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臭氧污染闭环管理
2021-09-01路艳艳周佩德
路艳艳?周佩德
近年来,夏季臭氧污染呈现出早发、频发、多发、高发的特点,已经升级为大气污染治理关注的新焦点。“向夏季臭氧污染要优良天”已成为多地政府部门的共识。笔者认为,强化臭氧污染闭环管理,应当关口前移,联防联控,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环境治理的获得感、幸福感。
聚焦源头把控,
将臭氧增量压下来
臭氧的前体物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臭氧管控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准备。优化产业布局。当前我国大气污染表现为以PM2.5 和臭氧为特征污染物的复合型污染。为此,应立足地方特色,将臭氧控制纳入区域产业布局规划,防止“方向不明决心大、目标不清干劲足”,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严格落实负面清单准入要求,推进高质量发展。强化科学治理。例如,VOCs来源复杂,污染物种类繁多。因此,各地应要遵循客观规律,根据本地工业源、交通源、农业源、生活源VOCs 的排放特征,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对臭氧成因机理的研究,探索制定VOCs总量减排目标, 评估减排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特别是对臭氧和PM2.5 的改善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并逐步完善减排经验。同时,要加强VOCs 污染治理设备科学研究,服务于国内广阔的VOCs 治理市场。坚持源头削减。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终端治理”的VOCs 污染控制条款。因此,管控过程中应完善源头防控机制和开展相关必要研究,如使用低VOCs 的原辅材料、对无组织排放的VOCs 进行系统收集和治理等,实际证明对VOCs 减排效果显著。
聚焦联防联控,
将臭氧“流量”降下来
目前,有些地方急功近利,夏季来临时不管本地的VOCs排放来自哪些行业、哪些环节、排放量有多大,一律采取“一刀切”方式,对不同类型、不同质量、不同污染物排放企业,实施千篇一律的停限产和错峰生产措施,企业反响强烈。因此,治理臭氧污染必须精准施策。一是科学排查,治理对象精准。各地要聘请大气环境质量管控第三方技术服务专家团队,参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技术规范》等规范要求,通过激光雷达、VOCs走航服务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科学的溯源模型对辖区大气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开展O3组分的分析,结合VOCs 117种因子进行源解析,精准锁定臭氧的来源成因、前体物源清单、VOCs减排技术,绘制更加全面的臭氧污染防治地图,为“靶向治疗”提供数据支撑。
二要因地制宜,治理方案精准。由于臭氧生成机理复杂,和前体物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响应关系,特别需要在科学研究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减排规划,对VOCs和NOx进行协同控制。推行“政府开方,企业买药”治理模式,委托第三方专家团队对重点企业逐一把脉会诊、“对症下药”,“一厂一策”编制VOCs和NOx综合治理方案。该强制应急减排的绝不迁就、该淘汰落后工艺的绝不含糊,全面对标对表,开展深度治理,绝不让好措施变成纸上谈兵,努力破解臭氧怎么治的问题,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要全面禁止新上经实践检验效果不满足要求的臭氧氧化脱硝技术设施。
三要联防联控,确保措施精准。区域臭氧污染既有当地的大气光化学反应过程,又有区域传输对臭氧污染的贡献。因此,简单地控制一地一时的污染排放无法有效实现臭氧污染防治的目标,必须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建立更广泛的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大环保”工作格局。依托科技手段,应用数智环境系统,加强环境数据整合,服务大气调度、科研、应急。加大走航觀测、雷达扫描等成熟科技手段推广运用;探索利用公共资源(如:出租车、公交车等)进行移动监测,辅以大数据分析来进行污染源溯源跟踪,给污染源排查提供更多的途径。
聚焦民声民意,
将臭氧总量控起来
始终坚持目标导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探索制定VOCs总量减排目标, 科学评估减排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并逐步推广和完善减排经验。完善相关行业VOCs 排放系数,建立高精度VOCs 源排放清单,支撑对污染源分级控制。以实施VOCs排污许可制度为抓手,压实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集群的排污单位主体责任。与此同时,完善激励措施。为调动企业依法治污积极性,可在实施夏季臭氧污染防控错时生产期间,对秋冬季达到生态环境部绩效评级A级和引领性的企业,落实“不停产、不限产、不错时、不打扰”的优待政策,评为C级及以下和非引领的企业应实行错峰生产和作业。强化目标导向。构建政府主导、部门监管、企业主责、专家帮扶、科研评估、媒体监督的VOCs防控机制。把臭氧纳入环境监测、环境监察范畴,在现有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基础上,加密重点区域臭氧监测点位建设,升级原有大气污染监测系统,力争有效控制臭氧污染。通过站点数据分析和臭氧形势研判,形成准确的臭氧污染快报、周报和月报,准确评估臭氧污染发展趋势和治理效果,确保治理效果与群众的切身感受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