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艺在“服装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01李敏慧
李敏慧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飞机维修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5105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因此要高度重视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确保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1]。2020年8月广东省教育厅积极贯彻《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教师〔2016〕10 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举办了“2020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紧缺领域教师技术技能传承创新 (岭南特色纺织服装类国培)”,承办方为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时间共28天, 168学时;共有5门课程:“雷州陶瓷技艺传承与实践”“蒲草编织技艺传承与实践”“岭南文化创新设计实践”“岭南特色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扎染艺术”。其中,蒲草编织和扎染两种非遗技艺可尝试应用于“服装材料”课程教学,以提高课堂趣味性和改善教学效果。
一、 “服装材料”课程教学现状
1. 学生难以理解复杂的织物结构
传统的“服装材料”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单向讲授知识为主,主要按面料的生产加工过程讲述服装材料,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导致学习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热情较低。另外,“服装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源于纺织学科,没有根据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特点进行优化,内容偏重于理工科方向[2]。高职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的数理化等相关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特别是在学习机织物面料结构时常感到困惑,学习效率低,对知识的掌握度差。服装材料类教材一般有9章或10章内容,前3章内容分别为服装材料绪论、纺织纤维、纱线。在讲解纤维和纱线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真实的纤维和纱线材料,通过实物观察、触摸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拆解纱线进行学习,直观地了解纤维、纱线等外观及结构性能。但进入织物结构内容学习时,通常情况下教师通过PPT讲授机织物的构成。织物结构是指在织物内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浮沉的规律,经纱浮在纬纱上时,在意匠纸的方格上画一个符号,表示经组织点,不画符号的方格表示纬组织点(图1)。PPT中通常配有各种织物组织的意匠纸方格示意图,高职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大多数学生表示难以理解。
图1 用意匠纸的方格描绘织物组织
2. 学生缺少织物染整的实践训练
“服装材料”课程涉及内容多,从纺织纤维、纱线、织物、染整到服装材料,课程考核通常侧重于理论知识,一般采用笔试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考核形式往往会引导学生单纯地记住知识点,而难以提高学生的服装材料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学生在课程考试时可以背出机织物和针织物的本质区别,但进入面料市场后却难以分辨这两种织物。高职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甚至存在抗拒心理。在进行“织物染整”章节教学时,教师通过简单易懂的流程图讲授织物的染整过程(图2),再讲解各工序的特点,知识点多,学生容易忘记。
图2 织物的染整过程
此外,不少学生认为“服装材料”课程用处不大,从而忽视该课程的学习,他们更愿意学习“服装款式设计”或“服装结构设计”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实际上“服装材料”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后续“立体裁剪”“服装设计”“服装工艺”等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难以理解复杂的织物结构、缺少织物染整实践训练等现状,导致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服装材料”课程学习意愿低、能力弱。
二、 非遗技艺引入“服装材料”课程教学的探索
笔者受益于“广东省2020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紧缺领域教师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岭南特色纺织服装类国培)” (以下简称“国培”),尝试将蒲草编织和扎染非遗技艺应用于“服装材料”课程教学,让学生通过体验精湛的非遗技艺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1. 以蒲草编织技艺帮助学生理解织物结构
雷州半岛的蒲草种植与编织传统技艺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科技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编织传统技艺的流程要点近乎失传,有必要进行发掘、保护和传承[3]。蒲草编织的主要方法是将蒲草分成纵横两个方向,交织形成纹理(图3)。纵向的蒲草称为“经”,横向的蒲草称为“纬”,纵向的蒲草排列叫“布经”,横向的蒲草编织叫“编纬”。
图3 蒲草编织
在进行“服装材料”课程“机织物结构及织造原理”教学时,可尝试引入蒲草编织技艺。笔者因“国培”到访湛江雷州足荣村手作博物馆,了解了蒲草编织的历史和现状,体验了蒲草筛选与染色的过程。足荣村手作博物馆项目负责人的日式蒲草花艺表演节目为本来朴素的蒲草增添了许多艺术感与时尚感。薄草编织技师为到场参训的教师提供手把手指导,笔者亲手完成了多种蒲草编织手作产品,掌握了蒲草传统编织的基础技艺。在雷州实地拍摄的视频及亲身感受均可作为“服装材料”课程的教学资源,并作为引入蒲草编织技艺的开场白。
蒲草编织的方法及原理与“服装材料”课程中织物组成原理类似,只是两者所用的材料不同,前者使用蒲草,后者使用纱线。对于学生在认识织物结构的初期,直接用纱线编织难度较大,从纱线到织物的形成还需要借助织布机等大型机器,真正的织布体验过程难以引入课堂。而蒲草编织所需工具简单,材料易得,只需剪刀、钩针和蒲草。把蒲草编织技艺引入课堂,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体验织布的过程,这过程相当于把蒲草当作放大几百倍的纱线。无论是平纹组织、斜纹组织还是缎纹组织,都可以通过蒲草编织体验到其中的构成原理,学习过程直观形象,代替了以往抽象的织物组织意匠纸方格示意图。另外,学生还可以尝试不同编织方式,编出不同花式(图4)。通过体验蒲草编织过程,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机织物结构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设计创作能力,同时感受蒲草编织传统技艺的精湛技法和织匠们的工匠精神。
2. 以扎染技艺帮助学生掌握织物染整过程
据统计,我国染织类非遗名录共有4批,总计94个,分为3类,涉及29个省、自治区[4]。染织类非遗的精髓在于传授手艺时传递出的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因此,南通蓝印花布印染、苗族蜡染、白族扎染、香云纱染整等技艺可作为该课程“织物染整”部分的教学资源[5]。
在进行“服装材料”课程教学时,可引入扎染技艺。基础的扎染技法有三角捆扎法、扇形折叠法、针缝法等,有时可结合G型夹、木棍、木板、棉线等各类辅助工具进行扎染。在课堂上除了可以引入常见的植物蓝染,笔者还建议引入一种具有品红色染料属性的天然药材——苏木。对于真丝材料,如果直接用苏木染液染色会成品红色,遇酸丝巾会变黄色,遇碱丝巾会变紫色,而丝巾在洗护时要注意避免碱性洗涤剂。将扎染技艺引入“服装材料”课堂,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在织物染整方面的实践训练,还可以复习之前学过的天然材料性能等知识点,预习后续的服装材料洗涤与保管等教学内容。
无论是植物蓝染还是植物红染,所需材料及工具在网购平台均可买到,天然植物染料环保无污染,使用纯棉布料效果最佳,如果使用含化纤的面料,成品颜色很浅,色牢度较差。学生还可以利用植物染料这一特性,鉴别市场上某些难以区分的面料是否为天然面料。扎染技艺训练入门门槛较低,而教学内容丰富,实践作品效果较好。通过扎染体验,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织物染整工艺流程的认识,而且还切身感受到天然植物染料通过扎染技艺展现出的魅力。
三、 结语
蒲草编织和扎染技艺的学习都是入门要求相对较低的非遗传统手工艺,在“服装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与之对应的非遗技艺引入课堂,并对非遗技艺进行赏析,丰富了以往单调乏味的理论教学内容。情景教学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对知识重点与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还弘扬了非遗技艺,使学生从中获得工匠精神的熏陶。