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城市未来之辩

2021-09-01黄琳戴晟昱

瞭望东方周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数智杭州大脑

黄琳 戴晟昱

7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王坚博士作主题演讲(浙大城市学院城市大脑研究院供图)

2021年的杭州有两个“年”:数智攻坚年、狠抓落实年。2021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就向杭州发出动员令:今年要以“学改转优”为主题开展数智攻坚年和狠抓落实年活动。

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是其中核心内容之一。

7月29日,一场主题为“数智城市: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的学术研讨会在浙大城市学院举行。让城市更精彩,让人民更幸福——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技术、法律、城市治理等要素如何协同并进?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数智城市的未来进行了相关“规划”。

王坚:让社会公共资源得到最大有效的使用

王坚认为,中国未必在数字技术的“ 原始创新”上领先,却最有可能实现城市的数字化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是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王坚在不少场合解释并强调:城市大脑是未来城市的基础设施。

王坚认为,作为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地方,城市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发明。而城市大脑是杭州的创新,是“从无到0”的突破,即“一个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慢慢探索的过程”。他强调,城市大脑不同于智慧城市,也不是人工智能的问题,而是一个发展到今天的城市“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技术体系、应该有一个什么样基础设施的问题”。

在王坚眼中,今天的城市是“被极其碎片化的,城市里的各种功能各守一隅,缺乏协同。我们需要有一个机制,让整个城市成为一个整体。城市大脑就是这个机制。城市大脑的出现是城市进化的产物,某种意义上跟技术无关”。

王坚说,城市大脑最早的出发点,就是社会公共资源的有效使用,“当城市有那么多人进去的时候,它对社会公共资源有效使用的要求是更高的……数字化做完以后,最后站在技术角度来看这个事情,就是让社会公共资源得到最大效率的使用。”

在王坚看来,城市大脑不是一个单项技术的创新,而是蕴含着完整的技术体系。云计算是这个技术体系的基础。而纵观人类的技术发展史,尽管欧洲发明了电,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电气化却是在美国纽约完成的。王坚认为,中国未必在数字技术的“原始創新”上领先,却最有可能实现城市的数字化转型,他相信,“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城市数字化将会在中国完成,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机会。”

郑磊:数字治理需要填空与留白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提到数字政府建设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用一些数字化的手段“刚性嵌入、强行取代”,某些时候,为了创造一个场景去开发一个App,结果老百姓也不受用,基层也不爱用,“创造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大”。

“我们反思一下:有多少个应用是可以放在这个框架里的?”郑磊问。

在面对需求导向时,要清楚真正的需求是什么?郑磊说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智慧政府的规划,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调研上,剩下三分之二的时间被用在文字上,“精力全部花在文字上,要改十几版,因为文字要出亮点”。

“我们是不是真正建了一些跨域的,以用户问题导向出发的场景,还是仍从部门条线领域出发的碎片化场景?到底有没有真问题,有没有真需求?”郑磊认为,我们要从真正的场景出发,从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出发解决一些小问题,然后把所有的小问题自下而上地去搭建起来,最后形成一个整体的设计。

而城市的数字化改革,他认为有两个基本需求:一个是技术,技术在不断加速,不断迭代;另一个桨是制度,制度改革、制度转型,包括理念、模式、规则、体系等。

郑磊号召数字治理要填空与留白。

填空填什么?一是需求和问题导向;二是制度规则的建设,而不仅是技术的投入。三是成本收益考量,即做这件事情的成本和收益是不是成正比,“成本收益考量,包括要给人的智慧和人的情感留一些位置,不能只是让机器的智慧占领我们人类城市。”

留白留什么?郑磊说,留给人的意愿、给人的尊严,包括隐私的问题,人的选择权的问题等。同时,给市场和社会留一些空间,也给田园和自然留一些空间。

罗卫东:未来城市需要人性和技术相互匹配

数据是流动变化的,是冰冷隔离的,是沉默不语的,如何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把它们唤醒、聚集、贯通……跨越信息鸿沟,赋能城市治理,最终让城市生活走向美好,这是城市数字化建设或改革的题中之义。

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等全面展开,对于其边界的讨论不绝于耳。在杭州这场聚焦数智城市的学术会议上,郑州暴雨中的技术“失联”成为专家们数次提及的案例。如何定义技术和城市的关系?数字之于城市治理的边界是什么?技术如何有温度,技术向善又如何成为必然?这些都是数字赋能城市亟需面对的问题。

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章琪说,数字化改革不是简单等同于信息化建设,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进行流程再造和制度重塑。他认为,城市病的本质是城市的供给和需求失衡,“数据治理像一个收纳盒,在某个固定的时空里面,把冗余通通归位,解决了资源归位、供需对接这些问题。”

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 黄宗治/摄)

杭州云栖工程院首席科学家黎珍辉带来了“此智能非彼智能”的重要命题,“人工智能从第一天产生开始解的是人能解的问题,而城市智能从一开始解的则是人解不了的城市问题。”她认为,城市大脑最重要的一个技术是中枢系统。有了这个中枢系统,眼晴和手脚就可以协调起来,行动自如;但这还不够,要跳出好的舞蹈,还需要更高级的协调,是需要智能的,这就是城市智能。在黎珍辉看来,城市智能最大的一个命题是:有没有可能用今天10%的资源支撑今天城市的发展?

数智城市的使命之一,在于打通数字信息的壁垒,最终服务于人。中科院计算所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楚良表示:技术只是一个赋能者,不是一个决策者;“城市大脑是一个设施,它用它的中枢、应用场景和数字驾驶舱,来对这些原创的数据经过分析,产生原生数据以后,为城市治理者提供一个决策的依据。”

郑磊则认为,有些城市治理问题的出现,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技术没有被真正用起来,或者没有被用好。”他说,比如,基层在最关键的时候才是“大脑”,换句话说,“当基层肉眼只能看到局部,不知道全部的时候,我们的数据就要向基层赋能,让他能做决定。”

全国政协委员、浙大城市学院校长、杭州城市大脑研究院院长罗卫东表示,城市整个作为一个形态和文明的存在,包含很多层面的内容,首先是生活城市里的人的舒适感、便利、人性化、安全等,所有我们所追求的幸福生活的基本价值层面,都包容在里面。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城市经历过战争、灾害,但它还是靠人的力量建起来了,这些经历也是一个修补bug的过程。

“城市文明是靠人性和技术共同来构建的,这是很重要的‘两条腿,未来城市也要在这两个方向来进行匹配。”罗卫东说。

猜你喜欢

数智杭州大脑
“数智”时代会计教育重构:供需矛盾与要素创新
“数智”时代高职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数智”助力城市算好资源账
攀云赋智,宗申动力抢抓“数智”新风口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杭州旧影
最强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