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农药减量增效主要措施与建议
2021-09-02仲凤翔钱爱林林双喜梅爱中
仲凤翔 钱爱林 林双喜 梅爱中
(东台市植保植检站 江苏东台224200)
东台市地处江苏沿海中部,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4.4万hm2左右,粮油和果蔬生产规模位居江苏省前列,是全国产粮大县,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西瓜和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受气候条件、种植结构调整、病虫草抗性上升等因素影响,病虫发生日趋复杂,防治压力加大。为确保农作物生长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抓手,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强化病虫监测预警,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县建设,加快农药、药械升级换代,持续开展科学用药进万家行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 主要措施
1.1 建组织强监测,提高科学防控决策能力
1.1.1 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专门成立东台市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定期交流农药零增长工作情况,落实各项推进措施。各镇(区)成立相应的领导工作机制,明确分工、相互协作、齐抓共管。
1.1.2 建立重大病虫防控预案 每年年初制定重大病虫防控预案,明确防控思路和任务目标,制定各类病虫防控技术路线和保障措施,为防控重大病虫为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障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准则。
1.1.3 完善病虫监测网络 进一步完善市镇村农作物病虫三级监测网络,加快测报设备升级换代,新购进智能虫情测报灯、自动计数性诱捕器、高空测报灯等现代监测工具,及时、全面、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为科学制定防治对策、精确指导大面积防治提供依据。
1.2 抓宣传促培训,提高精准科学用药水平
1.2.1 开展专业技术培训 围绕精准科学用药、绿色防控、重大病虫防治等工作,以“科学用药进万家”为契机,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为目标,每年组织全市镇村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药经销商参加专题技术培训班,邀请省市专家教授讲解农药减量使用和病虫绿色防治技术,组织绿色防控典型示范户现身说法,分享农药减量使用的成功经验,6年来,举办农药减量技术培训65期,培训人员5 150人次,发放培训资料160.9万份。同时,加强与农干校等部门通力合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镇入村开展培训,提高农药减量使用技术覆盖面。到目前,东台市全部农业农村劳动力187 866人,累计培训107 379人,参训率为57.16%,其中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训率为95%
1.2.2 加强技术宣传推广 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在重大病虫防控关键时期及时在东台电视台、广播电台、东台日报等本级媒体宣传防治技术。同时,积极总结农药减量、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挖掘先进典型、整理相关工作动态,在各有关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造浓农药减量控害氛围。2015年以来,共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802次,网络宣传1 260次。
1.2.3 及时发布植保信息 2015年以来,累计发布植保信息184期,下发技术意见82期,通过12316手机短信、东台农业信息网、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微信公众号传递病虫信息457条,发放防治技术小方单148万份。促进技术覆盖率提升,提高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1.2.4 开展挂钩服务指导 全市所有植保技术人员分工到镇村,挂钩到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专业化植保服务组织,开展病虫调查监测,把握病虫发生动态,精准科学用药指导,及时组织防治,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平均每人每年跟踪服务指导不少于60次。
1.3 调药种换机械,提高病虫害防控效率
1.3.1 推广新型高效低用量低风险农药品种 在病虫害大面积防治上,淘汰含量低、用量大、抗性高、效果低的农药品种。2015年以前,小麦赤霉病的主体防治品种多·酮每亩用量为120~150 g,2016年开始逐步淘汰,2017年使用面积占防治面积的10%左右,2018年后全部淘汰,主体防治品种调整为戊唑·咪鲜胺、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戊唑醇,每亩用量均为40~60 g;甲维盐是防治夜蛾类、水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主体品种之一,大面积防治上淘汰了低含量的1%甲维盐,全面推广应用高含量的5.7%甲维盐及其复配剂;吡蚜酮是防治稻飞虱的主体品种之一,全面推广应用高含量吡蚜酮及其吡蚜酮复配剂。通过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的推广应用,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1.3.2 推广农药新剂型和增效助剂 在开展新药剂推广应用的同时,加快悬浮剂、水乳剂等环境友好型农药剂型和有机硅、激健、安融乐等高效助剂的宣传推广力度,逐步淘汰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对环境污染风险大的剂型,提高农药利用率,提高病虫防治效果。2017年前水稻稻瘟病防治的主体品种三环唑,以可湿性粉剂剂型为主,使用面积在80%以上,近2年加快了三环唑悬浮剂剂型的推广应用,现使用面积为稻瘟病防治面积的50%以上,可湿性粉剂逐步被淘汰。通过对东台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等农药销售单位调查测算,到2020年底悬浮剂等新剂型药剂应用覆盖面已达到83%(图1)。
