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节质量控制在提升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价值

2021-09-02杨红菊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护患纠纷护理安全管理不良事件

杨红菊

【关键词】环节质量控制;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质量;不良事件;护患纠纷

血液透析室又名血液净化中心,主要是应用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1-2]。血液透析可将患者血液内的代谢废物清除,确保酸碱、电解质平衡,并排出患者血液中多余水分,其基本的原理包括超滤、渗透、弥散、对流。血液透析的设备包括水处理系统、透析机、透析器、透析液。虽然血液透析是现代治疗肾衰竭的常用方式,且疗效较好,但由于患者因血液透析和疾病原因导致其身体抵抗力过差,而整个治疗过程血液在体外循环,非常容易产生感染及各种意外,为了减少感染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要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环节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预防感染,并应用计划性、科学性的过程控制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对感染和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预防[3]。本文针对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血液透析室接收的220例患者,予以其环节质量控制,报告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0 例于2019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和家属均同意此次实验,根据抽签法分组,为控制组(n=110) 和常规组(n=110)。控制组64 例男性、46 例女性,年龄32~69 岁,平均年龄(50.32±8.79) 岁,本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5~49 岁,平均年龄(37.27±3.71) 岁,其中本科7 名、专科3 名;常规组65 例男性、45 例女性,年龄31~70 岁,平均年龄(50.68±8.48) 岁,本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6~48 岁,平均年龄(37.49±3.66) 岁,其中本科7 名、专科3 名。对比两组样本资料,没有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选择常规护理管理。控制组选择环节质量控制,具体方法如下:①无菌原则:所有操作需遵循无菌原则,并监控重点环节。②手卫生原则:所有人员进行七步洗手法培训,并在洗手池等处粘贴洗手法的分解图,加强洗手的受重视程度,感控人员不定期督查,发现问题当场指出即刻纠正。③静脉注射用药品使用流程改进:严格按规范实行门诊透析患者用药管理,所有药物严禁患者自带,为方便患者配药及携带,与药剂科协调改变发药模式,定制特制药牌替代药物,患者每次透析所需药物由护士统一到药房领取并在治疗室配置,以此杜绝患者自带药品导致的储藏方式不正确而致药物失效、携带导致的药品损坏等意外发生。避免对患者造成影响。④流程改进:压缩现有服务流程,去除多余环节,提供不同的门诊预约,并加强预约管理,降低失约的出现;在相关位置放置醒目的警示牌和路标牌,可为行动不便者配置轮椅,优化候诊及预检分诊流程,使得患者在候诊也能有事可做,减少患者烦躁心理的产生;若患者需做多项检查,按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检查时间,依托透析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叫号功能,使其满足患者公平排队的需求,还能兼顾到某些优先人群;相关人员要定期培训,加强其专业技能,规范其语言,面对患者时要语气温和、态度诚恳、热情。⑤消毒隔离:每班透析结束后及时清扫垃圾,湿式清扫和消毒透析室地面,严格执行清场,每班透析结束开窗通风30 min,并对室内空气消毒,1 h/ 次。

1.3指标观察 评估常规组、控制组血液透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①不良事件:导管感染、透析中出血、脱管、仪器故障,总发生率为上述四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之和。②护理质量:主要评价专业技能、医患关系、医疗环境和服务态度等四个方面,每个方面以100 分为满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③护理满意度:通过不记名投票的形式为患者开展满意度测评,以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在SPSS19.0 中输入全部样本资料,并实施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 护理质量) 检验方式为t,表示形式为x±s;计数资料( 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 检验方式为χ2,表示形式为例(%)。P<0.05 说明数据有统计学方面的差异,存在可分析的价值。

2 结果

2.1 评估两组患者血液透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控制组的血液透析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 控制组专业技能、医患关系、医疗环境、服务态度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2.3 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 控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血液透析室内的患者多为肾损伤、肾衰竭者,血液透析是为了对此类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目的[4]。但是在血液透析的实际实施过程中,会因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出现不良事件,例如血液透析的液体转换成血液的总量约为150L,多数透析患者的血液透析时间很长,而且还要反复地开展动静脉内瘘穿刺和深静脉置管;医疗废物中残留的分泌物、血液易导致细菌滋生;患者自身机体的免疫能力过差,多数患者会有贫血、营养不良的情况存在;护理人员一般是1天2~3班,人员的更换频率比较快。上述因素均会诱发不良事件产生,再加上血液透析不同于其他医疗操作,对于相关人员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其具备极强的工作专业性,还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意识,且经常会面临各种突发状况,医护人员要具备很强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能力,同时此科室的工作较为繁重,医护人员的身体和精神均需要承受较大压力,易出现纰漏,而这会直接影响到患者,不仅影响其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引发医疗纠纷。

随着现代人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人们的保健意识也越来越高,对于医疗的护理管理工作也更加重视,这对于当前的医疗护理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血液透析室,为了减少感染等事件的产生几率,更需要实行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5]。预防是环节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此模式主要是对过程与环节进行强化控制,确保所有的护理管理工作可以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科学性的实施,其重点为关键环节,重心为临床,通过及早地发现问题并予以科学、有效的对策对问题进行处理,从而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得护理管理可实现可持续性的循环。应用环节质量控制之后,可转变医护人员依靠自身感觉和经验的做事习惯,使其判断力、观察力、理解力均能得到显著的提升,降低科室内患者产生感染等事件的几率,提升血液透析的效果,患者与家属也更认可此模式,因此具有实用价值。

经本次实验发现:控制组的血液透析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0.90%,低于常规组29.09%,差异显著(P<0.05),此次实验数据与饶正莲[7]的实验数据相近,在她的实验文章中,患者接受有效护理安全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7.32%(3/41),说明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血液透析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中环节质量控制就是将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优化环节操作,进而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控制组专业技能、医患关系、医疗环境、服务态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控制组护理满意度95.45%,高于常规组79.09%,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指标数据与朱虹[8]等人的实验数据相近,在他们的实验文章中,患者接受环節质量控制护理管理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达96.00%(96/100),说明环节质量控制能有效完善护理缺陷,满足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对减少医疗纠纷,维护护患关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室开展环节质量控制后的效果颇佳,护理质量有显著提升,不良事件的产生几率明显降低,患者也更认可此护理管理的模式,可推广。

猜你喜欢

护患纠纷护理安全管理不良事件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
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传染病重症护理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研究
我院125例住院患者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结核内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分析
护理安全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实施应用效果分析
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的施行意义探析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关于对护患沟通的几点体会分析
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与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