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2021-09-02孙健
孙健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真武汤;血府逐瘀汤;心功能;血浆脑钠素
近些年,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冠心病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冠状动脉硬化使得患者心肌细胞缺血缺氧,造成心肌损害。该疾病具有渐进性、隐匿性以及全身性等特点,当血管、冠状动脉硬化侵蚀加重,便会引发多种心血管相关的疾病[1-2]。慢性心力衰竭就是冠心病的并发症之一,该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通常情况下,在患病之后,患者会出现肺、肝、肾等各个器官的功能不全,典型症状是体液的潴留、水肿以及外周的水肿、呼吸困难、乏力、运动的耐力下降,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并降低其生活质量。随着心力衰竭病程的延长可发展成难以治愈型结构性心脏病,所以能够及时、有效的治疗极为重要[3]。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观察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 例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8例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65~79岁,均龄(72.52±1.03)岁,病程1~7 年,平均病程(3.58±1.23) 年,心功能分级:18 例Ⅰ级、24例Ⅱ级、11 例Ⅲ级、5 例Ⅳ级;研究组62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65~80岁,均龄(72.65±1.3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85±1.34) 年,心功能分级:19例Ⅰ级、23 例Ⅱ级、13例Ⅲ级、7例Ⅳ级,对比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7)》有关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足45%;中医学辨证诊断标准:主症:心悸、喘促、乏力,次症:尿少、咳痰、咳嗽、浮肿、畏寒、口唇青紫;脉象:脉沉细或者结代;舌象:舌体肥大、舌质紫暗、苔白。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配合。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者,恶心肿瘤者,对使用药物有过敏反应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常用药物及方法如下:口服呋塞米片,每次20 mg,每日1 次;口服螺内酯片,20 mg/ 次,1 次/d;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 次,每日1次于晚上服用;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47.5 mg,1 次/d;口服地高辛片,0.25 mg/ 次,1 次/d;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 mg/ 次,1 次/d。
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药汤剂真武汤和血府逐瘀汤辨证加减治疗。配方如下:桔梗、枳壳、炮附片、赤芍、红花、桃仁、柴胡、川芎、当归、生当归各10 g,白术、茯苓、生姜各15 g,川牛膝20 g,炙甘草6 g,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加减治疗,对于阴虚患者增加10 g 五味子以及15 g 麦冬,对于水肿较为明显的患者增加12 g 炒柏子仁及15 g 汉防己,对于存在心绞痛症状者增加10 g 薤白及15 g 瓜蒌,均用水煎煮取其汤汁,口服,1 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 左室射血分数)、LVESV(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及LVEDV(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②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评价标准:心功能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改善2 级以上且喘促等症状消失为疗效显著;心功能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改善1 级以上且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为病情好转;临床症状未改善,心功能检测指标未恢复正常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疗效显著率加病情好转率。③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④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 端B 型钠尿肽前体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版本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型数据用x±s 表示,用t 值检验;计数型数据用例(%) 表示,用χ2 检验。P<0.05 代表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 如表1 所示,干预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LVEF、LVESV 及LVEDV 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 如表2 所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如表3 所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4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 水平 如表4 所示,治疗前两组患者BNP 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 端B 型钠尿肽前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当患者体内脂质代谢功能异常、血液脂质含量较高并聚积在动脉血管内膜上,时间久了就会形成粥样白色斑块,临床也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若血液不能正常回流入心脏,就会发生循环淤血的情况,进而引发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包括乏力、下肢水肿、呼吸困难等,该疾病易复发,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若治疗及时且有效对其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4-5]。常规西医治疗多以血管扩张药物、利尿剂、强心剂等药物缓解其临床症状,但长期服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远期效果并不好。
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中医治疗疾病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及机体功能选用适宜的药物,治疗更具有针对性。中医学中将冠心病纳入胸痹、喘症、惊悸的范畴,而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患者心脉瘀阻、心气虚、血运无力等原因所致,治疗则应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原则[6]。真武汤中炮附片可温肾助阳,白术能燥湿健脾,茯苓与芍药可淡渗利水、去水散恶血,生姜可宣散水气;血府逐瘀汤中枳壳可理气宽中,桔梗能开肺气,川牛膝可通利血脉,诸药合用可消水肿、补元气,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效,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7]。
本次研究中采用中医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检测优于对照组(t=3.8778、12.3119、12.9026,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7720,P<0.05);研究组用药后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χ2=4.3806,P<0.05);研究组BNP 水平低于對照组(t=3.8317,P<0.05)。
综上所述,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其心功能指标与血浆BNP 水平,缓解胸闷、水肿、喘促等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交西医治疗要少,建议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