图1 2015-2020年不同药剂剂型使用面积占比测算
1.3.3 推广高效施药机械 大力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及低容量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淘汰质量差、效率差、效果差的老式施药机械,提高工作效率、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充分利用上级财政对大型植保机械的补贴政策,提高植保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田大户的购机积极性,到2020年底,全市植保无人机拥有量达270架,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大型高效植保机930台,机器换人药械升级换代速度加快。
1.4 推广绿色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
1.4.1 推广一批技术集成模式 围绕农产品提质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目标,在病虫绿色防控上,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因地制宜熟化高效绿色防控技术,制定印发了水稻、小麦、玉米、西瓜、青椒、叶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等10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确保每个生态区有一套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绿色防控技术。
1.4.2 推广一批绿色防控产品 围绕绿色防控技术产品联合推介名录,推广应用“四诱”技术,通过田间投放黄(蓝)板、性诱捕器、安装杀虫灯、释放赤眼蜂、种植香根草,压降害虫发生基数,降低虫口发生密度,减轻防治压力;推广应用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短稳杆菌、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和高效低用量低风险农药,控制病虫发生危害。到2020年东台市绿色防控产品使用面积占比达到84.65%。
1.4.3 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 2015年以来,共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60个,核心区面积2 534 hm2,辐射区2.6万hm2,其中省级示范区20个、市级1个、县级示范区39个,涵盖全市粮食、瓜果蔬菜等10多个主导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作物品种。特别是2018-2020年,围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目标,按照“县有示范片、镇有示范方、村有示范户”原则,全面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行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应用,实现全市主要农作物全覆盖。2018年成功创评为江苏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2019年获评省绿色防控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成功创评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1.4.4 创响一批农产品品牌 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坚持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相融合,以示范区建设带动绿色品牌创建。全市共建成国家绿色食品基地73个,面积1.3万hm2,涉及13个作物品种;省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覆盖全市所有农业镇,面积3.72万hm2,涉及6个作物。2019年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目前,全市“溱禾”大米、“金满穗”大米、“三仓西瓜”“佳脆萝卜”等91家经营主体的品牌取得 “绿色食品”证书。“东台大米”“南沈灶青椒”“弶港甜叶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登记证书。
1.4.5 开展一批药剂试验示范 大力开展新药剂的引进,进行相关绿色防控产品田间试验研究与示范应用,2015年以来,在果蔬及特经作物上开展病虫草害新药剂试验示范301个,为新药剂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1.5 推行统防统治,提高科学防控覆盖面
2015年以来,东台市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涌现出许多10 hm2以上规模种植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开展统防统治十分有利。通过建立统防统治农药减量示范区,推行达标防治、对症用药和适时适量用药,提高统防统治示范效果。大力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在病虫防治环节上采取订单式服务和联防联治,解决一家一户 “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到2020年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285个,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且在农业农村部门备案的有70家。培育省“五有五好”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7家,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2家。据统计,2020年全市水稻、小麦、玉米病虫害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4.55万hm2次,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为62.16%。
