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渗透
2021-09-01李祥勋
李祥勋
摘 要:美术教学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但美术课程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重视,其与体育、音乐等一样属于附属学科,其课时甚至会被一些“主科”所占用。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初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美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责任感,探索创造性思维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渗透策略,以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初中教育;美术教学;渗透策略
中圖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9-01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9.077
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新学习观念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学习深层次知识的提高阶段。艺术与创造密不可分,美术课程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具有积极的价值,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在遵循其发展特性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不少初中的美术教育仍停留在基础的模仿和临摹阶段,教师通常会从静物素描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过渡到人体素描,这种教学模式从方向上来讲是正确的,但不宜单一、长久使用。教师应引入多样化的美术知识与技法,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另外,美术创作不仅仅是对现实世界的描绘与复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理论与新理念,引导学生不断升华自己的作品价值。
一、优化教学条件,完善教师的创造性思维
完备的教学设施能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目前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大,各初中的教学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多媒体设备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要想从根本上优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仅靠这些硬件设施是远远不够的,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网络图书资料库,并致力于打造艺术性教学环境,以刺激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井盖涂鸦、校园雕塑设计、校服校徽设计等活动中,让学生在娱乐和创新中提高自身的美术学习水平。设计是造物活动的预先计划,也是基于美术艺术发展而来的技术型创作与创意活动,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但我国高等院校的美术课程体系以素描、色彩、国画、油画为主要内容,大部分初中美术教师都未接受过专业的设计学习。基于此,学校应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增强其设计理论知识储备,并提高其设计应用技能,以推动美术课程改革进程。另一方面,只有教师具备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思维与能力,才能有效感染学生,增强其思维活力。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以不变应万变”的落后教学模式,将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当调整,努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初中美术教学中,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但素描学习整体来说较为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为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静物进行构图,同时要渗透构图法则与知识,这样不仅能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能有效提高其构图能力。
二、优化师生关系,构建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确保各项美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教育观,从平等的角度出发与学生进行友好相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简单依据成绩将学生区别对待,这样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育改革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独立、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教师应转变以往在课堂中的绝对权威地位,积极探索与学生互动的有效策略,并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以实现师生情感的深入交流。如果教师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一板一眼地向学生渗透美术知识,讲解创作技巧,不仅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很难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充分领会美术的美感与艺术性。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独特见解,即使其想法是荒谬、搞笑的,也要坚持开明的态度,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引导学生说出这一想法的产生原因。在美术鉴赏中,学生的理解与见解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积极思考的过程。另外,教师还可引入角色互换教育法,每堂课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讲解基础知识或美术作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真正自由的美术天地。
三、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初中美术课时有限,教学内容主要依靠美术教材,但书本知识毕竟有限,要想实现学生的思维拓展,教师必须积极引入创新性、先进性、开放性、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手机壳设计、电脑壁纸绘制等活动,以突出美术教学的审美实用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仅靠一味地临摹他人的美术作品很容易造成故步自封的局面。在艺术创作中,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教师应着力构建系统化、全方位的思维训练体系,以实现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创造性思维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小类:一是联想思维,指的是通过观察某一事物而联想到另一事物,通常建立在美术创作者的逻辑思维和生活经验之上,但初中生在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均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强化联想训练,提前准备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道具,让学生认真观察其形状、性质、大小、状态,然后开拓思路,大胆说出与之相关联的事物;二是灵感思维,这是一种不稳定的思维形式,常在潜意识或无意识中产生,所以灵感思维训练也不能刻意而为之,教师应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引导其通过长时间专注思考而提高自身的思维活跃度,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灵感涌现时,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三是发散思维,它具有求异性、宽泛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思维情境,并让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从人、事、物多个角度出发进行美术创作,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积累可用素材,进而为艺术创新打下良好基础;最后是聚合思维,它趋于逻辑思维的形式,与发散思维能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初中生虽然想象力丰富,但身心发展尚不成熟,仅靠发散思维很难顺利完成创新过程,所以教师要强化学生逻辑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的创新作品以规整的逻辑形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