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NLR 和PLR 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1-09-01杜晶晶王桂琴
杜晶晶, 王桂琴
(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免疫教研室,山西 太原 030001)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由自身免疫介导的一种高度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国人群SS发病率为0.29%~0.77%,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9,且好发于40~50岁中年女性[1]。目前,普遍认为感染与SS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由环境或遗传因素导致的慢性炎症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个共同特征。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评估SS疾病活动度的2种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并不能准确反映SS的病情,SS疾病活动指数(Sjogren's syndrome disease activity index,ESSDAI)也有一定的主观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作为新的炎症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炎症及免疫状态。本研究拟探讨NLR、PLR在SS疾病活动度评估中的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山西白求恩医院住院治疗的SS患者81例,其中女73例、男8例,年龄(55±13)岁。所有原发性SS患者均根据2002年欧美共识小组[2]SS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采用ESSDAI进行疾病活动度评分,根据评分将SS患者分为2个亚组:≥5分纳入活动组(35例),<5分纳入缓解组(46例)。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血液或淋巴系统疾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感染、输血等。另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3名、女27名,年龄(51±11)岁。
1.2 研究方法
收集81例S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相关实验室数据(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CRP、ESR、白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类风湿因子、C3、C4)。计算NLR、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M)[四分位数(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U检验;正态分布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NLR和PLR判断SS疾病活动情况的价值。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S组与健康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
SS组与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组单核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NLR、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RP、ESR、类风湿因子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C3、C4、淋巴细胞、白蛋白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SS组与健康对照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2.2 活动组与缓解组各项指标比较
活动组与缓解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NLR、PLR、CRP、ESR、ESSDAI显著高于缓解组,白蛋白显著低于缓解组(P<0.01);活动组与缓解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类风湿因子、红细胞分布宽度、C3、C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活动组与缓解组各项指标比较
续表2
2.3 SS患者各项指标相关性分析
SS患者NLR与CRP、ESSDAI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NLR与ESR无相关性;PLR与白蛋白、ESR无相关性,与CRP、ESSDAI呈正相关。见表3。
表3 SS患者各项指标相关性
2.4 SS患者NLR、PLR评估疾病活动度的性能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为0.770,最佳临界值3.18,诊断SS疾病活动度的敏感性为68.6%、特异性为73.9%;PLR的曲线下面积为0.675,最佳临界值为170.14,诊断SS疾病活动度的敏感性为57.1%、特异性为71.7%;NLR比PLR能更准确地判断SS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见表4、图1。
表4 NLR、PLR判断SS疾病活动情况的效能
图1 NLR、PLR判断SS疾病活动情况的ROC曲线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遗传、环境、感染因素的相互作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3],SS作为三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也有以上特征。有研究结果显示,SS与感染相关[4],但缺乏各种感染性因素导致SS的直接证据。ESR受年龄、性别、贫血、纤维蛋白原、高球蛋白血症、血浆黏度等影响,可反映几周内的疾病活动性[5];CRP受上诉因素干扰较小,可反映疾病的短期变化[6]。有学者指出:中性粒细胞逐步减少、淋巴细胞逐步增多与全身炎症反应、临床症状缓解是同步发生的,如中性粒细胞增多与淋巴细胞减少持续1周以上,机体会发生严重且不可逆的并发症,其比值越高,机体炎症稳态就越有可能被破坏[7]。NLR、PLR升高已被证实与多种肿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不良预后有关[8-10],NLR、PLR越高,预后越差。多项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相关研究结果表明,NLR、PLR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1]、类风湿性关节炎[12]、银屑病[13]等疾病活动度的评价指标,且与炎症指标CRP、ESR呈正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S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NLR、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中1项或2项参数可能异常,但这些指标仅能鉴别是否患病,对患者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不大。本研究结果显示,SS组NLR、PLR升高,提示这2项指标与SS患者体内慢性炎症状态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活动组NLR、PLR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P<0.01),NLR、PLR与ESSDAI和CRP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HU等[14]和YANG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SS组与健康对照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活动组与缓解组这2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S的炎症趋势有可能引起患者体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失衡,进而增强红细胞异质性。
本研究NLR、PLR与CRP、ESSDAI呈正相关,NLR判断SS疾病活动的效能高于PLR,提示NLR能更有效地判断SS患者的疾病活动情况,且特异性强,与张璐等[16]PLR诊断特异性大于NLR的结论不同,可能是选择人群不同所致。NLR升高可能是SS患者体内各种类型淋巴细胞减少,使易感因素升高导致的。SS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缺陷,CD4+T淋巴细胞减少、自然杀伤细胞杀伤自体淋巴细胞、B细胞异常活化都会增加患者的易感性[17]。SS患者易合并血液系统受累,发生率为10%~24%[18],尤其是血小板减少SS患者的抗干燥综合征抗体、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更易出现阳性[19],因此PLR能综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这2个因素评估SS患者疾病活动度。本研究中,SS患者白蛋白与NLR呈负相关,可能与体内自身抗体增多导致肝脏产生的球蛋白增多,抑制了白蛋白的产生有关;也可能是增多的球蛋白沉积于肾脏,对肾小球滤过膜造成损伤,使白蛋白由尿液排出,导致白蛋白降低[20]。
总之,NLR、PLR可通过外周血血常规检测获得,经济、实用、省时、创伤小、可操作性强,对诊断SS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SS疾病活动度评估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