1.6 强化政策引领,推动各项措施快速落实
2015年以来,东台市强化政策引领,充分利用各类项目资金支持,加大对专业化服务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加大绿色防控新技术示范推广、加快高效低用量低风险农药在重大病虫防治中应用、加快服务组织植保机械升级换代及农药剂零差率配供的补贴力度。据统计,2015年以来,东台市各类项目财政补贴资金逐年提高,到2020年累计补贴资金达6 378.94万元(图2),极大的推动了各项农药减量增效措施的快速落实。
图2 2015-2020年各类项目财政补贴资金统计
2 主要成效
2.1 农药使用量下降
据统计部门调查测算,2015年以来全市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到2020年全市农药使用量1 696 t,比2015年减少73 t,减少4.13%。其中,中高毒农药用量和杀虫剂用量下降更为明显,到2020年中高毒农药用量仅占3.68%、杀虫剂用量为27.75%。
2.2 绿色防控覆盖率提升
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颁发的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评价指标与统计方法(试行)》[农农(植保)(2019)1号]文件要求,在全市抽样调查和测算评价绿色防控覆盖率。到2020年,全市绿色防控平均覆盖率51.31%,高于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指标。
2.3 非化学防治措施比例提升
2015年以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应用面积逐年上升。据统计,2020年非化学防治措施应用面积41.82%,比2015年提高7.8个百分点。
2.4 农产品抽检合格率提升
2015年以来,东台市果蔬快速检测抽样352 800份,合格率100%,定量检测抽样3 033份,合格率99.90%;省厅抽样送检果蔬720份,合格率99.31%,稻谷135份,合格率100%。示范区农产品农药残留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指标要求。
3 问题与建议
3.1 坚持问题导向
3.1.1 病虫草情况发生变化,农药继续减量难度加大 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种植方式的改变,一些作物病虫草情况发生变化较大,突出的是稻田、麦田杂草草相变化大、抗性上升快,除草剂用量大。全市瓜菜种植常年在10万hm2次左右,设施栽培作物面积大,病害发生种类多,防治面广,用药次数难以降低。
3.1.2 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推广内生动力不强 目前东台市绿色防控工作的开展重点还是依靠项目扶持,特别是在生物、物理方面防控产品投入成本高,产品功能单一,药剂见效慢且防效不及化学农药,在项目实施中,通过政府采购免费发放给示范区种植主体的各类绿色防控产品,虽然在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上得到广泛认可,但大部分种植主体在选择防控措施的时候往往会从投入成本角度考虑,主动购买使用的积极性不高。
3.1.3 稻桑、菜桑混栽地区药剂选用矛盾大 东台市蚕桑面积大,稻桑、菜桑插花种植现象普遍,养蚕与治虫矛盾突出,农作物防治鳞翅目害虫时药剂选择余地小,效果好、用量少的高效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难以推广应用。布局的不合理严重制约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的推广,导致局部地区农药使用强度偏高。
3.1.4 零散小农户病虫防治组织化程度不高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小散户种植者文化程度偏低,劳动力严重老化,自主选药、科学用药水平偏低,存在乱加药、打保险药现象;加之,施药机械效率低、农药利用率低,保效与降量矛盾大。同时,由于土地零散,高性能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药械难以应用,特别是基础设施不健全的地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往往不愿涉足。
3.2 坚持绿色发展
以更高标准、更高起点,继续组织实施绿色防控示范县建设,打造更多各具特色、可复制、能推广的绿色防控示范区。针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试验示范科研攻关协作,储备技术后备力量。优化作物品种布局,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缓解不同作物间病虫防控矛盾。组织协调各类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到农作物病虫防治服务,引导高效植保机械扩大服务面积,加快机器替代人工,进一步提高东台市病虫防治的组织化程度。
3.3 强化政策扶持
进一步完善和出台植保服务组织规范有序发展的扶持政策,以及绿色防控产品、高效药械推广应用的财政扶持政策,为农药减量使用注入强大动力。不断发展壮大专业化服务组织,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农药利用率。
3.4 强化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绿色防控技术和科学用药知识,增强科学安全用药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围绕科学安全用药、绿色防控、重大病虫防治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普及科学安全用药和绿色防控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
3.5 强化目标考核
将目标考核作为落实各项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措施的重要抓手,建议政府将其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地;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阶段性任务目标,定期检查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充分发挥目标责任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农药减量增效各项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