知,此期≥0℃的总积温1 024.8℃,较上一年同期偏多97.2℃;降水量71.9 mm,较上一年同期多47.1 mm;日照时数387.1 h,较上一年同期偏多38.4 h。5月是小麦开花灌浆期,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小麦抽穗开花的适宜温度为18~20℃,5月上中旬平均气温为20.5℃,利于小麦抽穗开花。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平均气温为26.15℃,期间日平均最低气温为15.3℃,高于冬小麦灌浆的下限(12~14℃);日平均气温维持在23.1~30.0℃,非常适宜冬小麦灌浆。

表1 2019-2020年度项目区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资料分析

图2 小麦生育期旬平均气温演变

2019-2020年度试验区越冬期积温足,光照适宜;冬小麦平均分蘖和次生根较上一年偏多,苗情好于上一年,冬小麦安全越冬。冬小麦返青后生长快速,苗情转化升级,群体发育明显多于常年,抽穗—成熟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灌浆期间,适宜的气象条件对小麦灌浆千粒重提高十分有利。

2.2 小麦节水品种展示试验群体茎蘖动态

由表2可知,各品种群体茎蘖数在生育前期均呈上升趋势,到达高峰后,分蘖出现两极分化(3月下旬),无效分蘖迅速消亡,小麦进入生殖生长。返青期、拔节期2个生育时期分蘖能力最强的品种是中麦155,单株平均分蘖数分别为6.6个、5.6个。32个参试品种的平均成穗率为56%。其中,中麦155、农大399、石麦26、石农086、石农958、河农6119、邯麦19、邢麦13号、衡S29、衡4399、衡6632、衡4444、济麦22、中信麦99、婴泊700、金麦66、藁优5766这17个参试品种的成穗率高于平均值,以济麦22成穗率最高,为64%,以石麦28成穗率最低,为45%。

表2 2019-2020年度小麦节水品种展示试验群体茎蘖动态

续表2

2.3 小麦节水品种展示试验的抗寒性分析

参试品种的抗寒性调查结果见表3。抗寒性方面,藁优5766冻害等级为重度,抽穗灌浆期抗寒性较差;师栾02-1、科农2011、冀麦585、邯6172冻害等级为中度,抽穗灌浆期抗寒性中等;剩余27个品种抽穗灌浆期冻害等级为轻度,抗寒性较强。

表3 2019-2020年度小麦节水品种展示试验的抗寒性

2.4 小麦节水品种展示试验产量构成分析

由表4可知,试验设置第2次浇水时间在抽穗扬花期间,所以2个浇水处理的试验小区亩穗数没有明显区别,因此对每个品种2次不同的浇水处理小区亩穗数只做了1次数据调查。亩穗数方面,石农958最多,为63.8万穗,其次是师栾02-1,为62万穗,两者差异不显著,亩穗数最少的为石麦28,为47.67万穗;穗粒数方面,石麦22、石4366、河农6119、衡S29、中信麦99这5个品种春浇一水和春浇二水穗粒数差异显著,剩余27个品种春浇一水和春浇二水穗粒数差异不显著;千粒重方面,参试的32个品种春浇一水和春浇二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邯麦19千粒重最重,为51.51 g,千粒重最轻的为师栾 02-1,为38.92 g。最终的产量水平,石4366、邢麦6号、邢麦7号、衡观35、衡4444、藁优5766这6个品种春浇一水和春浇二水的亩产差异显著,剩余26个品种春浇一水和春浇二水的亩产差异不显著。在32个参试品种中,河农6119春浇两水产量最多,为621.29 kg/亩,其次是石4366,为621.29 kg/亩,两者差异不显著,产量最少的是藁优5766,为323.28 kg/亩;春浇一水产量最多的同样是河农6119,为621.61 kg/亩,其次是衡S29,为586.72 kg/亩,两者差异显著,产量最少的同样是藁 优5766,为260.96 kg/亩。32个参试品种中,无论是春浇一水还是春浇二水亩产都在600 kg以上的只有河农6119,其在抗旱性、丰产性方面也优于其他品种,因此该品种适合在本区进一步推广示范。

表4 2019-2020年度小麦节水品种展示试验产量构成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1)2019-2020年度试验区小麦越冬期积温高于上一年度12.6℃,光照适宜;冬小麦平均分蘖和次生根较上一年度偏多,苗情好于上一年度,冬小麦安全越冬;冬小麦返青后生长快速,苗情转化升级,群体发育明显多于常年,但由于4月22~23日出现倒春寒天气,此时正值试验区小麦孕穗和抽穗的关键时期,造成试验区小麦品种出现冻害,穗粒数明显少于常年;抽穗—成熟期同期积温高于上一年度97.2℃、降水同期高于上一年度47.1 mm。因此灌浆期间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对小麦灌浆十分有利,千粒重明显高于常年。

(2)参试的32个节水小麦品种,生育进程差异不大,均可在藁城区正常生长和成熟。亩穗数方面,试验设置第2次浇水时间在抽穗扬花期间,所以2个浇水处理的试验小区亩穗数没有明显区别。大部分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最终产量差异不显著的原因:一是得益于参试品种本身具有很好的抗旱性、丰产性、综合抗逆性和适应性,二是在抽穗扬花期间5月上旬降水量达到70.7 mm,在小麦需水的关键时期为小麦提供了足够的水分。

(3)32个参试品种表现最差的是藁优5766,无论是春浇一水还是春浇二水产量表现都不佳,尤其是抗寒性方面表现较差;表现最好的是河农6119,无论是春浇一水还是春浇二水亩产都在600 kg以上,在抗旱性、丰产性、抗冻性方面优于其他品种,因此该品种适合在本区进一步推广示范。

猜你喜欢

抗寒性冬小麦灌浆
2022年山西省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西番莲不同种质资源抗寒性测定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冬小麦的秘密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浅谈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不误农时打好冬小麦春管“第一仗”
基于EMS诱变的晋麦90号小麦抗寒突变体创制
大面积超厚层灌浆料施工工艺
小满过麦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